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的增效作用

2017-02-27 09:39崔自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普兰抗抑郁药物

崔自慧

河南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平顶山 467000

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的增效作用

崔自慧

河南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平顶山 467000

目的 分析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的增效作用。方法 选取2014-04—2015-06收治的124例抑郁症患者,依据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使用西酞普兰口服,观察组在西酞普兰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增加15 mg丁螺环酮口服。对比2组治疗效果及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经治疗2组均有明显好转,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螺环酮对抑郁症有明显的增效效果。

抑郁症;丁螺环酮;增效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病形式,主要表现为长期的情绪低落、对事物的兴趣减低、悲观思维、缺乏主动性,时常自责自罪、睡眠质量差。感到身体不适时,会联想自己患各种疾病,严重抑郁症患者还可能出现自杀念头[1]。据统计,我国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是一般人群的20倍[2]。目前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药物治疗,一种是心理治疗。我国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是采用单一的西酞普兰,但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3]。本文分析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04—2015-06收治的124例抑郁症患者,男73例,年龄27~62(43.5±1.5)岁,患病时间1.5~12 a;女51例,年龄28~63(45.5±1.5)岁,患病时间2~13 a。1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西酞普兰口服,20 mg/d,用药期间禁止服用其他精神类药物。观察组在西酞普兰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增加15 mg的丁螺环酮口服,用药期间禁止服用其他精神类药物。2组均用药2个疗程,每个疗程30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愈率与HAMD评分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HAMD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断。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缺乏主动性以及睡眠质量差、时常自责等,HAMD减分率>75%;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睡眠质量与情绪状况明显改善,HAMD减分率25%~75%;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无任何明显变化,HAMD减分率<25%。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2周、4周、8周时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疗效比较 [n(%)]

表2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对比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死率高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长期的情绪低落、对事物的兴趣减低、悲观思维、缺乏主动性、睡眠质量差,严重情况下还表现为轻生或自杀[4]。

导致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遗传是先天性抑郁症的一种诱发原因。由于我国抑郁症人群庞大,遗传导致的抑郁症患者呈现出人数众多的特点。依据我国《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因遗传导致的抑郁症与其他遗传性疾病相同,均具有与患者的血亲关系越近,患病几率越高的特点。其中一级亲属患病的几率远高于其他亲属。关于遗传原因的分析为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的途径,对于抑郁症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5]。其次,儿茶酚胺假说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大脑中的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有关。大脑中的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HT和NE浓度下降时,抑郁症的发病率就会上升。但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很好的证明。研究报道,采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选择性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相结合作为抗抑郁剂,结果显示,患者大脑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浓度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但抗抑郁效果一般需等待2周才能显示,因而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说服力与准确性有所降低[6]。最后,心理原因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有关。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从而引发患者出现情感上的波动。当这种波动长期存在,得不到合理排遣时,就会引发抑郁症[7]。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工作压力的增大,抑郁症患者的数量呈增加趋势。这也从侧面说明生活与心理状态对抑郁症的影响较大。

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是单一抗抑郁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目前,使用一般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一般要持续2~4周的治疗,效果才能显现出来。由于体质差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8周才能显现效果。而当治疗效果不明显时,临床则会采用加大用药剂量的方式。但即使加大剂量,也依然存在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笔者认为,起效时间漫长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也会给其家庭带来承重的负担,因而需采用增效治疗的方式。所谓抗抑郁增效治疗是指以改善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为目的,以增加药物的药效为具体方法的一种辅助性药物治疗手段[8]。使用增效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因而可以针对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投入使用。

丁螺环酮是一种新型的抗焦虑药物,属于阿扎普隆类药物中的一种,是5-TH1A受体的部分激动剂[9]。丁螺环酮在和5-HT1A受体进行反应时,会发生有选择的结合现象。这种结合将会产生弱激动作用,5-HT1A的分泌量增加、受体的活力明显下降、脑神经递质功能减弱,并由此产生抗焦虑效果。

丁螺环酮在与5-HT1A结合时,还会使突触前5-HT1A受体发生脱敏反应,同时使突触后5-HT1A与5-HT2A降低,从而使5-HT2A受体的敏感性降低。随着5-HT2A敏感性的降低,5-HT1A的脑神经系统的活力提高,最终产生抗抑郁效果[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丁螺环酮对抑郁症治疗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有效治愈率达96.8%,未产生治疗效果的患者仅4例。同时,产生显著效果的患者达27例,显效43.5%,接近50%。相比传统治疗方法的77.4%的治愈率及27.4%的显效率,丁螺环酮增效治疗的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能够起到增效作用。临床可有效利用丁螺环酮的增效作用,与其他药物结合治疗抑郁症,不仅有利于提高抑郁症的治愈率,还能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负担。

[1] 尚辉.抑郁症采用丁螺环酮治疗的增效作用和药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137-139.

[2] 吴爱靖,安琦.丁螺环酮与氟伏沙明联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23(B03):698-699.

[3] 王勇健,高海龙,张蕴玑.丁螺环酮治疗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增效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6):105-106.

[4] 李神赐,徐雪云.丁螺环酮联合度洛西汀治疗颅脑外伤后抑郁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5,21(9):25-26.

[5] 崔燕,王海萍.丁螺环酮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轻中度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41(13):71-72.

[6] 刘翔,肖瑛,郑莉娜.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67-68.

[7] 欧攀.丁螺环酮优化治疗抑郁症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7):111-112.

[8] 慈敏英.丁螺环酮治疗伴抑郁症状焦虑症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4,19(17):142-143.

[9] 朱毅平.不同剂量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观察[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4,22(2):26-30.

(收稿 2016-09-18)

R749.4

B

1673-5110(2017)03-0117-03

猜你喜欢
普兰抗抑郁药物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给大脑补充营养素,协同药物抗抑郁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浅谈阿里普兰“果孜”歌舞概念及起源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神奇的“艾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