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究《坎特伯雷故事集》中“赦罪僧的故事”

2017-03-06 04:24刘书畅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故事集老翁犹太人

刘书畅

深入探究《坎特伯雷故事集》中“赦罪僧的故事”

刘书畅

(沈阳音乐学院,沈阳 110168 )

乔叟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便是他对中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个人解读,并通过此作品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赦罪僧的故事”是本作品中一个动人额的故事。本文欲从故事的文学体裁,赦罪僧的人物角色分析,以及作者的表现手法等三个大方面来分析这篇故事,细化对于《坎特伯雷故事集》全文的解读。

乔叟; 坎特伯雷; 赦罪僧;讽刺;说教故事

杰弗雷·乔叟(Geoffrey Chaucer)是英国中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位诗人,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是乔叟在人生最后的十余年间创作出的一部规模宏大的巅峰之作,也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乔叟巧妙而刻意地描述了三十几个朝圣客, 在朝圣途中每人轮流讲一个故事以消遣时间。在他的笔下,每个朝圣客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职业不同,性格不同,信仰和视野不同。这些人物细节的描述在作品“总引”里被乔叟做了精确的刻画。因此每篇故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如镜子般真实地反映出乔叟所在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特征。我国著名翻译家方重老先生曾在翻译这部作品时在序言中讲到:“讲到每篇故事本身的艺术性,我们特别注意到故事内容与讲故事的人物是有意识地联系起来的,因此人物类型的多样化也就带动了故事类型的多样化,不同社会阶层人物所讲故事的类型也就各有不同。”在这部作品中,赦罪僧的出场是让我比较感兴趣的。出于他的职业特征,他所讲的故事属于典型的“说教示例故事”(exemplum)。下面我先解析下这种文学体裁和赦罪僧的人物形象。

一 、关于说教示例故事 exemplum

谈到说教示例故事(exemplum),大家其实并不陌生。英文单词exemplum其实只是example的拉丁文写法。广义来讲,这种修辞可以是作者为了阐述自己观点而给出的一个简单例子,可以是为了说明某一个道理的寓言故事,也可以是为了阐述某一种人格的名人轶事。因此通常在文学作品中,作者谈到的例子基本都可以称做为“说教示例”。在乔叟所生活的中世纪,僧士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靠种田生活的僧士,相对住所比较稳定;而另一种是依靠传教或四处游乞生存的游乞僧。文中出现的赦罪僧属于后者,因此他能言善辩,在大量的传教中,他会比常人更加熟练地运用说教故事这种方式来博得听众们的信任。

二 、“ 赦罪僧的故事” ­— 带有浓厚讽刺意味的说教示例故事。

乔叟生活的时代是很不平凡的,封建制度有瓦解的趋势,新兴的资产阶级崭露头角。英法百年战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导致了农民起义。在一次次的运动中,封建主受到了激烈的抨击。在宗教方面,教会腐败也日益严重,人们更是倡导没收教会财产。因此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很多负面而富有争议的人物形象陆续地走进人们的视野,这也说明了乔叟拥有敏锐而独特的社会洞察力。赦罪僧当然就成为了一个典型,他满口谎言,欺诈成性,为利至上。在“总引”里作者是这样去描述的。

And with these relics, when he saw at hand. A simple parson from from the hinterland,. He’d make more money in day alone. Than would the parson two months come and gone.. So he made apes, with all the tricks he’d do.Of parson and of congregation too. (“总引”第700 — 706行 )

他每天带着许多假宝贝游走在乡间,碰到穷牧师就施展起他的伎俩,甜言蜜语,欺诈钱财,虔诚的人无人能鉴别,无人不上当,到处搜刮银两。而在赦罪僧的独白中,乔叟更是把讽刺的手法用到极致,让读者有啼笑皆非的感觉。

And with this trick I’ve won each year about. A hundred marks since first I started out.. I stand here in my pulpit like a clerk, These ignorants sit down, and right to work. I go, I preach as you have heard before,And I tell a hundred silly stories more., And I take pains to get my neck to stretch, To nod both east and west to every wretch,,,Just like a dove that’s sitting on the barn. (“赦罪僧的独白”第389 — 397行 )

在Ronald L.Ecker和Eugene J. Crook的现代英语翻译本中我们看到,作者用的是ignorants这个词来形容赦罪僧的听众的。当然,这是赦罪僧自己说出来的,他把自己的听众都当成了白痴,也承认自己讲的故事是silly story (愚蠢的故事)。他用这些虚伪的传道手段,每年可得一百马克的收入,并宣称当自己站上讲坛,俨然一副牧师的样子。当那些“听众”都坐好以后,自己就开始满嘴谎言,胡说八道,用说教来骗取钱财。

以上的这些引用细节是在“总引”部分和赦罪僧开场独白部分搜集到的。因此在他没有开始讲自己的故事之前,我们就已经知晓了赦罪僧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狡诈,贪财,狂妄自大,善于打着宗教的幌子道尽欺骗之词。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物,竟然讲了一个贪婪使人灭亡的故事。这无疑证明了他虚伪的本质,也是乔叟如何把中世纪的讽刺文学做到极致的一个示例。

