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
摘 要: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能使学生形成责任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理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家长对子女的呵护倍增,再加上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对孩子就更加溺爱了。在这种家庭条件中成长的孩子,什么都要依赖家长,自理能力较差。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做一些简单而力所能及的事,促进其动作的发展,幼儿在这种长期的引导和教育下会逐渐产生独立尝试的欲望,从而形成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和基本习惯。笔者结合在幼儿教育中的经验,谈谈自己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一、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促进大脑发育
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是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前提。
2.自理能力的培养是适应集体生活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是培养学生适应集體生活的要求。幼儿从家庭进入到幼儿园这个集体生活环境,许多幼儿难以适应,在幼儿园生活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使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逐渐形成幼儿的自理能力。
3.良好的自理能力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是学生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以后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不仅应当具备良好的知识,更应具有良好的自理能力。幼儿期是人的智力、个性、劳动意识等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幼儿期培养生活技能,是为了给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4.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信
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会正确地如厕和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在刚开始的阶段,幼儿在学习自理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帮助,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幼儿懂得如何做得更好,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理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策略
1.利用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就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自理能力的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现象和机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育引导方式,鼓励学生去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学生逐渐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另外,在教师帮助学生做一些事情时,教师要给学生讲一些注意的事项,给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掌握做事情的技巧和原则。
如,在给学生穿衣服时,教师要一边给学生讲解穿衣服的顺序,先从哪里穿,再穿哪里,按照什么顺序来穿衣服等,这样幼儿在教师长时间的教育和引导下会逐渐形成自己穿衣服的习惯。从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尽量避免去做一些有危险的事情,如盛饭等,注意保护学生,避免学生因失误而造成对幼儿的伤害。
2.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幼儿正处在一个对游戏感兴趣的阶段,组织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培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融入游戏中,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独立完成游戏任务,唤醒学生的独立意识。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象、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玩水、玩香皂泡泡来引导学生学习洗手,小孩子不懂如何洗手,常常把衣服弄得湿湿的,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玩水前先把袖子拉上一点点,这样学生在洗手时,也会意识到需要把袖子拉上一点点,孩子们在玩肥皂泡泡的游戏中渐渐学会使用了肥皂。
3.家庭和幼儿园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不仅仅是幼儿园的责任,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如果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仅仅停留在幼儿教师的教育上,那么,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生活中不断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的教育和引导,给幼儿自己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形成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华真.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究,2013.
[2]张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J].甘肃教育,2015.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