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市双峰小学 曹 洋
起始知识应起于经验,长于未来
——以《分一分(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江西九江市双峰小学 曹 洋
俞正强老师在《“种子课”: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一文中提到,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如何判断哪一节课是种子课呢?关键是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思考,整体把握一个知识块的前生今世及后延。这个过程一定有其发生的基点、发展的节点,这些基点与节点可能就是我们的“种子课”。
《分一分(一)》就是这样的一节“种子课”,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是在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对除法意义认识以及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
教材是创设了2个人分2个苹果到2个人分1个苹果的情景。2个苹果2个人分,每人分得的苹果数量可以用数字1表示,但是到了1个苹果2个人分,每人能分得苹果的数量如何用一个具体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不知道,这就引起了学生的认知矛盾,此时给出这个分数,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而对于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还记得二年级时的分物游戏吗? 4个桃子,2只猴子分,平均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
生:2个。
师:怎么列式?
生:4÷2=2。
师:现在只有2个桃子了,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得几个桃子?
生:1个。
师:该怎么列式?
生:2÷2=1。
师:瞧,在分一分的活动中我们学会了“除法”,今天,就让我们串起知识的链条,继续分一分,看看在今天“分一分”的活动中能学到什么新本领!
师:机灵狗拍下了三个分物的场景:
师:这三件事好像有相同的地方,你们觉得呢?这三件事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生:都是把一个物品分成两半。
师:同学们请把你们认为相同的地方用大家能看懂的方式记下来或者画下来。
师:同学们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了三幅图的共同之处,真有想法!其实,数学中用这样的数“”来表示一半,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
生:分数。
师:对了,叫作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家族中的新朋友——分数。
生:二分之一。
师:仔细看看二分之一,它的样子和原来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生: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师:是的,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分子。
生:2个。
师:那彩纸呢?
生: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师:2表示什么?
生:平均分成两份。
师:1呢?
生:表示取其中的一份。
师:给你们一块菜地呢?
师:再给你们一个葫芦。
师:现在老师让饼干、菜地、葫芦消失,瞧就变成——平面(轴对称)图形,把它们放在格子图上,你能分别涂出这些图形的吗?
生:可以。
生:是的,它可以把图形平均分成两份。
师:借助表格可以帮我们准确地把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如果没有表格怎么办呢?小淘气这样涂色表示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他没有平均分。
师: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淘气说吗?
生:要平均分才行。
师:快帮淘气支支招吧!如果没有格子图,给你这些图形,有什么好方法能把这些图形平均分呢?
生:对折。
师:对折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生:平均分。
【教学反思】
从分物游戏到分一分,使学生明白后面所学知识与之前所学知识存在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这三件事的相同之处,则是为了引领学生经历“用数表示物体数量”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分数也是一个数,是表示物体的“多”和“少”的数。再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直观感知的意义,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的基础上,让学生涂出轴对称图形的,加深学生对的理解,同时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最后利用反例,判断淘气涂色的部分是不是,通过形与数之间的对立,突出“平均分”,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支撑分数概念理解的不是分东西的情境,而是由这些情境激发而积累的经验。是怎么来的?把一个桃子(一块月饼、一张卡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在反复理解如何得来的基础上,学习……也就能够润物无声,水到渠成,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也就会十分透彻、深刻。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之前已经积累了分物的经验,在生活中,也有半个、半块、半张这样的生活经验。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以这些经验为生长点,从中生长出新的知识,即从整数的学习过渡到分数的学习。而我们教师就是要找到“分数”概念与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最佳契合点,使“数学”与“经验”无缝对接,这样的教学才不会显得生硬、唐突,课堂教学自然生长,水到渠成,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
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着向学生揭示分数的概念,而是不断地引导学生经历“怎么分”与“怎么表达”的过程,半个,你是怎么得到的,一个桃子,它的是如何得到的?月饼、卡纸、葫芦、菜地……让学生经过大量的直观感知,才引导学生概括,一个物体,如何才能得到它的?通过多次感知,学生经历了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分数的形成过程就深入内心了。而有了深入理解形成的过程,接下来学习几分之几自然是毫不费力,对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找到新知的生长点,还应该以其为纽带,将新知作为旧知和今后所学知识的节点来看待,让新知始于旧知,长于未来。♪分之一”,在充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