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娜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丰富的阅读不仅能让语文的基础打得更牢固,还能有益于能力的提升。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还应当重视小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而笔者发现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课下作业环节,阅读对于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都是欠缺的,尤其在小学生的低年级阶段。为什么提高低学段小学生阅读问题意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问题意识是笔者该篇文章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阅读问题发现意识解读
“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我们的“惑”。想不明白的,感到迷茫的,我们就通过读书来解决。”①韩愈《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一句也道出了古人对于读书的一种态度。学习经验,并不都是“不求甚解”,而是要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并讨教。
“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②。这是心理学对于问题意识的阐释。问题的发现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学习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西方对于问题意识的理解其实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苏格拉底在启蒙学生时所用的“产婆术”,就是逐渐引导学生质疑,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所谓的语文阅读的问题意识无非就是在学生的语文阅读活动中产生的疑惑,这种疑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文本,提出问题。
二、阅读中问题发现意识的意义
(一)完善执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总体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阅读在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因此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新课标培养学生的思維能力来说,发展学生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完善了新课标这一目标的执行。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③就是说,问题意识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培养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有实质性提升的好的方法。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设想时,学生必须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这样,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可以得到培养。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试图提出问题,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品质。小学是人生教育的基础阶段,低学段是小学教育的基础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应该从小开始,而不是从中间某个阶段突然被予以重视。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加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不思考,还不如不读。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促进学生的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即恰当地运用提问技能,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的质量。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只有自己主动思考的问题才能令自己印象深刻。事实证明,囫囵吞枣的阅读,或者教师灌输给学生的阅读只能使学生记住一些粗糙的故事架构或者什么都记不住。这样的低水平的阅读不仅不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和阅读的享受,还会打击学生的继续阅读的兴趣,挫伤学生继续阅读的积极性。反之,高质量的阅读则能使学生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三、低学段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问题意识培养的问题
(一)教材中缺少问题意识的设计
泰勒将课程设计好坏的标准定位于课程的内容是否与课程目标相符,即是否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新课标虽然更多强调小学生语文认字识字书写能力以及观察的能力,但是对于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涉及。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小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其中“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模糊地概括了小学生要具备的一种思考的能力。到第二学段(3—4)年级则明确提出小学生在阅读中“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然而笔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1—2年级教材为研究对象,发现教材对思考能力甚至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有所欠缺的。教材的问题与练习的设计上,基本是生字的练习和朗读或者背诵课文。
(二)教学中对问题意识培养不够重视
笔者曾经采访过几位小学低学段的语文老师,对于低学段的小学生培养目标怎么看?对于他们问题意识的培养怎么看待。回答没有什么差别,他们都认为小学低学段应该以识字、写字教学为主,这种认识也符合新课标的规定。但是在培养低学段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看法时,几乎全部老师不知道或者认为小学低学段这种培养目标可有可无。他们认为小学生重在养成写字读书的习惯,而对于小学生如何阅读,养成怎样的阅读习惯,需不需要培养阅读中的提问意识并没有太多思考。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小学生的各个科目所占有的时间包括课外的作业已经占有很多的时间,小学低学段语文又需要为小学生认字写字打好基础,会认会写就是完成目标,无暇顾及其他。于是在真实的小学低学段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语文教师一堂课的目标都是认读生字、学会组词、朗读或者背诵课文等。不乏有一些教师在执教某篇文章时将其上成吟诵课,而忽略了该篇文章的引人思考的作用。有些教师即便注意到了文章的思考性,也没有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孩子保留并继续阅读中的思考这样的习惯。比如在执教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时,有的孩子很聪明地提出“假如鹬和蚌有一个相互谦让了,另一个就真的会谦让么”,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的任务,会对这样的问题置之不理或者予以否定。
(三)课后作业过于应试技巧而不注重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作业内容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课堂目标甚至育人目标。笔者观察发现,目前低学段小学生的语文家庭作业中的阅读也是按照识字写字的目标为主来设定,分为两类:一类是抄写或者听写生字、背诵课文等;一类是做练习题中的阅读理解,以理解文章为主。比如给一段文章,让你猜测一下这篇文章某个词是什么意思,理解某句话的含义,给文章某句话加标点等。而从来没有说出一个比较开放性的题目,比如: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
四、建议
(一)教材的作业系统修订
语文教材内容的编排分为正文系统、助读系统、注释系统和作业系统四个部分。笔者以苏教版1—2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笔者抽取了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十课《蚂蚁和蝈蝈》以及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四课《梅兰芳学艺》作为例子,发现在文章后面的作业系统中一般只有两个或者三个题目:一是背诵或者朗读课文;二是认识生字;三是表演或者其他。笔者认为可以在作业系统的后面加上一个题目: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这样简单的题目却能够引发孩子去思考,让他们养成一个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叶圣陶老先生很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教师在读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讨论。(详见其《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两篇文章)。前面笔者提到执教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有的孩子很聪明地提出“假如鹬和蚌有一个相互谦让了,另一个就真的会谦让么”,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的任务,会对这样的问题置之不理或者予以否定。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打击了孩子对于问题发掘的积极性。的确,这样的问题无疑超出了孩子的认识,也超出了这篇文章在小学阶段的目标。语文不是道德或者人性的讨论课,不应该把这样的问题作为重点。但是无论是语文或者其他学科,都有一个总前提,就是我们的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是人。教师对于目标的侧重点可以有自己的处理,但不可以就忽视非侧重点。况且从长远来看,培养一个会思考的人远比培养一个只会技巧的人要重要得多。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就是积极鼓励小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当然,注意鼓励的方法也是重要的,这也是笔者今后需要多加研究的。
(三)课后作业转变一下模式
良好课后作业是对小学生学习的巩固与提高。在语文课后家庭作业中,笔者主要以练习题作业为研究对象,经过对阅读理解的题型进行研究发现,阅读理解题型过于重视小学生的识字认字或者对于文章理解的能力。例如:
这个字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在文章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请仿照文章中划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笔者不是要批判这些题型,毕竟语文也是一门教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工具。但是笔者想说的是在小学低学段的语文练习题中,很少有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小学生动脑筋,学会拥有自己的看法。然而在数学作业应用题中倒是经常见到这样的题目: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请解答。语文较之其他学科,其特点决定语文应该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才对。所以,在作业环节中,笔者认为应该对问题意识更加重视,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或者直接询问小学生还有什么问题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许简单处理,应作为必须要解答的题目。
五、总结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生应当从小养成发现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使整个民族具有创造力。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应该为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以阅读理解为依托,从教材、教学、课后作业三个角度完善執行这一目标。当然笔者的很多思路还不成熟,比如从具体的操作步骤去帮助小学生培养阅读问题意识等,这也是笔者今后需要努力探究的地方。
注释
①引自解玺璋.读书要有问题意识[N].京华时报,2011-04-21.
②引自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10).
③引自欧阳文.学生无问题意识的原因与问题意识的培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参考文献
[1]陆小英.儿童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培养[J].教育学报,2002(4).
[2]王晓平.小学阅读教学情况的实证研究基于阅读能力培养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09(2).
[3]林志缎.试谈新课标小学阅读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15(11).
[4]吴文聪.学而不思则罔——浅谈小学高年级阅读[J].亚太教育,2015(32).
[5]田本娜.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创造性[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1(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8]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