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宁++王乐生
摘 要:面对中国新的经济形势,政府积极进行供给侧改革,大力扶植创新创业产业。在高校中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对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研究生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平台,提出高校在研究生中开展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研究生;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新形势下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背景介绍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并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推进孵化平台升级,大力扶持创新产业。随着经济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加快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大力扶植创新创业产业,以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在政府支持的新形势下,高校创业教育正式告别了“独角戏”时代,形成政府依托高校智力支持、高校依靠政府政策保障的新局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形态在知识社会创新2.0模式的推动下不断演变,催生了出“互联网+”这一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经济形态打破地域限制,最大限度地整合、优化社会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经济活动,这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可以说,随着“互联网+”的内涵不断丰富,技术手段日趋完善,互联网平台无疑将成为研究生创业的一大助力。
研究生作为国家高学历人才,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大部分研究生在求学阶段就已经拥有研究成果或专利,这些研究成果或专利应及时转化为产品,进一步体现其价值。同时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模式,不仅可以解决他们创业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还可以为他们带来社会人脉和资源。因而研究生凭借自身智力优势、整合导师和自身社会资源、依靠自身努力进行自主创业,是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有效途径。研究生创业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应该得到学校和导师的重视。而如何帮助研究生解决创业中碰到的问题,如何有效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率,这正是研究生创业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目前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究生创业教育未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模式
创业理论学习为创业实践提供专业知识储备,创业实践是创业理论学习的成果展示,二者缺一不可。在研究生创业教育中,若忽视创业知识理论学习,会导致创业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创业过程中频走弯路;若忽视创业实践,会使创业者只会“纸上谈兵”。有的学校把创业教育简单地与创业技能培训画等号,忽视了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的学校在培养过程中,照搬专业课学习模式,通过单独开设几门创业理论课程,学生通过考核,就算完成了研究生创业教育工作;有的高校错误理解创业实践的含义,把创业实践看做是创业活动竞赛或者创业讲座,仅仅重视活动的参与度,而轻视参与作品的质量和水平。这些错误的理解都反映了高校在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中未能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模式。
2.研究生创业教育未紧跟“互联网+”的步伐
在实际教育中,教育者落后的教育理念使得研究生创业教育未紧跟“互联网+”的步伐。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体现在理论学习方式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远程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拥有丰富创业经历的导师可通过MOOC平台,讲授创业知识、分享创业经历,为创业者提供高质量的创业理论。但如今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理论学习方式还仅仅以本校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忽视了互联网远程学习的便捷性和及时性。在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中,聘请的任课老师大多是本校教师,他们几乎没有创业经历,这使得他们用大量的课时照本宣科地讲授创业的基本知识,这样沉闷的课堂很难激发研究生创业的灵感。
第二,体现在日常教育上。研究生创业日常教育是通过校园文化点滴渗透的作用,诱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学生塑造创业精神,一步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从而正确地指导他们的创业行为。换句话说,创业精神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育者不能妄想通过几堂课、几次竞赛就能帮助创业者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而现今高校在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并未将研究生创业教育与研究生专业教育相融合,贯穿到研究生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导致部分研究生创業者忽视了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性在创业中的重要作用。
