《沈约集》版本叙录

2017-03-07 13:07
关键词:沈约文集

周 小 敏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沈约集》版本叙录

周 小 敏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被誉为“一代辞宗”的沈约,著述丰富,成就斐然。然其文集整体已亡佚,从现存资料来看,众多存世版本多为辑校本。从历代史志目录及官私藏书目录入手,立足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现存《沈约集》各类主要版本,并从版本学角度对《沈约集》进行叙录和梳理,介绍主要留存版本之间的特征和差异,以助于推动对沈约及南朝文学史的研究。

沈约;《沈约集》;版本叙录

网络出版时间:2017-03-31 09:35

沈约被称为“一代辞宗”,然其文集整体上早已亡佚。从现存资料看,存世版本多为辑校本。但遗憾的是,目前学界对《沈约集》的版本尚未进行深入的专题性研究。因此,对各种版本进行叙录和梳理,厘清祖本和源流十分必要。该文对《沈约集》版本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追溯《沈约集》初始版本的面貌,通过对历代史志与官私目录的查阅以及对存世主要版本的目验,摸清《沈约集》版本刻、存与传的历史线索,以助于对沈约及南朝文学史的研究。

一、沈约及文集的著录情况

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齐梁间史学家与文学家。沈姓为吴兴名门望族,至沈约时却家道中落,孤贫流离。但他笃志好学,博通群籍,著述宏富,撰有《宋书》《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及《四声谱》等。然而,上述著作除《宋书》外多已亡佚。沈约为齐梁文坛的领袖,负有重望,率先提出“四声八病”说,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之一。《南史》称:“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约兼而有之,然不能过也。”[1]413钟嵘《诗品》将沈约定为中品,并以“长于清怨”概括其诗歌的风格。

关于沈约文集的著录,《梁书》和《南史》的《沈约传》均记载文集100卷;《隋书·经籍志》连目录作101卷;《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作100卷,又著录《沈约集略》30卷,似为选本;唐《日本国见在书目》著录《沈约集》百卷,又沈约《八咏》一卷;但至于宋代,因唐末文献屡遭兵燹损失惨重,《宋史·艺文志》中著录沈约集仅存9卷又诗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沈约集》十五卷《别集》一卷又九卷,梁特进吴兴沈约休文撰,约有文集百卷,今所存者惟此而已。十五卷者前二卷为赋,余皆诗也。别集杂录诗文不分卷。九卷者皆诏草也。《馆阁书目》但有此九卷及诗一卷凡四十八首。”[2]465由此可知,沈约诗文至宋时已大部分散佚。郑樵《通志艺文略》及焦竑《国史经籍志》都记载为百卷,由此可知,上述两作都是沿袭隋唐诸志记载,而非真见沈约集全貌。钱谦益《绛云楼书目》载《沈休文集》4册,丁丙在《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十三《沈休文集》5卷条中认为,钱氏《绛云楼书目》载《沈休文集》4册即程荣校刊的五卷本。徐乾学《传是楼书目》载《沈休文集》4卷,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载明万历十三年沈启原刊本《沈隐侯集》4卷,沈休文集存世者,仅此而已。沈氏刊本中以民国傅增湘氏批跋本最为精善。

二、沈约文集版本留存

沈约文集现存赋11篇,文190余篇,诗250余首,其多出于《文选》《玉台新咏》《文苑英华》《乐府诗集》《艺文类聚》及《初学记》等类书。随着沈约文集的整体亡佚,辑佚本开始出现①,分卷各有异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中著录5种善本,分别是四卷本:明万历十三年沈启原刻本,明万历十三年沈启原刻本,清朱柽之跋,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武康四先生集本;五卷本:明万历刻本,明程荣刻本,清丁丙跋。这些善本大多藏于国家图书馆和浙江省图书馆。就笔者查阅所知,除上述5种版本外,还有其他几种比较重要的明清辑佚版本,综述如下:

(一)《六朝诗集》本辑《梁沈约集》一卷

薛应旂(1500-1575)②,字仲常,号方山,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他在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刊刻的《梁沈约集》一卷本,12册,是笔者看到现存沈约文集的最早版本,从属于《六朝诗集》五十五卷③。该丛书共著录了24家别集,虽名为诗集,但收录内容有诗有赋,排列次序则是先赋后诗。《梁沈约集》收赋4篇,诗(包括乐府与雅乐歌)共170篇。书中卷首冠有薛应旂撰于嘉靖二十二年癸卯立秋二日的《六朝诗集序》,正文半叶10行,行18字,白口,左右双边。

