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语写作技巧漫议

2017-03-06 04:24刘会杰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导语

刘会杰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漫议

刘会杰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海城学院, 海城 114200)

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主要由导语、内容主体和结尾组成部分。新闻导语通常位于信息的第一自然段,简单的三两行字,但却是整个新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涵盖了消息中最重要的部分,就象一位美丽的小姐抛出绣球,吸引读者纷至沓来。作为记者,导语拟的成功,整个新闻几乎就是完美的。因此,导语部分在新闻写作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学会撰写吸晴、生动的新闻导语,就成为每个新闻人努力的目标。本文首先对新闻导语的概念进行探讨,其次分析了导语的几种常见形式,最后对主要写作方法进行了规纳,希望能对进一步的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新闻;导语;技巧

国外学者对新闻导语写作技巧研究较早,开发出了多种写作技巧,我国学术界人士把导语唤作是消息的“先行官”,认为是新闻中最为主旨的部分,共识是导语在整篇新闻中作用最大,也最能体现撰写者水平。

一般而言,只有少部分读者只流连于自己关注的新闻频道,比如军事,财经……大部分的读者在翻阅新闻时并没有特定目的性,尤其是社会新闻类,多数是选取题目惊悚的,开篇的导语新奇的,那么如果新闻的导语稀松平淡,毫无特色,在网络时代信息量繁杂的情况下,阅读率肯定会大打折扣。

一、新闻导语的概念

导语是新闻中单独的一部分,一般处于新闻的起始部分,独成一段,后面依次是新闻电头和新闻正文部分。

导语通常采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归纳新闻中主要的事实,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新闻内容的精髓,直接影响新闻的阅读率和网络时代关注的点击率。

二、新闻导语的表现形式

新闻导语力求揭示主题,但并非所有导语都是“开门见山”的单一模式,根据需要,也有不同形式的变化。常见的新闻消息导语的写作有下列形式:

(一)叙述式

亦称摘要式。它是用叙述的方法,直接了当地从时间,人物,事件进行逐一释明,列举事实。类似记叙文的“六要素”,这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写法。

比如:“新华网北京2012年11月6日电(记者黄小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1月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由180余名新闻采编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新华社报道团已进驻各住地,开展新闻采访工作,并从大会现场直接发稿。”这样简短的报道中,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都让人一目了然。

(二)提问式

这种写法又称设问式或问答式。首先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再表达出主要事实进行解释。这种手法常用于理论研究型的新闻,比如探讨问题、介绍一定学习和生活、工作经验。

例如“人民网2月20日电:人民日报微信公众账号今日关注“为什么不能用诗作报告”?这样的提问式手法,更容易引发读者的思考。

(三)描述式

特写式新闻可以采用描述式,也叫见闻式。通常抓住新闻事实所处的内容的某个细节部分进行详细描述,形成独特的“新视角”,据以引起关注。

比如:“2015年10月9日晚上10时30分以后,衡水市第五中学女生宿舍楼发生校园暴力事件,该校女学生小丽(化名),遭到了以该班班长小佳(化名)为首的12名女学生用拖鞋打脸、拳打脚踢、泼冷水、打耳光、罚跪等方式的折磨,这次暴行一直持续到次日天快亮时为止。”

这则新闻,抓住了校园暴力事件中的暴力情节,进行描述,引发一些读者尤其是家长读者的强烈阅读欲望。

(四)引语式

就是直接引用新闻中的某些人物或某文中的一两句能够揭示主题或者表达主要事实的语句或者理论、观点组成导语。

比如“2009年10月19日文汇报曾登载这样一则新闻:韩美林忆谢晋:他自称是"孔乙己后人" 4岁就喝酒。”这则新闻直接引用了要报道的人物大导演谢晋的自称,让人产生猎奇心理。

四种形式中,叙述式采用的类似记叙的手法,格式简单,内容详尽,应用最为广泛。而广播式的新闻则常用描述式和提问式,广播式新闻作为一种媒体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这两种类型的导语在提出问题后娓娓道出真相,让人恍然大悟。引语式导语的优点是观点比较鲜明,主题清晰。通常是引用一些重要人物如领导人、或者学术界、行业权威、部门精英的言论和观点,多用于较正式的官方报纸,官媒等。

三、新闻导语的写作方法

古语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新闻写法虽然比较灵活,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报道事实的文章体裁,还是需要有相对固定的结构形式。这点要求上,和公文比较类似。

(一)一语道破法

这种写作方法采用最简洁的语言,精准地概括主要事件。

比如:“新华社北京2017年9月7日电,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大会将热情欢迎中外记者采访。”

读者通过一两句话就了解到时事,中共十九大即将开,支持中外记者采访。

(二)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时人为地设定一定的“悬念”,可以运用在消息的开头和结尾,写作特点是先不直述原因或事件结果,吊起读者的胃口,诱导你想发掘这个事实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

例如:“海外网2017年9月30日电据法国《巴黎人》报报道,涉嫌枪杀华人的警察已被逮捕。警察局心理医生已对所有参与26日晚行动的警察进行了心理干预。法媒质疑:为何不用电击棒?”这样悬念式的导语,有效地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啊,对于这样穷凶极恶的暴徒,为何不直接用电击的方式进行证据的采纳?原因何在呢?