3.导师重视学生理论学习、轻视指导社会实践现象突出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主要承担研究生的学习培养工作。这就出现了导师重视学生理论学习、轻视指导社会实践的现象。导师为了完成培养目标,会要求研究生做学术汇报,定期向其反映理论学习情况,重点关注其研究成果的进展情况,但对其实习和就业情况关心甚少。甚至有的导师为完成科研项目,强制要求研究生留在实验室做实验,并限制他们外出实习。
4.研究生教育中各学科学生间交流机会较少
成功的创业离不开优秀的创业团队,而优秀的创业团队离不开多样化的人才,这就体现了团队人才结构多元化的优势。也就是说创业团队不仅需要专业人才,还需要人才专业结构的多样化。但团队的集结不能等同于活动的分组,真正创业团队的成员必须是兴趣相投、志向一致,这就离不开各学科学生间的交流。但由于研究生培养中重视专业教育,各专业都有固定的实验室、上课地点和上课时间。教育过程中缺少交流的平台,使得各学科学生间的交流机会较少。
三、新形势下研究生创业教育培养的新思路
1.精神塑造,重在日常
研究生创业教育不是几门课程、几次讲座就可以完成的,而应贯穿研究生学习的全过程。所以,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应要树立“精神塑造,重在日常”的观念,创业日常教育主要侧重培养创业者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向创业者传递正确的创业价值观,以此指导创业实践。在实际教育中,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融入教育管理日常工作。
首先,借助互联网平台创建微信公众号,开展创业日常教育。通过推送海内外创业的经典案例,开拓创业者的思维,帮助创业者树立创业风险意识,从容面对创业的成功与失败;通过推送国际前沿学术研究成果等,开拓创业者的眼界,激发研究生的创业灵感,使创业者深刻认识到产品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搭建研究生QQ交流平台,增加不同学科创业者的交流次数。通过实时分享经验、交流感想等方式,增强创业者间的交流,减少创业者走弯路的次数。同时通过交流反馈,及时疏导创业失败者的负面情绪,增强他们坚持创业的信心。
最后,利用好MOOC平台资源,运用远程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生创业理论教育,鼓励研究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理论基础知识学习,课堂教学用于讲授重点知识和解答疑难问题。
2.因材施教,重在实践
在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应树立“因材施教,重在实践”的教育理念,冲破专业、年级的限制,对有创业能力的同学进行重点培养,将创业教育贯穿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创业教育不是通识教育,应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培养方案,尽早开设校内研究生创业培训班,具体方式如下。
首先,在重视研究生专业教育培养的基础上,将创业教育与研究生专业教育相结合。研究生专业教育侧重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水平,研究生创业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两者相辅相成。换句话说,研究生专业教育为创业提供智力支持,企业的创新性体现在提供高精尖的产品或全新服务。荒废专业学习,只追求创业技能的培训,这是本末倒置的。因此,在研究生创业教育中要让研究生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可荒废专业学习。其次,完善创业教育培养课程体系,提升创业者的理论素养。理论指导实践,若没有扎实的创业理论知识,创业者很难从容地面对创业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所以,高校要通过开设创业培训班,对其创业规划、创业融资进行系统的指导,帮助创业者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从容地面对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最后,丰富创业班的学习形式。通过翻转课堂、实战演练等方式,在理论学习中融入创业实践。研究生创业实践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从销售饮料、水果等初级创业形式开始,逐步扩展到更高级别的创业形式。
3.深化改革,建立“双导师”制
第一,应明确导师在研究生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专业教育培养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人,应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订适合他们发展的培养计划,不应对他们开展的创业活动视而不见,更不应将自己置身于学生创业项目之外。在研究生创业教育中,研究生导师应发挥技术优势,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创业项目初期研发提供技术指导,指导研究生研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以此帮助他们的创业项目顺利开展。
第二,邀请优秀企业家担任创业者的创业导师,突出创业导师的重要作用。创业导师的主要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凭借自身丰富的创业经历,对学生创业方案或项目提供咨询意见,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打磨提供智力保障。
4.優化创业环境,搭建线上线下平台
第一,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搭建“线上平台”。第一,建立线上服务交流平台,传播新的创业政策,对创业经验和成果进行实时分享,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第二,近年来,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度持续增加,创业者要借好“互联网+”这阵创业的东风。研究生创业者可以借助京东、淘宝推出的“轻众筹”项目,对创业项目或产品进行初期的市场试水,积累市场经验;或者通过社会投资基金,如俞敏洪创设的洪泰基金,筹募创业项目的启动资金。
第二,注重与企业、政府的交流,搭建“线下平台”。第一,积极寻求校企合作,为研究生提供深入企业内部参观学习的机会。第二,利用好政府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在研究生创业初期运用好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平稳度过困难阶段,使创业者的创业项目走向正轨。
参考文献:
[1]李芫庆.“互联网+”探析[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5(7).
[2]沈文青,孙海涛.大学生创业价值观与创业教育[J].高校辅导员,2014(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