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十三五”规划期间发展目标的制定与提出,为了进一步解决当前环境下新时期的困难与问题,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符合时代发展特点,为解决当前思想教育难题作出重要的理论指导。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从而使得五大发展理念具有更加科学的内涵。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1;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8-23
作者简介:倪萌芽(1985—),女,浙江舟山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
五大发展理念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产生了非常深刻的指导作用,而且具有长远影响。对于社会来说,发展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所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也将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实现良性发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必须牢牢把握五大发展理念,顺应时代发展,做出科学的选择。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与实质
中国社会经济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为此,我国的发展战略以及目标也要全面革新,从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为了早日实现“十三五”规划期间的任务目标,进一步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从而以科学的理念作为指导,全面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1.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
自从创新的重要地位确立以后,党和国家对创新工作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与核心,所以发展的内涵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全局的核心地位,进一步使创新精神能够全面融入一切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将创新作为发展的关键,进一步展现创新的独创性与新颖性,强调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问题,从而促进创新发展在各个领域起到关键性作用,为此,必须保证创新的领先地位。
发展不是盲目的,而是协调、全面的,这就要求发展过程中必须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布局,保证统筹城乡,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有重点地推进,从而不断增强发展的全局性。在协调理念发展背后更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的继承与完善,通过放眼全局,强调整体发展,统筹兼顾,做到具有系统性、平衡性,全面推进部分优化组合,坚持重点推进,把握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事业发展也必须始终坚持协调的发展理念。
发展不代表破坏,而是在符合实际情况的条件下进行的。这樣的要求是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现状而提出来的。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更加重视效率与成就,反而对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有所忽略,这就导致生态环境急速恶化,从而严重影响生态平衡,进一步威胁我们自身的生存环境。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绿色发展,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而建设美丽新中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从这方面来看,中国的环境建设体现了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理念,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的体现。
2.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质
五大发展理念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遵循互利共赢的开放性战略,全面促进双向开放,进一步打造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促进全球经济活动的建设,共同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崭新经济发展格局。这样的战略态度也进一步表明理念发展的反封闭性,进一步强调了互动关系,从而集各家之所长,进一步深入研究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强调联系的普遍性,进一步把握事物之间的普遍规律,从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国古代就已经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的观点进一步提醒我们必须贴近群众,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坚持发展共享,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观点,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重要目标。这样的发展理念更加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全面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身份,保证人民群众能够更多、更加公平地享受到发展成果。
二、五大发展理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五大发展理念是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发展特征所提出的
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有助于广大青年学生不断进步,从而进一步激励大学生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与社会定位,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实现现代精神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统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特征,也是集体主义最高境界的宏观前提,所以说,大学生只有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国家利益及民族大业结合在一起才具有真正的实践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五大发展理念宣传,进一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办事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五大发展理念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政治性是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讲政治首先就要谈意识形态,所以渲染“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的自由主义观点对于社会主义来说是非常有害的,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误导。
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能够全面占领政治意识形态高地,从而集中政治体现。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加强五大发展理念宣传教育的时代价值,在大学校园认真开展好五大发展理念的普及宣传和广泛教育工作。
三、五大发展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1.五大发展理念符合大学生时代发展的特点
五大发展理念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具有时代特征,所以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年龄基本在17~26岁之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90后”,尽管个体性格存在差别,但是他们都具有相同的时代特征,必须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2.五大发展理念是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人格的重要保障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伟大的时代,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积极向上人格的养成,包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敢于探索,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从目前来说,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而这些品质也正是五大发展理念所提倡的,只有通过不断强化五大发展理念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作用,才能够保证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不会产生动摇、消沉等负面情绪。
3.五大发展理念能够促进大学生树立国家为怀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是社会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所以必须树立远大志向,从而为祖国的发展与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指出了国家的发展与前进方向,这表明,做好这五个方面工作,能够满足发展需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做好五大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能够进一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心,从而进一步促使当代大学生实现远大理想。
四、五大发展理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径
1.高校党委必须切实履行领导职责,切实推进五大发展理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
对于高校来说,运用五大发展理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不仅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式,而且必须进一步提高领导的职能,所以高校党委领导必须将职责话语权落到实处,从而占领意识形态阵地。高校党委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对如何认真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出部署。
2.拓展五大发展理念的教育方式,发挥各种教育渠道的作用,豐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
必须全面协调开展五大发展理念的教育方式,而且,五大发展理念教育方式不应该拘泥于政治说教,也不能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教条化。所以五大发展理念的教育方式必须通过多渠道的发展与工作来实现教育的多样性,从而形成一个共同合力,全面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
3.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激发参与感
中国经济社会以什么样的格局发展,能否健康发展,这对大学生来说,影响非常重大,因为其效果如何,不仅是现实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五大发展理念对我国的发展全局具有全局深化的变革作用,大学生不是时代的旁观者,也不是过路人,而是时代的参与者。他们拥有身居其位的参与感,也有着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所以说五大发展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深入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并加以落实,能使大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识与能力,从而保证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与参与感。
五大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些理念主要是基于社会主义发展形势而形成的,通过研究五大发展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指导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形成,使其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从而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103/c1024-27772678.html.
[2]习近平.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230/c70731-26299855.html,2014-12-30.
[3]熊晓琳,王 丹.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
[4]陈金龙.五大发展理念的多维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