(三)化静为动法

人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一个社会事件性的新闻,如果单纯用静态的记叙手法进行白描,未免死气沉沉,若换成动态的手法,变得灵感十足,所要报道的新闻在跃跃欲试中渐入佳境。

比如:2017年09月14日沈阳晚报用较大的版面配图播发新闻:“大熊猫马上到沈阳,27号正式与你见面握手!最全的游玩攻略,赶紧收藏!!这样的表述使人们条件反射地在头脑中浮现出大熊猫憨态可掬地伸手讨喜的样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先睹为快。”

(四)数字对比法

数字的列举比较乏味,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数字的说服力也最强的。用数据代表事实说话,让人无从辩驳。因此可以考虑把新闻中的具体数字,或读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利用数字列举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提高新闻的可读性,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比如:“中新网2017年9月21日:外媒报道,随着新一代高速列车“复兴号”上月在多个主要城市投入运营,从天津火车站到北京南站的单程运行时间从此前的30分钟缩短至现在的不到25分钟了。”

这样鲜明的数字对比,直观地帮助读者理清了逻辑,速度确实快多了……

(五)速写勾勒法

新闻开端的导语,如果在导语中能将采用一定的文学修辞方法进行描述,勾勒出一幅灵气十足的画面,使读者人未去,心已至焉,无疑这条新闻的可视性会极大增强。2016年沈阳日报发布这样一则消息:“11月23日,记者从沈阳市建委获悉,目前经市区两级政府连续提升、改造,棋盘山风景名胜区已基本形成登山绿道网络。登山绿道的总长度50.2公里,环山道连接了棋盘山、辉山、大洋山、樱桃山,已实现“四山连攀”,山水相接,倒映成趣,形成环绕秀湖的休闲绿道。”

廖廖数语中勾勒出这样的诗情画意的绮丽景色,读者又怎能不想领略其中呢?

(六)运用背景法

这种写作方法是在导语中巧妙组织背景语言材料,进行氛围渲染。

2013年9月13日中新网: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山东曲阜是孔子生活过的地方,这的的每一棵树每一个碑刻,都体现出一种圣人的风范。今天我们就带着朝圣的心态来到这里其实是一种回归,一种文化的回归”。美国《美中信使报》社长金鸣峰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发出上述感叹。”

提到孔庙,它传承的儒家文化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记者抓住人们崇尚儒学的心理,采用抒情手法,激发起读者深层次的自豪感,使读者沉浸在读新闻与传承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融合之中。

(七)古诗名句法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诗词歌赋是世界先进文化的精华,古典诗歌更以其独有魅力陶冶读者的灵魂。新闻标题就可以利用仿拟的方法,巧妙融入名诗佳句,以此撼动读者的心灵。

比如:2014年9月22日湖南新闻刊登的新闻:“尽管与那些成熟的自由设计师相比,他们的作品仍显稚嫩,尽管他们带着成功的梦想参赛却没有获奖,但他们的作品中透出的那种独特的张力和与众不同,他们身上的那份自信和不服输的劲头,却给大赛的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小荷才露尖尖角,假以时日,谁敢说,服装设计的未来不属于他们呢?9月20日晚,记者走近几位“大连杯”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的新生代选手,感受他们身上追逐梦想的力量。”

这则新闻引用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用以比喻参加服装大赛的新生力量,让人不禁涌起呵护,受怜之意。

(八)抑扬顿挫法

音乐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旋律的起承转合,而新闻中的抑扬顿挫指的是对报道的新闻事实描写的波澜起伏和停顿转折。目的是使情节曲折生动,小径通幽,扣人心弦,引人遐思。

举例如下:“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本则新闻先是叙述了农民没有燃料,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居然有大量的燃料位于地深层,读者不禁感叹,要是早发现就好了!

(九)一张一弛法

这种表现手法,松紧有度,紧扣读者脉搏,贴近读者的心声,但要注意找准着力点。

比如新华网:2014年10月31日新闻的内容如下:“英国和德国都是早期工业革命的先驱国家,两国制造业发展道路不尽相同,尽管曾遭遇不同时期的产业低潮期,但在创新驱动下,传统制造业在两国重获新生,有力支撑经济持续发展。”这样的导语形式让读者跟随新闻情节心潮起伏,跌宕不平。

(十)新闻特写法

新闻特写法一般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用近距离观察的方法,截取新闻事实的片断,或人物局部,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内容,选取一个细节、或一组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特写法抓住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全况或本质的局部或细节,进行形象化的放大与拓展。

(十一)欲擒故纵法

作者本意是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先抛出看似平淡的引子,马上紧紧抓牢,让人精神不由为之一振。

新闻导语的写作手法多种多样,还有化整为零法、曲径通幽法、小中见大法、先声夺人法、……等等,单纯采用一种类型模式去套用所有的情况,明显不合适。各种类型的新闻导语的写作中,都需要新闻人精心地安排组织, 灵活运用。

[1]赵黎黎.浅论新闻导语的特点和写作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2]徐补生.新闻导语的特点与写作[C].新闻采编,2011.

[3]徐忠奇,许忠齐.谈新闻导语的创新写法[J].新闻传播 ,2015 (8).

[4]杨丽.如何做好英语新闻导语的汉译[J]. 新闻传播,2011 (12) :99-101.

(责任编辑: 郭玉伟)

G210

A

1007-421X(2017)04-0060-03

猜你喜欢
导语
导语
宅一起的日子——网络直播课教学导语实录
阳光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如何写读后感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做最好的自己
阔腿裤的小秘密
谈新闻导语的创新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