《六朝诗集》多被认为是源出于南宋临安府刻书世家“陈宅书籍铺”的“书棚本”。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十九中认为,“其中多从宋本出者,如《谢宣城集》五卷,与吴骞所刊宋本对看,无毫发差。余则二陆、阴、何,校以宋本,一一吻合”。傅增湘也曾根据全书版式加以推测,认为“其行格与书棚本同,雕镌雅饬,尚存古式”[3]885。其后,郑振铎又有相同的判断,“颇疑是从宋书棚本覆刻”[4]277。3位学者虽未展开详细论述,但该推断大体是可信的。只是通过官私目录的记载可知,沈约文集整体上已然亡佚,《梁沈约集》一卷本应是裒辑而成的辑佚本。

从沈约文集现存的诗赋文数量来看,《梁沈约集》一卷本存在漏收不全的问题,同时也存在重录和误录情况,如《萧子范入元襄王第》实为萧子范之作,此诗原见于《艺文类聚》卷三十四,列于沈约《萧丞相弟(第)诣世子车中作》之后。此本收入沈诗,又误将萧诗一并收入。总体来看,该版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是最好的版本。

(二)沈启原辑刻《沈隐侯集》四卷

沈启原(1526-1591),字道初,号霓川,一号存石,祖籍河南开封,宋南渡后居于会稽,洪武中居于秀水(今浙江嘉兴)。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沈启原辑录并刊刻《沈隐侯集》四卷本,4册,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等收藏。书前有张之象序,其云:“就李沈道初先生已刻谢集,而秣陵焦子弱侯序之矣。兹再刻沈集,属张子题诸首简……乃今道初先生又以文望重海内,而其弟道明,其子茂仁比肩接踵,更相与探幽猎秘,补亡正讹,表彰往哲,觉悟来彦,世业未艾,而大雅可作,勋被士林,良非浅显。”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四卷本有3种:明万历十三年沈启原刻本;明万历十三年沈启原刻本,清朱柽之跋;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武康四先生集本。笔者看到的是国家图书馆所藏明万历十三年沈启原辑刻、沈启南校对及清朱柽之题跋本的微缩胶卷。在题跋中,朱柽之介绍了沈启原辑录刊刻的原由,并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录价值颇大,字画清朗悦目,校雠精益可贵。落款为“永清朱柽之字淹颂号玖聃滂喜堂藏经籍金石书画记”。据目录,此版本首为《梁书》沈约本传,卷一为赋与雅乐歌,卷二为乐府与诗,卷三和四为应用文章,书末附录《诗品》《诗谱》《竹林诗评》与《梁书·王筠传》等对沈约的评价。正文中,沈启原偶有解题(多是点明主旨)以及诗文典故说明。

另外,傅增湘也曾在偶得《沈隐侯集》后作过精辟的跋语:“此本半叶九行,行十八字,首卷有‘槜李沈启原辑,沈启南校’二行,楮墨精良,字大悦目。前录《梁书》本传,诗评各条,又万历乙酉云间张之象序,据言沈道初已刻《谢集》,有秣陵焦子弱侯序,兹再刻《沈集》,属张子弁诸首简云。今《谢集》已不可得见,而是集尤稀如星凤,余昔年得之南中故家,箧藏者近廿年,偶检书及之,因粗加考订,录而存之。”[3]563傅增湘藏书后多归于国家图书馆,此版批跋本正是沈启原辑刻的《沈隐侯集》四卷本。

(三)程荣本《沈休文集》五卷

程荣,字伯仁,明万历间新安(今安徽歙县)人,著名的刻书家。他校刻的《沈休文集》五卷本,2册,国家图书馆有存。前文所述《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中记载五卷本有:明万历刻本;明程荣刻本,清丁丙跋。丁丙在《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十三《沈休文集》跋中说:“明《六朝诗集》止载赋诗一卷,《绛云楼书目》载《沈休文集》四册,当即此五卷本。前有万历乙酉云间张之象序,谓世之谈艺者,以谢沈并列,就李沈道初已刻谢集,焦子弱侯叙之,兹再刻沈集,属张子题诸首简,并刻《梁书》本传、钟嵘《诗品》及《颜氏家训》及《竹林诗评》及《刘会孟语》诸条。有武林高深甫妙赏楼藏书印,按:深甫名瑞南,著有《遵生八笺》。”[5]433据傅增湘在沈启原四卷本题跋中所说“其后,新安程荣校刻,改为五卷,而卷首录有张之象序”可知,其源仍出于沈氏所辑。

