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元
摘 要:核心力量训练在民众健身、运动训练的过程中相比传统力量训练成效更加显著;本文主要以核心力量训练对机体运动能力的提升为视角进行阐述,优化大众对于核心力量的认识,同时提升大众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视度。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 机体运动 训练
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的运动项目之中,同时运动者在体育动作的实现过程中都是以核心肌肉群为基础的运动链为前提,实现运动过程中运动者的身姿、运动技术稳定以及支撑。无论是体操、篮球、还是足球等运动项目每一个不可思议的有位动作,都需要其运动者的机体中拥有一个强大的核心肌肉群存在微前提实现。
一、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
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指核心区域肌肉群的一种训练,其范围主要展现为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是由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包含29块肌肉。核心力量训练包括了核心稳定性训练、控制力量训练、协调力量训练和反应力量训练;其对于身体的稳定支撑作用较为明显,同时也能强化对于身体控制力等方面形成良好的推动。[1]
二、核心力量训练对机体运动能力提升的意义
1.维持全身整体稳定性
核心力量训练能够通过对于人体核心部位的稳定性强化,结合运动过程中人体姿态的调整,进而为力量的产生形成科学的支点,维持全身整体的稳定性。具体而言,在核心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其主要是针对核心区域肌肉群的训练,该区域肌肉群作为机体运动的发力点,同时也是桥接点,该区域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机体运动过程中四肢作用力是否稳定以及机体动作、姿态等方面的稳定性。
2.提高力量效率
在机体运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上下肢体之间的力量传递以及协调进而实现,如果力量在上下肢传递的过程中,力量的分散情况会极大的影响最终机体运动质量的效率问题以及完成情况展现。核心力量的主要训练部位位于机体运动的运动链中心位置,其可以有效的实现力量的下肢向上肢传递,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实现上肢向下肢的传递,从分发挥上下肢体之间的力量传递桥梁作用;在核心力量训练的过程中有效提升机体上下肢在机体运动过程中的技术或是姿势实现力量协调效率。[2]
3.改善机体运动素质
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运动者的身体素质,其主要原因在于,核心力量训练方式从训练内容以及机制上,就是通过多方面素质因素的把握为基础,进行对应训练活动的展开,进而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会实现对于运动者的运动素质实现较大的改善;核心力量训练在对于运动者的机体运动素质改善上,具体展现为对于运动者机体的平衡、力量、协调性等多方面改善。例如,在对于跑步者的机体运动素质改善上,跑步者在跑步动作的实现以及跑步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下肢的一个向前转动力矩,同时跑步者机体的其他部位就会出现一个相反的转动力矩,进而才能实现平衡,通过核心力量训练之后,跑步者的核心肌肉群力量能够为跑步者转动力矩提供一个稳定的支点,进而对于跑步者的身体素质平衡形成良好的推动。
4.提升身体核心部位的柔韧性以及刚性
核心力量训练的过程中,特别是运动者处于一种不稳定的运动环境之下,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有效的提升机体核心部位的柔韧性以及刚性;具体展现来说,核心力量训练在具体的展现过程中,依托于具体训练对象区域的不同,进而实现对于不同区域肌群的负重量、抵抗阻力能力以及肌肉的重复收缩次数、速度等指标优化,进而有效实现对于运动者的身体核心部位柔韧性以及刚性提升。
5.深层稳定肌肉力量
推行核心力量训练的方式,能够在训练的过程中实现深层肌和表层肌的综合把握;相关学者在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测试,进一步验证了在对于稳定和不稳定的平面上进行同样的训练项目时,不稳定程度的增加会一定程度上提升运动者机体深層肌肉活动量。核心小肌群不仅对于提高躯干部分肌肉的稳定力量有很大功效,而且能促使上下肢末端进行更加微细的运动。
6.高预防、抗击损伤能力
通过核心肌肉训练,能够有效降低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所需要承受的符合,进而有效的避免运动过程中机体损伤的问题出现。传统力量训练的方式由于缺乏对于核心区域的肌肉群功能开发,进而导致在运动的过程中力的传导受阻,较多的能量压迫与腰部,从而导致这一部位的运动链断裂问题严重;相比之下,通过核心力量训练的方式进行,能够有效的提升核心肌肉群功能的开发,同时在机体运动前后降低运动者腰背疼痛感。同时在核心力量训练的推动下,运动者的核心肌肉群能够有效保障运动者的肢体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正常的位置,其中主要是通过运动者的深层小肌群的稳定功能实现,进而就能够避免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肢体位置的失衡从而形成的运动损伤问题出现。传统运动员多年的高强度训练往往都会对于运动员较多方面的身体机能损伤,相比之下核心力量训练下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损伤情况以及程度都具有较大的缓解。
参考文献
[1] 帅亚琴,李忆湘.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运动专项水平的理论研讨[J].运动精品:学术版, 2014(12)
[2] 姜宏斌.人体运动核心区域稳定性与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及理论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