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进高校校企合作对推动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高校校企合作存在企业动力不足、高校活力不够、社会保障措施有待完善等困境。本文通过对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研究,为建立高校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建议:树立正确的高校校企合作理念;深化多层次的高校校企合作方式;争取广泛的高校校企合作保障措施等。
【关键词】高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高校的职能也有了较大的扩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来培养技能型人才。高校校企合作有利于为高校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使其具备新型人才的各方面能力及素质,更好地服务社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高校校企合作面临的矛盾困境
高校校企合作的性质决定了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和教育活动规律,同时会受到经济、政治、教育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高校校企合作面临的矛盾困境主要表现在:企业动力不足,高校活力不够,社会保障措施有待完善等。
(一)企业动力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决定其必须争取与企业的合作。但基于互惠互利的市场经济基本原则,企业相比高校而言,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应用型高校培养人才所属行业性质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门槛较低且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企业较容易从市场上招聘到所需劳动力。这导致企业缺乏招聘紧迫感,没有真正从人力资源战略发展的角度开展校企合作。
(二)高校活力不够
受教育性质和管理模式影响,高校办学自主性和灵活性较弱,影响了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活力。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办学导向方面,由于过去传统办学性质的影响,高校办学往往以专业、学科为基本单位,这虽然增强了高校架构的稳定性,但在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人才需求方面存在难度。第二,培养目标方面,高校如何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高校的育人定位有待进一步明晰。第三,管理制度方面,我国高校目前主要施行学年制的教学管理制度,而国外成功的校企合作案例显示“工读交替”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更有利于灵活机动的校企合作。
(三)社会保障措施有待完善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可能会对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带来负面的不可预见性,致使校企合作发生“市场失灵”,无法促成顺利合作。同时,我国现存的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处理校企合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利益分配等问题,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措施,没有形成引导、激励和支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制度体系机制,相关配套的企业税收、信贷优惠政策有待完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收益难以得到保障,这也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建立高校校企合作的长效模式
(一)树立正确的高校校企合作理念
树立正确的高校校企合作理念,促进高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创造富有职业内涵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推进校企深入合作。因而,高校教育应充分借鉴行业中标杆企业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将企业文化中的创新精神、诚信精神、责任精神、效率精神、敬业精神等融入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及校园文化中,牢固树立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使其顺利完成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促进高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应该在校园中广泛举办优秀企业文化联展推介、企业宣讲、企业文化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传播和弘扬优秀企业文化。同时通过企业中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实习实训等活动的过程中切身感受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提高职业素养。并邀请企业参与到学生评价机制中来,以企业的用人理念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应有的职业素养。
(二)深化多层次的高校校企合作方式
第一,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是实现校企人才对流的重要途径,有利于高校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成就自我、服务社会,有助于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企业和高校都应充分重视并利用这一合作方式。
其次,重视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工作。通过专业实践,教师有充足机会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应用能力,丰富教学素材,增强教学的行业前瞻性。
再次,积极建立企业兼职教师队伍。重视从合作企业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或管理经验,熟悉本行业情况,且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专业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从而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争取广泛的高校校企合作保障措施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校企合作的社会保障机制。政府应加快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保障措施,依法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从而为校企合作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为解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的问题,政府需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法规,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为提高高校参与校企合作的水平,政府需设立校企合作专项经费。从而为校企合作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长久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梦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调研与实证分析——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26):6669
[2]蒲姝.基于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经济师,2008(11):129131
[3]刘剑.校企深度融合模式创新的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3(5):4144
[4]赵鹏,汤利华.旅游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5(7):7176
[5]李正卫,王迪钊,李孝缪.校企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1):150154
[6]蒋丹.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175
[7]刘佳.校企合作联动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7):8790
[8]宋作忠,刘兴丽,关凤岩.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154157
作者简介:蒋依玲(1990-),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研究实习员,管理学硕士,四川旅游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