(四)张夑《七十二家集》本《沈隐侯集》十六卷附录一卷

明天启崇祯壬戌年(1622年),闽中张夑(1574-1640)重新辑录刊刻了《沈隐候集》十六卷附录一卷本。每半叶9行,行18字,从属于《七十二家集》。前有张夑序,后附录沈约本传、谢朓《颂德赋》、范云《赠沈左卫》和《宋沈记室夜别》、崔颢《题沈隐侯八咏楼》、胡应麟《沈仆射休文》、遗事与集评。文集排列顺序是赋(卷一,11篇)、乐府(卷二、三,105篇)、诗(卷四、五,128篇)、诏(卷六、七,32篇)、敕(卷七,3篇)、制(卷七,2篇)、疏(卷七,3篇)、表(卷八,24篇)、章(卷八,3篇)、禅文(卷九,7篇)、启(卷九,17篇)、书(卷十,9篇)、序(卷十,4篇)、论(卷十一、十二,11篇)、义(卷十二,3篇)、颂(卷十三,2篇)、赞(卷十三,5篇)、铭(卷十三,5篇)、连珠(卷十三,2篇)、记(卷十四,2篇)、碑(卷十四,7篇)、哀策文(卷十五,1篇)、谥议(卷十五,3篇)、墓志铭(卷十五,6篇)、行状(卷十五,3篇)、文(卷十六,4篇)及疏(卷十六,7篇)。共计诗233首,文176篇。笔者详细罗列各体顺序及数量所要说明的是,张夑重新辑录的《沈隐侯集》不仅在数量上远超之前的版本,而且在分类体例上愈加详明严谨。仅以诗的数量而言,就比一卷本多了60余篇,可知其在辑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五)岳元声本《沈隐侯集》十六卷

岳元声(1557-1628),字之初,号石帆,明浙江嘉兴人,岳飞十八世孙,万历进士。此版本笔者未曾目验,但傅增湘在《明岳元声刊本沈隐侯集序跋》中说明:“此岳氏元声刊本,九行二十字,分卷为十六,行间加标点,文后及栏上均注评语,以各卷题‘滇南岳元声评’行证之,知评点当出于岳氏。前后无序跋,未详刻于何年,然观卷末附录,有遗事、集评二类,及改标卷数,均与闽中张夑本同,则其付梓必在《七十二家集》后,当在天、崇末造矣。”[3]563由此可知,滇南岳元声(1557-1628)评点本与闽中张夑十六卷本正同,是由闽中张夑本演变而来。国图有藏。

(六)张溥本《沈隐侯集》二卷附录一卷(娄东张氏本)

张溥(1602-1641),字乾度,一字天如,号西铭,南直隶太仓(今属江苏)人,明末复社领袖。张溥编辑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是在张燮《七十二家集》的基础上[6],又取冯惟讷《古诗纪》与梅鼎祚《历代文纪》中作品较多的作家而成,自汉贾谊至隋薛道衡共103人,将其诗文组成一编。虽然张溥在博取众人的成果基础上有所增益,后出转精,但实际上他的辑佚之功并非今人认为之大。此外,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一一八卷中的《沈隐侯集》二卷本也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

张溥本的《沈隐侯集》二卷又有张溥自刊本、信述堂重刊本与《四库全书》本等。笔者看到的是张溥自刊本二卷附录一卷本,6册,每叶9行,每行18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先列赋,次列文,后列诗。录文170余篇,诗240余首。集前有编者题辞,评述沈约生平与创作;集后附录沈约本传。诗歌中,乐府多有解题,偶有编者对诗名的判断和说明。从文集所排列的顺序也可看出,多数取材依照于张夑本、明嘉靖后期冯维讷的《古诗纪》及梅鼎祚《历代文纪》中的内容。

《古诗纪》中的古诗都是从古代文献中搜集而来,由于卷帙浩繁,其中难免存在错误。而《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的《沈隐侯集》辑本在张燮《七十二家集·沈隐侯集》的基础上,参考《古诗纪》与《历代文纪》等书进行了补正。所以说,张溥本的《沈隐侯集》二卷错误少且有夹注,相比之前版本要好。

