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雁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天津 300193)
儿童慢性咳嗽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杜春雁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天津 300193)
儿童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病症,其病因复杂,持续时间长,临床治疗困难,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生活学习。本文对儿童慢性咳嗽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对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病因、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等内容进行阐述,以指导临床对儿童慢性咳嗽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
咳嗽;慢性病;综述
近年来,儿童慢性咳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直接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甚至生长发育。儿童慢性咳嗽一般指咳嗽症状持续超过3~8周,而常规抗感染或镇咳治疗效果欠佳,咳嗽症状持续难愈,而胸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临床常以咳嗽为疾病的惟一临床症状,经各种方法治疗后仍难以奏效,不仅影响患儿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心身健康。目前,中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方法也更加丰富,多途径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治疗本病的一大优势。
1.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中医古籍中均未见慢性咳嗽病名,因其以咳嗽为主症,故多归属于“咳嗽”范畴,根据咳嗽性质及咳嗽时间等将本病归于“干咳”“顽咳”“久咳”“久嗽”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就对本病进行了专篇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秋伤于湿,上逆而咳”“五气所病……肺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阐明咳嗽病位在肺,外邪犯肺可以导致咳嗽,他脏先病累及于肺者亦可致咳。《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首次将小儿咳嗽与成人咳嗽分开,对小儿咳嗽的论述也越发细致,其中“虚劳咳嗽”“久咳嗽”“久咳嗽上气”描述的内容与小儿慢性咳嗽接近。《丹溪心法·咳嗽》中记载的“劳嗽”指久嗽成劳或劳极伤肺所致的咳嗽,与本病内涵相似。清·《沈氏尊生书》指出“久咳经年累月百药不效,余无他证,与劳嗽异者”。这里提到的“久咳经年累月”与本病反复发作、缠绵不已的特点相吻合。
咳嗽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内伤,病位主要在肺,而不离乎五脏,病理机制为肺失宣肃。成淑凤[2]依据中医理论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指出小儿慢性咳嗽与肺、脾、肾三脏有关,从肺论治包括肺郁、肺伤及肺虚导致久咳;从脾论治包括脾困及脾虚而致久咳;从肾论治包括肾阴虚及肾气虚以致久咳。汪秀梅[3]对小儿慢性咳嗽进行五脏“辨证施治”,认为该病病位在肺。临证时在宣肺、润肺、清肺、敛肺的基础上,从肺、脾、肾、肝、心五脏论治,分别采用宣清补敛、益气健脾化痰、滋阴益肾通络、清肝泻火敛肺、养心活血化瘀治疗大法辨证治疗。唐彦[4]认为针对小儿慢性咳嗽1岁以内的婴儿以气虚或阳虚证较多,可累及肺、脾、肾三脏。1~3岁小儿久咳不愈,病位以肺、脾为主,肺、脾气虚及气阴两虚表现较多,但须注意到脾虚则肝旺,肺虚则心火烁金,故可有心肝火旺之兼证。3岁以上小儿常因饮食失调致咳。吕明圣等[5]强调肺胃在咳嗽辨治中的重要地位,结合《黄帝内经·素问》中“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点明咳嗽“聚于胃,关于肺”,内外合病为因,形寒寒饮为主。肺居上焦,邪气从其合外犯人体,肺先受之,此为外因;饮食不节,七情内伤,脾胃虚损而生痰火湿瘀,循经上犯于肺,此为内因。又“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可见肺胃经脉相通,若外感或内生病邪,也可相互影响,循经侵犯及另一脏器。强调形寒寒饮伤肺,即寒饮入胃,从肺脉上犯于肺,与外感寒邪内外相合,而生肺寒,寒客于肺,肺失宣降,则生咳嗽。罗慧等[6]认为肝脾失和易致咳嗽。若肝气郁滞,或肝火犯肺,则肺失宣肃。木郁土壅或木旺乘土,致脾胃健运失司,水谷失于运化,痰浊水饮内生,上犯于肺,均可引起咳嗽发生。王静等[7]以六经辨证体系对慢性咳嗽的病机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其认为太阳病外邪侵袭机表,正气向外、向上抵抗驱邪,导致肺失宣降是形成本病的主要病机;阳明为病或火气炎上,或内生寒饮,或食积、宿便阻滞,导致气机不降,而产生的病证,与咳嗽肺失宣降相一致;少阳为病即是少阳被郁,郁久易化热化火,上扰于肺,而导致咳嗽;太阴为病的主要病机即阳气虚衰,运化失职,寒湿内盛;少阴为水火之宅,内有真阴、真阳,若真阴亏虚,则阳气不得下潜入阴,扰于外即为咳嗽;厥阴为阳气由阴出阳,阳气尚不充盛且存有阻遏,故出现“消渴”“心中疼热”“气上撞心”“下利”等症。而“气上撞心”也是厥阴篇中认为是咳嗽的另一种体现。因此,用《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来指导慢性咳嗽的辨证论治,是脏腑辨证的羽翼。
1.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贺利湘等[8]对90例慢性咳嗽患儿的病因分析中,根据患儿年龄的不同,认为慢性咳嗽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呼吸综合征、感染后咳嗽、结核感染等。任磊[9]对30例慢性咳嗽的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研究,研究显示小儿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是呼吸道炎症后咳嗽,其次,咳嗽变异性哮喘也是引起本病的常见病因。持续咳嗽时间常>4周,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运动、接触冷空气后咳嗽加重;临床上无感染病史及感染症状;支气管激发试验呈气道高反应性;常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必要时可做过敏原检测。