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高中地理依然存在知识灌输、学生机械记忆、课堂教学活动单一的教学现状。基于此,笔者认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紧密结合“让学引思”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断改革创新,促进良好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地理;让学引思;现状;对策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都需要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或是深入到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方能得出结论。因此,就高中地理的教学而言,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反而让学生在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束缚、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而“让学引思”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目的是为了改变当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培养,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紧密结合“让学引思”教学理念,通过趣味活动、实践活动等的开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地理课堂,促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提升。
一、 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就高中地理的教学而言,虽然在时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教师的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相比较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笔者在执教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总结分析了以下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师知识灌输,学生机械记忆
多年来,我国教育一直受到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关于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笔者在这里不再一一阐述,只是就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而言,教学存在问题是必然的,就简单一点来讲,目前为止,很多教师依然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还是习惯于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课下听、记,这样的教学模式,亘古不变。而学生长期在这样被动接受知识、机械记忆的教学背景下,思维和能力受到很大的束缚,从而使得部分学生能够取得很高的考试成绩,但实践能力极为低下,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分低能”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是背道而驰的。
2. 课堂教学单一,实践活动少
新课程改革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对现代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现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立足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形式单一、内容单一、模式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立足于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使得学生长期在一种单一的模式下学习,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升。
二、 “让学引思”教学思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构建对策
针对以上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应当立足于“让学引思”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提升。
1. 丰富课堂活动,实现互动探究目标
“让学引思”教学模式的构建,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应当彻底改变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互动探究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自己的引导地位,充分实现“让学”、“引思”的教学效果。而互动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首先,在互动探究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应当将开放性的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开放式元素的融入,有利于让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启发性、探索性,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自由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其次,在探究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模式进行,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对于促进互动探究学习效率的提升就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过程中,就提出了问题:环境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有何关系?人口剧增对发展中国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这样的思考题模式下,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思考,畅所欲言,最后,教师将学生的观念提炼出来,通过适当的总结,得出课堂教学的结论。这样的教学,远比教师直接给学生讲解答案好许多,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思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 积极训练,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一些不懂得归纳总结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像猴子掰玉米,学习了新知识,忘记了旧知识,这样的学习现状,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结合“让学引思”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能力,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让学生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懂得自主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汇总和总结,通过思维导图等方法的运用,不断为自己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格外重要,科学合理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习的技能,最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3.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开放教学思维,充分立足于“让学引思”教学理念,放手让学生去学、去探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对于地理学科的教学而言,教师可以适时将地理课堂搬到教师外,让学生在探索和感悟大自然的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因篇幅限制,笔者在这里不再过多阐述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模式,只提出一点: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者是教师利用教学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促进学生探索实践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让学引思”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改变当前落后的地理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紧密结合“让学引思”,创新地理教学,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参考文献:
[1]范磊.“让学引思”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17(04).
作者简介:叶小峰,江苏省东台市,江苏省东台市时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