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缘子对教材的得体处理

2017-03-02 19:06陈辉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毛线内角线段

陈辉

课堂之所以精彩,不仅仅是因为教师讲授得到位、学生训练得扎实,而在于它能在儿童生命里留痕,让学生智慧地生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科学地把握教材、得体地处理教材,以此让教学更精彩。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教材。”对此,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所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笔者认为就是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得当、恰如其分的处理,选择更贴切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流程来展开教学。进行得体的教材处理,是一种行走在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创造”,是成就精彩课堂的基石。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把握意图,适度改造,将抽象知识变成看得见的“数学事实”

根据新课标要求,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数学教材已经在可读性方面做了很大改进,做到直观形象、图文并茂,但因文本的局限,有些内容还是以静态方式呈现,造成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教材,领会编写意图,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适度改造教材,努力把静态的教材内容转化为有利于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动态资源,把静态的画面还原为动态的场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

例如,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一课,关于线段的定义,教材提供了下面的情境:

提供的素材很简单,第一幅图“桌上的线是弯曲的”,第二幅图“把线拉紧,它就直了”,随后教材就用直观描述的方式说明了线段的特征“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由于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再加上他们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较低,对线段这一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如何让线段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帮助学生正确建立概念,并在头脑中牢固地树立线段的直观表象呢?在反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我们体会到几何里的“点”“线”“面”“体”都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反映了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里许多物体或现象在数与形方面的本质特点,抽象的概念源于现实,又高于事实,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归具体,是人们形成数学概念的一般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我充分遵循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教材例题提供的情境素材,创设了“玩毛线”的情景:“我们课桌上都有一条毛线,它的形状是怎样的?你有办法把它变成直的吗?请你试一试。”在尝试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并追问:“你是用什么办法把毛线变直的?”教学中,我们运用了教材提供的素材,但没有采用教材直接让学生把弯的毛线拉直的处理方式,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你有办法把它变成直的吗?”“你是用什么办法把毛线变直的?”把教材上的一個“拉”字改成了“变”字,给了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把毛线变直,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一个人用两只手把毛线拉紧,也可以两人合作把毛线拉紧,还可以借助其他物体固定毛线的一端,另一端用手拉紧,或者直接借助两个物体固定毛线的两端,把毛线拉紧。但不管哪一种方法,都是要把毛线拉紧变直,都要有两个端点。一处小小的变动,让学生在动脑筋把原本弯的毛线变直的活动中对线段有了直观而真实的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认识、建立概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

二、抓住本质,合理调整,让数学课堂成为有营养的“智慧之餐”

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本资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如何让教材中“冰冷的美丽”变成学生“火热的思考”,需要我们在实际运用教材时能准确把握教材所反映的精神实质,抓住数学的本质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新建”与创造性开发,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和资源,给数学课堂上的学生增加“营养”。

以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根据实际求商的近似值》一课的教学为例,教材通过一个简单的购物情境:“每个足球300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引导学生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值,而应根据问题本身的特点采用更加合理的方法求得近似值。在研读教材时,我觉得光通过这一例题的教学,学生对怎样根据实际情况求商的近似值的理解还不是很全面、到位的。如例题中300÷45因为除不尽,所以需要求商的近似值,而有时商虽然除得尽,但根据实际情况也需要取近似值。也就是说,求商的近似值应考虑“商应保留到哪一位、用什么方法求近似值”这两个要点,这是解决问题的实质。于是,我不拘泥于教材例题与习题的编排,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调整。

(1)例题教学的调整。把书本上的例13作为例1,把书本后面的习题:“张大伯家今年一共收获13.6吨橘子,用一辆载重4吨的卡车来运,至少几次才能运完?”前置作为例2,形成一组对比题展开研究,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使学生体会到:这里,不管商是除得尽还是除不尽,根据实际情况都需取近似值:其次,根据具体问题,这两道题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都不合理,例1用“去尾法”取近似值较合理,例2则需用“进一法”。

(2)练习内容的调整。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去尾法”和“进一法”这两种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我把教材上“练一练”的计算练习调整为举例练习: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问题,你能举个例子吗?现在老师这儿有这样一个算式,你能给“14÷3”提供一个现实情景使它的商约等于4或3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给一道除法算式设置不同的现实情景使它得到不同的商来进一步感受和体会这两种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着根据教材“整理与练习”中的有关习题素材出示一组改编后的练习题组:(1)做一个奶油蛋糕需要7克奶油,265克奶油最多可以做几个这样的蛋糕呢?(2)要把这37个奶油蛋糕全部装在盒子里,每5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几个盒子?(3)商场搞促销活动,8个一买要付45元,如果只买一个应付多少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对“去尾”“进一”和“四舍五入”三种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进行对比,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对求商的近似值的整体认知。

本课虽然隶属于计算教学课,但因为对教材的合理调整,它并不枯燥、无力,我发现课堂上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向智慧挑战的状态,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经验,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融会贯通、整体建构,享受了一道既有营养又好吃的“智慧之餐”。

三、着眼发展,有效延伸,使学生思维走向更深刻的“生长方向”

着眼儿童的发展是进行教材处理的价值旨归,我们应站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把课堂温度建立在思维的深度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找准学生的“学习点”进行有效的、适时适度的拓展延伸,通过充实学习材料的内涵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含量,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内生长力,让学生思维走向更深刻的“生长方向”。

例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后,教学并没有因此戛然停止,相反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设计了这样一个有关拼图的拓展性练习:

(1)动手拼一拼

用2块同样的三角板拼成一个四边形,拼成的这个四边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增加一块三角板拼成一个五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

(2)动脑想一想

观察四边形和五边形的内角和,你发现了什么?

(3)先想一想,再拼一拼

再增加一块三角板拼成六边形,现在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7

如果继续往下拼,拼成的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呢?

通过练习,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学会观察发现,并初步感知规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猜想、验证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但巩固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以致用、灵活迁移、感悟规律,思维如“剥笋”般一步步走向深入。可以说,整个练习,既拉长了知识的链条,又延伸了课堂的空间,既对学生进行了思维训练,又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得体的处理是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得体的教材处理就犹同是“量体裁衣”,“量”得准,“裁”得巧,才能切合学生实际,适应教学需要,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能选择教材,但我们可以选择怎样智慧地使用教材、如何得体地处理教材,精彩的教学——从得体地教材处理开始!

猜你喜欢
毛线内角线段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比较:毛线谁最多
一次函数助解线段差最大绝对值
三角形分割问题
小画匠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线段图真好用
可爱的毛线兔
漂亮的毛线花球框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