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的“三种境界”

2017-02-28 16:21李谦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文眼语句观点

李谦

散文是一种自由的、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 “形散而神不散”。它同小说比,同样写人记事,但人物不求典型,故事不必完整,古今中外,天上人间,大至国计民生,小至草木沙石,均可入题;它同戏剧相比,同样讲究语言的精练,但不受时空限制,行笔自如,不靠矛盾吸引读者,而靠优美的语言;它和诗相比,同样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但不受节奏韵律的限制。不是诗,却有着诗一般的意境。

因此,命题者钟爱散文,而且散文可以考查的点实在太多,已经使散文成为必考体裁。我们不管散文题型怎样变化,只要我们在散文阅读中做到读出作品,读出作者,读出自己,完成这三种境界的逐步提升,我们就可以不变应万变,轻松应对考试。

一、读出作品,品味散文语言

1.从感知形象入手

一篇散文作品总有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体——某人或某物,因此感知文章就要从分析形象入手,概括出文中形象的特征,文章内容概括就迎刃而解了。如学习《白杨礼赞》,只要抓住华北平原上白杨树的形象进行分析即可。

2.从感知关键语段入手

有的散文主要信息集中在某一关键语段,只要把这个语段的内容概括清楚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就尽在其中。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第一段通过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3.从感知重点语句入手

一些散文所蕴含的道理往往集中在某一关键语句上,只要能把该语句的含义分析清楚,文章的主旨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如《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集中概括了文章的哲理。散文为了能够完美地表情达意,作者会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选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尤其是一些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我们只有多留心,多认真品味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

二、 读出作者,把握作者情感

要探究散文表现的情感,首先须要熟悉散文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作品风格以及

散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等。鉴赏《背影》,如果我们不了解朱自清所处的家庭背景、不熟知朱自清的思想,我们就无从感知他那种淡淡的回忆与哀愁,就无以体会父子间的真挚感情。其次我们要抓住散文的文眼;散文思想感情的表达,有的是显性的句子,我们谓之文眼,有的是隐性的句子,实际上也是文眼,需要我们去概括。文眼往往就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作用。

好的散文总是以眼显神。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个眼,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有的文眼在篇首,有的在篇末,有的在篇中,这个文眼好像一根红线连贯全文,把握了这根红线,解决填写感情线索的方框题就不在话下。把握散文的感情基调,一篇散文从第一个字开始,就已经定下了一个基调。所以我们对于散文的开头不可以掉以轻心,开头往往为通篇铺下全篇语言的底色。另外还可以从议论或者抒情的句子中分析揣摩散文的情感,议论抒情句往往是一篇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地方,所以阅读时要细细品味这些句子,读出它们在文章中的特殊意蕴,从中把握文章的情感。

三、 读出自己,抒发个人感悟

阅读其实是对作品的再创作,散文中有一些语句或段落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或蕴藏着丰富的哲理,中考散文阅读的最后一道题常常是请你根据文中某一有意蕴的话,并结合你个人生活经历谈评价和理解。首先我们要能判断这些散文中的思想倾向或观点,这些思想倾向或观点往往包含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或对某种生活现象的思考。

1.认真分析作者的觀点或感悟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感悟是由一些事物或生活现象生发的,这些观点或感悟是否正确呢?一般来说,作者的观点与看法有他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每个作者受生活阅历、个人认知标准的限制,这些观点与看法有时也明显地带有作者的思想倾向,对于这些同学们要认真地分析与揣摩。

2. 根据人们的思维规律进行判断

作者的观点或感悟正确与否,还应接受社会道德标准以及人们思维规律的衡量。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一定要放到大的社会层面来分析,另外还要看作者的观点或看法有没有太绝对,是否所有的人所有的场合、所有的环境都适合,这些都是同学们思考的切入点与判断的标准。

3. 结合自己的认知标准判断

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与感悟正确与否,你的判断不一定绝对准确,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因为这类题目设计的初衷就是培养同学们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同学们大胆挑战的创新精神。同学们可结合生活阅历与知识水平认真分析,恰当判断,并且理由充分,这样能引起人们思想的认同与情感的共鸣。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225009)

猜你喜欢
文眼语句观点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重点:语句衔接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观点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