(七)阮元声本《沈隐侯集》十六卷附录一卷

阮元声,生卒年不详,字无声,号霞屿,马龙州(现云南马龙县)人,一说浙江诸暨人,书法家。天启辛酉年(1621年)举人,崇祯戊辰年(1628年)进士,历任金华府推官、吏部稽勋司员外和陕西典试等,才华横溢,名满天下,不幸英年早逝。刻有《刘沈合集》二十卷,为南朝梁代作家刘峻和沈约的合集。书首为韩敬序,以主客问答形式说明了编者合集两人的原因。笔者看到的《刘沈合集》中《沈隐侯集》为十六卷本,4册,半叶9行,行20字,小字双行,白口,四周单边。

文集著录顺序:卷一赋,卷二和三乐府,卷四和五诗,卷六至十六文,并有附录一卷,录有梁书本传、赠酬、遗事以及集评(《诗品》《颜氏家训》《旧唐书·文苑传》《诗谱》和《竹林诗评》)、阮氏《题沈隐侯八咏楼》及《读沈隐候集》诗两首。所录诗文篇数和体例几乎和《七十二家集》本《沈隐侯集》十六卷附录一卷完全相同。由此可推测,此本为张燮《七十二家》本之遗。

此本优于张溥本《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较多佳字,选择了紧密相关的诗文作为作品附录,有评点式的眉批,文后还附有作者本人简短的评语。

(八)丁福保本《沈休文集》九卷

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祜,号畴居士,一号济阳破衲,江苏无锡人,近代藏书家与书目专家。宣统三年(1911年),丁福保辑《沈休文集》九卷本,2册,从属于八册本的《汉魏六朝名家集》。笔者看到的是扫叶山房印行版本,版心印有“无锡丁氏藏版”,可知是据清宣统三年(1911年)无锡丁氏铅本影印,实与宣统三年为同版。

《沈休文集》九卷本,卷前有《梁书·沈约传》。从目录可知,前八卷为文,末卷为诗,文有标出处,但诗未标。每半叶14行,每行31字。此本利用了严可均《全梁文》等书的辑校成果,诗篇大致与《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相同。沈约诗歌较《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多出了《曾刘南郡季连》与《赠沈録事江水曹二大使》两首。“前修或未密,后出当转精。”《沈休文集》九卷本应优于《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但错误反而增多,整体来讲不是一个善本。

(九)郝立权本《沈休文诗注》四卷

郝立权有《沈休文诗注》四卷本,2册,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铅印本。前有己亥首夏张尔田的题辞,书内有编者序,在自序后则是梁书本传,其后是正文,诗没有单独的目录,书末附有《诗品》《颜氏家训》《梁书·沈约传》《北史·温子昇传》《隋书·文学传》《五言评选》与《采菽堂古诗选》等集说以及沈约文集自《隋书·经籍志》后至清的著录情况的考证。书每半叶11行,行22字,单行大字正文,双行小字解析,版面上下留白居多,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从整体看,此版本实属让人赏心悦目。通过查看比较,此版本卷一和二乐府目录与张溥《沈隐候集》二卷附录一卷本乐府目录完全相同,而卷三与四目录只比张溥本的诗多出两首,即《赠沈録事江水曹二大使》和《赠刘南郡季连》,其他目录内容和顺序则一致。笔者推测,此版本几乎完全取材于张溥本。

(十)陈庆元本《沈约集校笺》十卷

陈庆元本《沈约集校笺》1995年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本广罗异本,不只一个底本。陈庆元选择较早较完整记录诗文的版本为底本,如《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经》本《弘明集》与《广弘明集》等,且经过今人点校的本子。在校勘的过程中,他主要使用了张溥本和阮元声本,部分使用了薛应旂本等。该本前8卷为文,卷九为乐府,卷十为诗。书前有陈庆元自序,书后附录了补编和余编。该本博采前人校勘成果,标点原文,笺证本事,被认为是目前收集沈约作品最全且精者。