此外,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还有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先天性呼吸道疾病、心因性咳嗽、异物吸入、药物诱发性咳嗽及耳源性咳嗽等。王永霞等[10]对126例儿童慢性咳嗽的患儿病因与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排在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的前3位,占本病全部病因的82.6%。研究结果与成人慢性咳嗽的病因不完全一致。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例数最多,占病因数28.6%,提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本病的首位病因。李占文[11]对438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表明慢性咳嗽的发病原因以非感染原因为多数,尤其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为主要原因,约占81%,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而感染性原因较少见,占17%,而且以小婴儿多见。杨金玲等[12]在对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的分析中指出,要充分考虑年龄因素。这是儿童有别于成人的重要特点。0~3岁小儿慢性咳嗽最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其次为支气管异物、胃食管反流等。对于﹤1岁小婴儿的反复咳嗽,治疗效果不佳的需考虑先天性呼吸道疾病;3~6岁及6~14岁儿童的慢性咳嗽,首先考虑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2.1 中医药治疗 郁晓维等[13]将40例小儿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予加味玉屏风散治疗,药物组成:炙黄芪15 g,炙黄精15 g,炒白术10 g,防风6 g,茯苓10 g,炙百部15 g,陈皮6 g,紫菀10 g,款冬花10 g。水煎服,日1剂,1剂药分装2袋(80 mL/袋)。对照组20例予惠菲宁口服液治疗,2~3岁,1~2 mL;4~6岁,2~3 mL;7~9岁,4 mL;10~12岁,5 mL。每日3次口服。2组均1周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对照组总有效率4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刘慧兰等[14]将60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加味止嗽散,药物组成:紫菀10 g,百部10 g,款冬花10 g,白前10 g,黄芩10 g,地龙9 g,桔梗6 g,五味子6 g,白术6 g,炙甘草6 g。日 1剂,水煎服,1~6岁患儿予煎取所得药汁的半量,7~14岁患儿予煎取所得药汁的全量,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30例予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2~3岁7.5 mL/次,4~5岁10 mL/次,6~12 岁15 mL/次,每日2次口服。2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李雅莉[15]应用宣降止咳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180例,药物组成:蜜麻黄3 g,杏仁3 g,前胡5 g,枳壳5 g,桔梗5 g,款冬花5 g,枇杷花5 g,百部5 g,紫菀5 g,鱼腥草5 g,虎杖5 g,甘草3 g。日1剂,清水煎服,一般药量以小儿年龄大小决定:婴儿60~100 mL;幼儿及幼童100~200 mL;学龄期儿童200~250 mL。分3次服用。对照组100例予止咳化痰、调节免疫功能西药治疗。2组均7 d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朱永耀[16]应用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咳嗽患儿53例,药物组成:川贝母、杏仁、白术、桃仁各10 g,枳实、防风、沙参、麦冬、黄芪、五味子各6 g,白芍、砂仁各5 g,甘草3 g。水煎,日3次口服,每次用量<3岁10~20 mL;3~6岁每次20 mL;>6岁每次30 mL。对照组5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3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对照组总有效率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王婧[17]应用滋阴止咳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50例,药物组成:麦冬、玄参、连翘、桑叶、桔梗、杏仁、前胡、天花粉、枇杷叶各9 g,木蝴蝶、炒枳壳各6 g。水煎取汁300 mL。<3岁每次 50 mL,3~6岁每次100 mL,>6岁每次150 mL,均每日2次服用,连服7 d。对照组50例予愈美颗粒口服治疗。用法:体质量10~15 kg,用量1/2包;4~6岁,体质量16~21 kg,用量1/2包;7~9岁,体质量22~26 kg,用量1包;10~12岁,体质量28~32 kg,用量1包。每日2次,温水冲服,连服7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现代医学疗法 郑泽亮等[18]将94例慢性咳嗽儿童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7例予氨茶碱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氨茶碱5 mg/kg,日3次口服,最大剂量不超过300 mg,盐酸丙卡特罗片1.25 μg/kg,日2次口服。对照组47例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治疗,主要内容包括止咳化痰、平喘解痉、抗感染、调节免疫等。结果:2组治疗后人际关系、环境支持、生理状况与心理状态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显著性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人际关系、环境支持、生理状况与心理状态评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后咳嗽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姚臻[19]将95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每日睡前给予妥洛特罗贴剂贴敷,分别粘贴于胸部、背部及上臂,每次贴敷24 h后第2 d换另一帖。贴剂标准:0.5~3岁患儿0.5 mg/次,3~9岁患儿1.0 mg/次,连续治疗4周。研究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6岁患儿4 mg/次,>6岁患儿5 mg/次,每晚1次口服,连服4周。