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切,引领学生思维拔节的“阳光房”

2017-02-26 17:27江苏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韩朝平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35期
关键词:阳光房学力内角

江苏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韩朝平

适切,引领学生思维拔节的“阳光房”

江苏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韩朝平

数学学科的核心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是学力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发掘数学学科价值和发展学生学力融合的纽带。适切的内容,适切的方式,适切的引拨……引领学生的思维拔节,从而让学生感悟数学学科价值,发展综合学力,实现生命成长。

适切 思维拔节 学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与实现个体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其中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从这个角度说,以“适切”为标准的选择,对于聚焦思维能力培养,实现思维的拔节和学力的提升,自然是客观且必然成为融合发掘数学学科价值和发展学生学力的纽带。

一、适切的内容——实现思维拔节的前提

学习内容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一样,学习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教学的内容只有经过教师合理的教学化处理后,才能转化为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精选学习内容,选取最适切学生的学习内容。

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后的结论性知识,但在选择上要遵从适度原则。内容太多,学生难以消化,内容太难,学生难以理解,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内容选择上要进行适度选择,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满足感,可以把教材中有些比较明确的学习内容转变为具有探索性、有利于学生思考并获取知识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理解、掌握,从而不断开发学生新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发展。

数学教学内容受课程目标的指引和规限,应当指向课程目标,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同时由于教材受单元的限制,也很难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加之学生本身存在差异,用统一的教材去呈现灵活变化的学习内容也不符合实际,因此教学内容要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只有适切的教学内容才有利于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我们唯有站在数学课程的根基上思考和行动,才能够取本舍末,从教材内容中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学习《折线统计图》一课时,在画出折线统计图后可以不直接告知学生折线统计图纵轴上0~110cm这一段的画法与其他各段不同,而是让学生观察现有图形并提出好的建议,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发现原来在统计张小楠身高时没有低于110cm的身高数据,可以将这一段的刻度省略,所以可以用一种新的画法表示纵轴上1~110cm这一段,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的结论更会记忆犹新,而且还能说出理由,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二、适切的方式——搭建思维拔节的支架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为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选择适切的学习方式,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使学生从数学活动奔向教学目标的思维阶梯。

1.基于问题的学习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思维发展的起点。现在我们的课堂大多是一问一答式。其实,这些问题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大胆地提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解决问题,真正实现问题从学生中来,问题也从学生中消灭。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问题,学习才有强大的动力,才能真正开启心智的大门,真正使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当揭示出课题后,教师顺势而问:关于“确定位置”,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了围绕“确定什么位置”“为什么要确定位置”“怎么确定”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启动思考,搜寻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并进行分析,使其对于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解决问题的欲望更为强烈。

2.基于实践的学习

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构建小学数学实践性课堂,就是让学生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让数学学习真实发生。教师要最大限度配合学生开展各种动手实践,提供一切可能的场地素材,比如,我们可以将教学场地灵活化一些,不一定每节课都必须在教室,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教学的器具不一定只是圆规、粉笔,也可以是沙子、树枝、橡皮泥、甲壳虫……

3.基于探究的学习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创设自主探究的时空。比如,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玩”起来,组织一些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设置一些小悬念把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提”起来,组织一些有趣的小竞赛让学生“比”起来。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使其大胆去发现,无拘无束进入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舞台上尽显身手。把教数学变成学生自主地学数学。

三、适切的引拨——催生思维拔节的力量

“引拨”,也就是适时点拨,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云见日”,使学生恍然大悟,掌握规律,启迪智慧,发展智能。课堂中,教师的教就是点拨、引导、提升、点评,是不教之教的过程。适时、适切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涌动,学习变得立体而充盈。

1.在新旧知识结合处引拨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每个新的知识点必然有与它相关的旧知识,新旧知识之间既有相互贯通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所以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教师让学生梳理已有知识体系,便于引导学生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为新知的探索打下良好基础,体验独立发现的愉悦,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在学生疑惑之处引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不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给学生讲解知识,在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有时肤浅,有时困惑,从而感到疑惑不解,厌倦困顿。这时就要求教师必须知道学生的疑惑所在,进行点拨指导,设计合适的坡度,架设过渡的桥梁,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的突破口,循循善诱,让学生彻底理解知识。

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在学生探索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时,教师让学生猜测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是多少?有学生说“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180°”。这时教师就必须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的猜测不管是对是错,这都是好事,因为可以真实详尽地暴露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全过程。虽然学生的两个猜测都是错误的,但又是合情的,这是对于知识本身的一种错觉,但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可谓是一贴灵丹妙药。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所以教师此时让学生采取折一折、撕一撕、拼一拼、画图、计算等相对直观的手段,从而使猜测中的疑点清晰起来,得出了完整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度。最后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验证这个结论,培养学生的发散和创新思维。

3.在学生争议之处引拨

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角度不同,对一些问题的结论、实验的结果有争议。这时教师要针对学生争议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进行适当的点拨,或给予正确的解释,或启发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方法、步骤进一步探讨,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总之,面对充满无限可能的学生,我们要遵循自然法则——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找到适切的生长点,努力“让思维回到课堂中来”,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理解力、建构力、思辨力、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的学力发掘出来、激励出来、开发出来。♪

猜你喜欢
阳光房学力内角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外婆家的阳光房
一楼和顶楼的阳光房该如何设计
三角形分割问题
学历与学力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语文“学力发展”课堂“形态论”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阳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