三、 解析“赦罪僧的故事”中老翁的形象——原型批判理论的应用

原型批判作为一种文学批判手段,给很多文学作品增加了太多的神秘色彩。加拿大文学评论家弗莱提出,文学起源于神话,神话中包含着现代文学发展的一切形式与主题。简而言之,他认为后现代很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及故事来源于西方神话故事或是传说。

赦罪僧所讲的故事中有三个恶汉,为了替百姓除害,于是结盟去寻找那个杀了很多人的恶魔“死亡”。他们在半路上遇到了一个贫穷老翁,乔叟对于老翁有如下描述:

The old man looked the fellow in the eye. And said, “ Because I’d never find a man,Where I to walk as far as Hindustan, In any town or village, who would give. His youth for my old age. So I must live, I’m destined to remain an old man still, As long a time as it may be God’s will. And death, alas! Won’t take my life, and so.I walk, a restless wretch, and as I go. I knock with this my staff early and late,Upon the ground, which is my mother’s gate. (“赦罪僧的故事”第720 — 730行 )

老翁说他走遍了全世界,也到达过印度,在乡间或者城市游走。他全身被裹得很紧,只露出脸庞,身躯消瘦。“死亡”不肯将他带走,因此他就像一个到处游荡的光棍。从早到晚,用手杖击打着地面,步步缓行。

在我看来,从文学原型批判理论来看,这里的老翁让我联想起了中世纪基督教传说中的人物阿哈斯佛卢斯。耶稣押赴他去刑场的路上,他辱骂了耶稣,于是耶稣对他如此说道:“我站着并得安息,而你将永世流浪。”这也是中世纪盛传的“永世流浪的犹太人”的原型。 学者艾仁贵曾经指出:“永世流浪的犹太人的形象虽然经过无数次的改写和变化,但其最根本的内涵是全体犹太民族的人格化象征,证实着犹太人真实而永恒的命运­ — 不停地流浪与四处散居。归结起来,传说中流浪的犹太人一般具有以下特征:拄着拐杖,须发很长,蒙着头巾,挂着钱包,光着脚身,衣着独特,举止怪异。实际上这些悲惨外表,被基督徒视为上帝对犹太民族拒绝并迫害耶稣而招致惩罚的活生生之见证;他以其永世流浪阐释并证明着犹太民族的不断被放逐,并以其生命不朽为耶稣福音的真实性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精神例证。”

如此看来,乔叟故事中的老翁和永世流浪的犹太人极为相似。

四、 解析“赦罪僧的故事“所使用的文学表现手法——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在很多著名的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影子。顾名思义,就是文章中出现的某一个元素有着更为引申的含义,传达出另外的意义。例如著名作家海明威在其代表作《老人与海》中就大量使用了这种手法。文中的大海象征着人类社会或者艰难的生存环境;鲨鱼象征着社会的黑暗面或是邪恶势力。其实象征主义走出文学这个狭隘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应用,例如玫瑰是爱情的象征,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等等。在我看来,乔叟不仅是个善于运用讽刺手法的作家,更是一个把象征主义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大师。

And say, “ Beloved Mother, let me in! Look how I vanish, flesh and blood and skin! Alas! When will these old bones be at rest? How gladly, mother, I’d exchange my chest, Which has so long a time been on my shelf, For haircloth in which I could wrap myself!”, And yet she won’t allow me such a grace, That’s why so pale and withered is my face. (“赦罪僧的故事”第731 — 738行 )

在传说中,永世流浪的犹太人阿哈斯佛卢斯是有罪在身的。而在乔叟的笔下,老翁也是需要赎罪的。在基督教的教义里,人们肉体死亡,精神不会灭亡,会获得重生。老翁自己讲到,他想死亡,回归到大自然,可是死亡却偏偏不肯把他带走。没有一个人愿意以青春来换取他的老年,可见他赎罪之路极为漫长。所以这里老翁被赋予了浓厚的基督教色彩,他象征着一个需要被救赎的肉体或是灵魂。因此,这种带有宗教暗示性的象征主义手法在此故事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1]Ronald L.Ecker, Eugene J. Crook, The Canturbury Tales: A Complete Translation into Modern English. 〔M〕Hodge& Braddock, Publishers. 1993: 19, 337, 346-347

[2]William W. Kibler and Grover Zinn, Medieval France: An Encyclopedia, ed. New York,1995

[3]艾贵仁.“永世流浪的犹太人”形象之起源及分布[J].世界民族,2013 (03): 90

[4]方重.坎特伯雷故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16, 240, 246, 247.

[5]英语原文摘引自 (The Canterbury Tales: A Complete Translation into Modern English ).

(责任编辑: 郭玉伟)

G04

A

1007-421X(2017)04-0063-03

猜你喜欢
故事集老翁犹太人
彼得兔故事集 第九篇 小松鼠纳特金的故事
自尊
彼得兔故事集 第一篇 两只调皮的小老鼠
彼得兔故事集 第一篇 小兔子本杰明的故事
王培堃连环画《肖甘牛民间故事集》选页
为了忘却的等待
犹太人的生意经
逃票的方法
幸福就是投入
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