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总有效率7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张媛[20]将80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酮替芬0.5 mg,早、晚2次服;博利康尼1.25 mg,日2~3次口服。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顺尔宁10 mg,日1次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龙海艳[21]将96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奇霉素10 mg/(kg·d),日1次口服,顺尔宁4 mg,日1次口服。对照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2组共用药3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3 中西药联用 牛培新等[22]采用中药方剂辅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C治疗慢性咳嗽患儿56例。中药常用金银花12~15 g,黄芩10~12 g,柴胡10 g,杏仁10 g,桔梗10 g,沙参12 g,麦冬12 g,白前10 g,百部10 g,甘草6 g等。维生素A用浓鱼肝油丸1丸,日1次口服。维生素C 0.1~0.2 g,日3次口服。结果:总有效率91.07%。周学军[23]将84例因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2.5~5 mg/(kg·d),分2次口服。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药物组成:黄芪10~15 g,白术、紫苏子、麦冬、前胡、紫菀各5~10 g,防风、桔梗各3~6 g,甘草3~5 g。如咳嗽较甚可加旋覆花5~10 g、法半夏5~10 g;如咳黄痰可加川贝母、枇杷叶各5~10 g。日1剂,冷水煎并取汁250 mL,分2~3次口服。2组均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吕雷[24]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患儿100例,服用抗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及中枢镇咳药3 d,中药配以止嗽散加减,疗程5 d~3个月。结果:治愈69例,好转28例,转上级医院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2例,情况不明1例。
2.4 综合疗法 丁申等[25]对35例小儿慢性咳嗽中以过敏性咳嗽为主要病因的患儿给予西药氯雷他定颗粒5 mg/d口服,中药免煎颗粒配方,药物组成:黄芩10 g,连翘、麦冬各6 g,川贝母粉6 g,五味子6 g,葶苈子5 g,半夏5 g,参须4 g,紫苏子、百部、桑白皮、甘草各6 g,外用泡脚治疗,每次20 min,每日2次,连泡5 d。结果:显效27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李芳等[26]将172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9例采用补气活血法中药(药物组成:生黄芪、丹参各9~15 g,党参、竹茹、当归各6~12 g,白术、浮海石、桃仁各6~9 g,虎杖15~24 g,天竺黄3~8 g,淡竹茹6~12 g,天浆壳3~6 g,五味子6~10 g,平地木12~24 g)口服,日1剂,分2次煎服。同时联合灸法(取穴:大椎、肺俞、膏肓、脾俞、肾俞),用艾条行温和灸,每穴灸3~5 min,日1次。对照组83例予孟鲁司特咀嚼片,2~5岁,每日4 mg;6~16岁,每日5 mg,均为睡前服用。2组均10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84例中,复发6例,复发率7.1%;对照组64例中,复发28例,复发率28.1%。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晓翠[27]采用针灸治疗慢性咳嗽患儿1例,取双侧鱼际穴,消毒后,针尖刺向劳宫穴方向,进针约1寸,得气后平补平泻,每间隔5 min行针1次,每次行针30 s,留针15 min。起针后患儿咳嗽症状基本消失,每日1次,连续治疗3次,未再复发。樊锦青等[28]将30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例予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选取双侧风门、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皮肤消毒后采用常规进针,平补平泻,后将长度约为1.6 cm的艾段置于风门、肺俞、脾俞、肾俞穴针尾,给予温针灸。待温针灸结束后选用1 mL注射器,维生素B122 mL,选取双侧风门、肺俞穴,每个穴注射0.5 mL,温针灸与穴位注射均每日1次,共治疗10次。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疗程1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邹怡[29]采用耳穴贴压配合拔罐治疗慢性咳嗽患儿30例,耳穴取穴:风溪、枕、气管、皮质下、肺、肾、三焦,用拇指和示指对压王不留行,手法由轻到重,以患儿能够承受为宜,每次按压至耳部发热。嘱其家属每日自行按压2~3次,3~4 d更换1次。拔罐法取穴:大椎、风门、肺俞。留置5~10 min,每日或隔日1次。结果:临床治愈27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唐海波等[30]采用穴位敷贴咳嗽膏治疗慢性咳嗽患儿67例,取咳嗽膏(药物组成:贝母50 g,全瓜蒌15 g,青黛15 g),分别敷贴于天突、膻中和肺俞穴治疗,24~48 h更换1次,1周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控制45例,显效21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
