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与高职教育管理的融合探究

2017-02-27 00:27罗梅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育管理高职院校

罗梅

【摘 要】本文分析工学结合高职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对于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针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工学结合与高职教育管理相融合的机制创新路径。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 教育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122-03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大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在高职教育管理中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对教育价值的实现,还是对社会价值的实现,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调查研究显示,很多发达国家的高职院校之所以能够培养出众多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很好地运用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分析工学结合高职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对于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针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工学结合与高职教育管理相融合的机制创新路径,希望可以为教育机构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工学结合与高职教育管理的概念

所谓工学结合,就是将社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市场与教学进行结合。我国高职教育旨在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而,实施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非常必要。现在我们就从工学结合的角度出发,探究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管理需要树立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首先是市场的取向。工学结合中的“工”是指企业、行业、市场等要素,而“学”则代表学校、学生以及学术研究等内容。在高职教育管理中运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树立市场化的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注意围绕市场展开教育,根据市场需求树立培养目标,一切以市场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其次是合作的导向。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坚持合作的基本精神,只有加强教师、学生、校企以及政府之间的合作,才能保证教学设备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等满足市场的需求。再次是开放的方向。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一个开放的姿态,在办学、科研以及服务等各个方面都要坚持吸收其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优点,不断地引进先进的设备与师资力量,在管理方法上进行有益的改革,實现与社会的完美对接。最后是革新的方向。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高职院校管理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化的人才培养需要,亟须进行不同于传统的、不逐同大众的、符合本校办学特色的个性化改革,以适应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对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主要因素发生变化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的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环境以及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教育主体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育的主体基本上就是学校的教师,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教育的主体转变为学校的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轮流担任。这样的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灵活,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2.教育客体的变化。由于工学结合的教育方式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深入到企业内部实习的机会,学生的身份将向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进行转变,提前适应企业的环境,为以后走入社会做准备。

3.教育环境的变化。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校园会与企业进行合作而使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这样的话,学生就不再处于单纯的校园环境,而是开始进入企业,面对企业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四是,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的变化。为了更好的适用新型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势必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人员在制定调整教学目标时需要做出及时的调整。

(二)对于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开展对于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学生职业素养的塑造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有助于提升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深入到企业内部实习的机会,学生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是在高职院校接受教育时所不能获得的。尤其是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等等,只有亲身体验之后,才能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所以说,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严谨工作作风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企业环境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通过耳濡目染与真实体验,对于企业的文化与氛围进行不断地了解,职业品质与道德就会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再加上在学校接受的职业道德理论的教育,学生在走入社会、进入企业之后,很容易融入到现实的职业行为中。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自律意识。学生身处企业的环境,除了更利于塑造职业素养之外,对于学生合作与自律意识的培养也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企业的条例、规范时刻都约束着学生日常的行为与思想,比如说,在进入企业之后,着装整洁、自动熄灭香烟等等。而在与其他的企业进行项目竞争时,企业内部的成员一致努力工作,争取为所处的企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对于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现实困境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施与政府、企业以及当今的教育现状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外界环境与实施要素两方面来看,我国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面临着较大的现实困境。

(一)从外界环境来看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现实困境

目前,工学结合的支持体系还未真正的确立,原因就在于我国的政府机构、企业建设以及学校自身都未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从外界环境来看,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的现实困境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进行探讨。

首先,我国政府在教育职责的明确、鼓励企业的参与等方面都处理的不到位,不能充分调动企业接受学生并对其进行教育的积极性,而企业更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把选人用人方面看做是高职院校份内的事,不愿意接受实习的学生。其次,由于高职院校公益性的教学目的与企业营利性的招收目标之间有一定的教育差异,导致学生在进入企业接受实习时,会因为在校接受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的价值追求存在冲突,降低学生实习的效率。最后,在政府鼓励性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受到了极大的遏制,在派遣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往往只是单纯为了完成任务,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从实施要素来看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现实困境

高职教育管理在进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改革时,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经常因为各种因素的存在而无法进行全面的改革。一方面,在新型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传统的课程模式势必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尤其是在进行专业课程的编写时,需要按照进入企业实习时具体的操作规范进行组织与编写;另一方面,现有的课程改革只是单纯的停留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教学形式的调整上,并没有建立一套系统的课程设计,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真正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除此之外,为了迎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需要,很多高职院校都增加了实践课程的课程数,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专业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的养成与试岗能力的培养,这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中经常会忽视的重要部分。

四、工学结合与高职教育管理相融合的机制创新路径

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要面向市场、企业,积极寻求创新的办法,使得工学结合与高职教育管理完美结合。调查研究发现,只有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创新,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一)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的倾向性

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高职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尤其要把学校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育、社会的需求相结合,构建符合当地企业需求的教学管理体系。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要根据自身的教育特征成立主体专业的指导委员会,尽可能的让企业的专家人员参与到专业课程的制定中来,鼓励学生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加快对于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的培养。

(二)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

由于高職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实训基地建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重大作用,高职院校需要尽快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建设,把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生产流程与职业岗位相结合,加大企业在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要时刻秉承着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使得高职院校管理更好的发挥工学结合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双师”特点

在高职院校全面展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之后,最首要的工作就是建立一支“双师结构”的师资团队,师资团队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形成高职院校主体专业的骨干队伍与带头人。并且,为了更好地明确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可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或专家领导,不定期地为学生讲解企业的职业要求,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之前能够增强对于企业的了解,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为正式参加工作做准备。

(四)科研开发的共同进行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并不单单是指学校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要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而且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也要坚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并把科研开发的重点放在应用与共享上面。具体的科研开发的措施有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共同开展科研开发的创新建设;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建立重点学科的实验室与科研中心等等。

(五)人事机制的活力与激励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在高职院校建立相应的人事分配机制,不断地完善教职工的工作考核标准与奖惩措施,让教师积极参与到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中。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要在与企业进行合作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完备的校园管理体系。

总之,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了使高职学生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职业素养也得到很好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加快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模式的建设,实现职业素质、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并重,通过增强实验、实训以及校企合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之后能够尽快地融入企业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韩奇生.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改革中教师与学生角色重塑论析[J].高教探索,2013(6)

[2]余荣宝,王欣,刘红新.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策略探析——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研究》成果介绍[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龙屏风,肖庆丰.构建高职“工学结合”课程评价体系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高教学刊,2016(8)

[4]周兵.构筑高职“工学结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运行的保障体系[J].财会学习,2015(12)

[5]吕益萍.中外高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比较之浅见[J].教育与职业,2012(14)

[6]刘成尧,韩承江.高职工学结合跨课程项目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8)

【作者简介】罗 梅(1980—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学院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责编 刘健华)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教育管理高职院校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