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38例观察

2017-03-01 07:48余露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

余露军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妇科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妇科2014年12月-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西医治疗)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1%>76.3%)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7.9%<23.7%)和复发率(2.6%<15.8%)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当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进一步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复发率显著降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妇科慢性盆腔炎; 临床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6.0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151-02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慢性感染性疾病,其患者结缔组织、生殖器官以及盆腔腹膜发生炎症。该疾病病程漫长,病情顽固,其治愈难度较大,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同时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1]。慢性盆腔炎影响着女性的生殖健康,极易引发慢性盆腔痛、异位妊娠,并存在不孕不育的风险,需要采取安全、可行的治疗措施。慢性盆腔炎传统采用西医抗炎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其复发率较高,难以彻底根治。中医疗法则是以通气散结、活血化瘀为主,用以改善患者体内气血不畅和血瘀聚结,同时起到清热解毒和消炎止痛之功效,其对于妇科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颇为显著。为了进一步提升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并在临床上得以应用。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妇科2014年12月-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妇科接受治疗的7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心血管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疾病以及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经由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38例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年龄最高51岁,最低27岁,平均(39.1±4.5)岁。另外38例患者接受西医治疗,其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年龄最高53岁,最低26岁,平均(38.1±5.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给予头孢曲松钠(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3174)2 g+10%葡萄糖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给药,1次/d。同时给予替硝唑注射液(广东利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936)0.4 g/次,1次/d,静脉滴注给药。持续给药7 d后改为口服给药,1 g/次,1次/d,持续治疗7 d。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湖南金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143)500 mg/次,1次/d。14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月[2]。

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钠、替硝唑以及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给药方式、药剂量同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1)寒湿瘀结证:加入肉桂6 g、干姜10 g、小茴香10 g、川芎10 g、赤芍10 g、没药10 g、蒲黄10 g、延胡索12 g和当归12 g配制少腹逐瘀汤。(2)湿热瘀结证:加入白花蛇舌草15 g、败酱草15 g、红藤15 g、金银花15 g、桃仁10 g、红花10 g、丹参10 g、乳香6 g、没药6 g、延胡索10 g、木香10 g配制自拟清热化瘀汤。随症加减,两侧少腹痛者,加炒川楝12 g、荔枝核15 g;腰酸下坠者,加桑寄生15 g、川续断15 g,腹胀加白术15 g、怀山药15 g。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21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其治疗痊愈、好转及未愈的患者例数,治疗痊愈和好转例数之和为总有效。(2)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及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分别为35例和29例,未愈例数分别为3例和9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病情复发情况。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复发仅1例,复发率为2.6%,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7%,复发6例,复发率为15.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妇科慢性盆腔炎是由于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大肠杆菌链球菌以及阴道毛滴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生殖道所致,多发于产后、术后,由于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给病原微生物以可乘之机,进而引发盆腔感染,产生盆腔内炎性渗出、器官粘连等病理变化[3]。慢性盆腔炎的发生还受到不良性生活、流产的影响。慢性盆腔炎影响着患者的生殖健康,其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承受着痛苦和压力。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以抗炎治疗为主,使用头孢曲松钠、替硝唑以及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其对于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厌氧菌等病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抗菌效果良好,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由于具体的病菌并不明确,缺乏针对性治疗,其疗效不佳。加上患者身体虚弱,其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仍然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可能,容易再次复发[4]。

我国中医将慢性盆腔炎归为“帶下”“妇人腹痛”“不孕症”等范畴,此病多因妇女经期产后血室正开,余血未尽,正气较虚,寒湿或湿热等邪气趁虚侵入,干扰冲任气血而引起的体内气血不畅和血瘀聚结,主要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配制少腹逐瘀汤组方,充分发挥其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消炎止痛之功效,调理肝、肾、脾等重要器官,活血理气,温通血脉,进而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促进血液循环,有效抑制胶原形成[5]。目前在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充分发挥中西医治疗方法的优势,二者间起到相互协同的作用,进而提升妇科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预防急性发作,并彻底根治该疾病,有效避免其再次复发[6]。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得以应用,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保障治疗的安全性。本研究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或祛寒除湿,或清热化湿,活血化瘀,能够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使气血通畅,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38例观察组患者与接受西医治疗的38例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对更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相对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妇科慢性盆腔炎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办法。

在董莉等[7]的临床研究中,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西药+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和对照组(西药)各4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充分验证了本组研究结论。该报道另外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对照相仿,其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IL-2以及IL-10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指标较于治疗前明显降低,而IL-2和IL-10指标水平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不大,其治疗后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指标低于治疗组,而IL-2和IL-10指标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而严验证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显著,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进一步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及复发,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燕.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4,11(10):54-55.

[2]施新野.妇科盆腔炎症9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0):137-138.

[3]田引丽.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5):79.

[4]杜琳,卢大群.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7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3):53.

[5]马利行.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3):370-371.

[6]彭新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0):83-84.

[7]董莉,丁伟平,寿之炜,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9):2291-2293.

(收稿日期:2016-10-10)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