目前,中西医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方法多种多样,且疗效肯定,各有优势。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呼吸病学基础和临床科研的发展,西医对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治得到显著提高,指南不断推出更新等。西医疗程较短,针对性明确。现代中医在继承发扬传统,借鉴现代医学的发展成果,无论在病因病机的认识,还是辨证论治处方及中成药成果转化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如针对慢性咳嗽不同病因,中医药对慢性咳嗽辨证辨病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治疗思路在慢性咳嗽的辨证施治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中医治疗患儿易于接受,且不良反应较少,占有极大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融合了各自的优势,能够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但是目前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是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有待于临床研究者达成共识,以期今后更好地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通过整体调节,以减少小儿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促进孩童健康成长。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4-107.
[2] 成淑凤.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小儿慢性咳嗽[J].中医学报,2009,6(24):74-75.
[3] 汪秀梅.从五脏论治小儿慢性咳嗽[J].四川中医,2012,30(10):19-20.
[4] 唐彦.中医整体观在小儿慢性咳嗽辨治中的运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0):17-18.
[5] 吕明圣,高伟华.从肺胃相关理论论治慢性咳嗽[J].四川中医,2016,34(11):28.
[6] 罗慧,张立山.慢性咳嗽从肝脾论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8):3112.
[7] 王静,任丽辉,孙德华,等.中医对慢性咳嗽的六经辨证认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5):217-218.
[8] 贺利湘,洪余清.小儿慢性咳嗽内科综合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26):15-16.
[9] 任磊.小儿慢性咳嗽30例临床病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4):54-55.
[10] 王永霞,王霞,王宝力,等.儿童慢性咳嗽126例病因与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4,35(3):439-441.
[11] 李占文.486例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2):217-218.
[12] 杨金玲,李爱香,刘香娥,等.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190-192.
[13] 郁晓维,王明明.加味玉屏风散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脾两虚证疗效评价[J].中医儿科杂志,2010,6(1):23-27.
[14] 刘慧兰,张洛萍.加味止嗽散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12):69-70.
[15] 李雅莉.宣降止咳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7):892-893.
[16] 朱永耀.益气养阴方为主治疗小儿慢性咳嗽53例[J].陕西中医,2008,29(11):1475-1476.
[17] 王靖,杜文娟.滋阴止咳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6,38(5):689-692.
[18] 郑泽亮,连晓玲,庄汉城.氨茶碱联合盐酸丙卡特罗对94例慢性咳嗽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2):1814-1816.
[19] 姚臻.孟鲁司特钠联合妥洛特罗贴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6,38(5):732-733.
[20] 张媛.顺尔宁治疗慢性咳嗽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5):27-29.
[21] 龙海艳.联合应用阿奇霉素和顺尔宁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293-294.
[22] 牛培新,蔡金光.中西药联用治疗小儿慢性咳嗽5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4):2463-2464.
[23] 周学军.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小儿慢性咳嗽42例[J].吉林医学,2011,32(36):7738.
[24] 吕雷.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100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37-238.
[25] 丁申,边逊.慢性咳嗽的中药外用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1):80-81.
[26] 李芳.补气活血法联合艾灸治疗儿童慢性咳嗽89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2):111.
[27] 李晓翠,杨继国.鱼际穴透刺劳宫穴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治验一则[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10):9.
[28] 樊锦青,卢静,解卫平,等.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9):1253-1254.
[29] 邹怡,关玲.耳穴贴压配合拔罐治疗小儿慢性咳嗽[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9):24.
[30] 唐海波,刘百祥.穴位敷贴咳嗽膏治疗小儿慢性咳嗽67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8,17(6):33,65.
(本文编辑:董军杰)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7.039
※ 项目来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儿科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规范化建设(编号:2011ZX09302-006-03)
杜春雁(1972—),女,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小儿外感热病诊疗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设计。
R-05;R441.5
A
1002-2619(2017)07-1116-05
201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