(十一)孙致中本《沈约集笺注》九卷

笔者在来新夏的《不辍集》中发现,他曾经为孙致中的《沈约集笺注》写过一篇序言。因笔者未目验《沈约集笺注》,只是从其序言中了解到,孙致中曾就职于天津古籍出版社。至于此书何时出版,笔者从来新夏写序时间推算,当是在2010年或者之后。从序言中还可知,“致中本以张溥本为底本,复以严氏《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校文,以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校诗,更参以《昭明文选》《艺文类聚》《古诗纪》以及齐、梁、隋诸史等多种旧籍,成文七卷,诗二卷。致中之整理古籍,一依乾嘉旧规,目录编次以底本为序,新增诗文则分别置于原目次之后。其〈笺注〉分校、释两部分。所谓校者,由底本与严、逯二本对校,并与旁籍作他校,仅存异同,不作考证,不定是非。其释则首申题解,次释义,次释词,再举例以明事情原委。凡所举例,多以六朝及沈约同时代人之作品为据,以免后世作品之牵强附会。若致中自有会心,则以‘按’出之,用以就正于时贤。其释文或征引多籍,或独立思考,皆有助于贯通文字,了解著者本意,用心尽力,其劳可见”[7]147。从来新夏的介绍和评价中可知,孙致中在《沈约集笺注》所作出的思考对沈约研究大有裨益。

以上是对沈约文集主要版本的叙录,从文集的刊刻方面来看,明代版本整体上要多且优于清代版本,清代版本多是在明代版本的基础上进行辑录和翻刻,理论上是后出转精,而事实上清代版本错误抵牾较多;从文集的保存情况来看,清代私家藏书文化兴盛,再加上复古思潮与雕版印刷术的普及,清代的藏书规模要大于明代,这为文集的保存提供了多种途径;从文集的流传情况来看,沈约文集的主要版本多是从属或著录于总集之中进行流传,单个文集刊本流传相对较少。

三、沈约诗歌数量变化问题

沈约诗歌从最初的百卷到后来为数不多的几卷,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选本与集本编写的标准不一,所以选取著录的诗歌不尽相同;二是在后来的类书记载中,沈约诗歌的减少可能源于六朝是抄写时代,几经战争破坏,多有散佚。雕版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也是在唐后期,因而沈约诗歌能够为数不多地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时沈约诗歌被时代所接受,在一定范围内被广泛流传抄写。

从嘉靖到当代,沈约诗歌都是被后人不断搜集整理辑佚而成,所辑作品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至今,对沈约诗文的辑佚整理研究工作仍在进行。浙江大学林家骊的《沈约研究》作为第一部系统研究沈约的著作,为沈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全书共分10章,附录3种,体系完整,研究全面,涉及其家世生平、思想创作、史学与理论等多领域,史料丰富,考辨严密,多有学术创建之功。但笔者认为,此书也有不足之处,如关于沈约创作心态及内心发展变化的论述相对较少。所以,对于这样一位冠绝当时的历史人物,今人要进一步对其加强研究,这对南朝文学的认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 释:

① 至于辑佚本开始于何时,从《六朝诗集》本辑《梁沈约集》一卷的描述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来看,辑佚工作应该始于宋代,只是现存没有宋本,有待于日后进一步找到更多证据和追溯线索加以考证和说明。

② 关于《六朝诗集》编者到底何人,学界尚有争议:有明人薛应旂所编之说,有宋人所编之说,有明人徐献忠所编之说,有明人蒋孝所编之说。因各说所据有限,且多为推断猜测,故尚不足以肯定。笔者因多种藏书目录记录为薛应旂所编,故此处暂采旧说。

③ 《六朝诗集》五十五卷在《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中第一千五百八十九册,影印嘉靖刻本。

[1] 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 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 郑振铎.西谛书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5] 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M].影印光绪二十七年(1908)钱塘丁氏刻本.

[6] 王京州.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论者”考释[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5,(2):38-39.

[7] 来新夏.不辍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责任编辑 张盛男)

A Review of Versions ofACollectionofShenyue

ZHOU Xiao-mi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24,China)

Most collections of Shenyue,the great writer of various literary works,have been lost.The existing versions are mainly compiled and collated.Starting from the bibliography in historical records and the officially and privately collected catalogs,the paper reviews the various versions ofACollectionofShenyuestored in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and introduces the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o enrich the study on Shenyue and the literature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Shenyue;ACollectionofShenyue;review of versions

2016-10-24

周小敏(1989-),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

I 207.22

A

2095-462X(2017)02-0008-0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70331.0935.050.html

猜你喜欢
沈约文集
《熊铁基文集》出版
不为个人面子而给人难堪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刘勰拦路拜师
舍弃面子的刘勰
天一阁藏六种明初文集序录
《郭汉城文集》简介
天一阁藏二十种元人文集序录
书迷沈约
沈约“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