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丽
河南省工人龙门疗养院 洛阳 471000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防治措施
杨 丽
河南省工人龙门疗养院 洛阳 47100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及预后,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入院后均给予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通过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以及饮食控制等措施控制血糖,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重度12例(20.00%,12/60),高于对照组的4例(6.67%,4/60)(P<0.05);观察组无效8例(13.33%,8/60),高于对照组的2例(3.33%,2/60)(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严重,且预后较差,应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还应降低血脂、控制血压,给予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
脑梗死;神经功能;2型糖尿病;防治措施
急性脑梗死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升高2~6倍,2型糖尿病加重脑缺血损伤的病理机制还未明确,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升高的原因复杂,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是糖尿病可引起脂肪代谢障碍,致使脂类物质沉积于血管内壁,产生广泛的血管变性,最终致小动脉粥样硬化形成[1-2]。本文分析2014-05—2016-05河南省工人龙门疗养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探讨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05—2016-05河南省工人龙门疗养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8例,女32例;年龄51~84(62±14)岁;病程2~25(14±6)a;并发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等56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所有脑梗死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男29例,女31例;平均年龄(63±13)岁。2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症状及治疗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昏、恶心呕吐、肢体偏瘫、意识障碍、失语、感觉障碍、病理反射阳性等。入院后均给予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控制血压、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内压、抗自由基、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细胞,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观察组给予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以及饮食控制等措施,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8.0 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控制10.0 mmol/L。
1.3 疗效标准 意识障碍情况完全消失,肌力正常,不存在梗死灶,为治愈;意识水平得到提高,肌力超过Ⅰ~Ⅱ级,梗死灶缩小,为好转;意识水平以及梗死灶情况无变化,为无效[3]。
1.4 神经功能缺损评估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判定标准根据改良的爱丁堡与斯堪的纳维亚评分标准,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4]。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重型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治疗效果比较 (n)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随之增加,严重威胁人民的身心健康。2型糖尿病是脑梗死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糖尿病的高血糖水平又是加重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以及影响恢复的一个重要指标[5-6]。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血小板功能及体内抗凝血机制异常,血液成分改变;高血糖可引起细胞内皮损伤,血小板在受损内皮细胞上黏附聚集,血液流经已狭窄的脑动脉时更加缓慢,更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引起缺血性脑卒中。2型糖尿病患者压力感受器功能减退,脑组织不能通过自动调节机制代偿脑灌流压的改变,使脑局部血流减少,导致脑缺血缺氧,最终出现脑梗死[6-7]。糖尿病常同时伴微血管病变及循环障碍,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应立即对血糖进行控制,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达到减弱高血糖对梗死脑组织的损害和缩小梗死范围的目的,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较易发生小灶型脑梗死、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病情较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更为严重,因此,恢复相对较慢,预后相对较差。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直接影响脑梗死的范围与预后,高血糖对脑血管病的预后有不良影响,原因包括:高血糖可使乳酸产生增多,血脑屏障破环,造成脑细胞水肿,加重脑细胞死亡,使临床症状加重,病死率增高[8];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生长,而白细胞的移动吞噬功能受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率低,细胞免疫及抗体生长能力有所下降,易造成感染;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同时患心、肺、肾等多器官疾病,并发严重感染时易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加重病情发展[8-9]。
总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严重,且预后较差。2型糖尿病脑梗死主要与高血糖、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高凝状态长期对机体损害有关。因此,采取综合措施,除严格控制高血糖外,严格控制血压也相当重要;另外,给予适当的抗凝、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减轻体质量、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对降低糖尿病性脑梗死发生率及急性期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1] 张名扬,吕晓锋,张微微,等.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病杂志,2014,33(3):242-245.
[2] 赵智晗,朱慧艳,王宏,等.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及临床预后相关性[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5):441-443.
[3] 汪慧,许康,张丽,等.血糖控制状态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8(5):350-352.
[4] 邱琳,姚星宇.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相[J].中国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11):812-815.
[5] 杨蕙如,张雪君,张淑萍,等.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血糖水平与梗死灶部位、体积的相关性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2):162-165.
[6] 黄金鑫,吕肖锋,李娟,等.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早期血糖波动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3):200-203.
[7] 姜文洲,王雪梅,陈艳华,等.脑梗死与糖代谢异常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刊,2013,48(7):115-116.
[8] 余建伟.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神经功能损害及预后关系[J].河北医学,2015, 21(3):374-377.
[9] 刘勇,杨国铭.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0):752-753.
(收稿2016-08-06)
R743.33
B
1673-5110(2017)03-01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