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婵娟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我国新课程理念中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有弊端
目前,我们已经认同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指导思想来划分学习小组。即: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把不同特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在理念上的确有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作用,各小组力量均衡,看上去非常平均,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然而,这种情况下,小组的合作学习往往成了学优生发挥潜能、展示自我的舞台,而那些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由于失去了独立思考、发言和表现的机会,他们会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沉默,以致逐渐失去思维的主动性和活跃性,每次只是呆板地等着现成的。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构组方式,看上去,教师的确给学生们享有了平等的权利——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有同样的教师和同样的合作伙伴,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可是,这样的做法,这样的现象,却恰恰忽视了公平教育中的核心思想——“区别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小部分同学自我展现代替全组同学所谓的讨论,恰恰使得一部分同学得到了锻炼和发展,而另一部分同学则逐渐失去了自我展现的内动力,因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而停步不前,甚至会更加自卑,更加胆怯。
“组间异质、组内同质”更平等
从学习小组的构成方式来看,与“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不同的,是“组间异质、组内同质”。把性格特点相近、知识积累相近、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组合到一起,使每个小组的学生层次差不多。这样的组合方式,看上去并不公平,似乎将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然而深入思考,这恰恰是能公平地给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积极主动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那么合作学习也成了镜中之花。
如若采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构组方式,在同一学习小组内,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舒展的,他们会体会到一种“均等”,有信心,会有主动学习、主动完成任务的意愿。这样的分组,使得学生在组内享受到“被尊重”的感觉,享有“平等”的思考时空,享有“平等”的表达自我想法的机会。其实,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公平”权利和“公平”发展,同时也符合了课堂公平教学的核心理念——“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享有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机会,平等对待不同能力的学生,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订其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或方法,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
实施小组学习的科学策略
“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学习小组构成方式,要建立在科学的实施策略上。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科学地布置任务,要恰当地关心指导,要艺术地做好评价,进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分层布置学习任务 不同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的标准不同,有的学生拿到95分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而对于个别后进生来说,也许在短时间内,拿到70分就很了不起了。所以,我们教师要研究每个学生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给教师这样建议:“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所以,根据不同能力、不同组别的学生,设计和布置不同的任务,使他们“跳一跳,都能够得着”,使他们能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这很科学,也很重要。
恰当地关心指导 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下列情况:有些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的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如果按照“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方式构组,那么,这些问题在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小组内会存在的更为明显。起初,教师在布置好一个学习任务时,可以让优秀小组现场学习,让大家都知道小组学习要有合理的分工。即:每个人都要有独立思考的一点时间,然后再积极主动而又有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综合生成,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小组学习能力时,对特别的小组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和鼓励。
艺术地做好评价 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拉下脸来严厉否定。学生的答案不够准确,当然要指出来。如果教师微笑地望着学生,并用柔和的声音先鼓励学生的勇敢发言,再亲切地帮助纠正,那他的心灵就会很舒展,也会很惬意。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信心百倍地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掌握更多的本领和知识。如果教师皱着眉头直接简单否定,甚至有呵斥、厌恶,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应该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他们自己的力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虽老犹新的研究话题,愿广大教育工作者多实践、多思考,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唱响公平和谐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