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小学 钱春来
追问是追根究底地问,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提问,是对上一个问题的延伸和拓展,达到深化理解、发展思维、加强知识联系的目的。追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有效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有耐心的聆听者,认真听取学生对问题的想法,然后积极地作出回应,注重追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深化理解所学知识。
数学学习是学生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所要学习的新知存在心理失衡时,就形成了认知冲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干扰。此时需要的不是教师的直接告知,因为那样学习,学生的印象是不深刻的,需要教师的睿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使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与新知产生碰撞,从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向学生出示了一个种子包装袋,只见种子的说明书一栏有这样一小段文字:该种子的发芽率是96.6%,教师将这个包装袋放到实物展示台上,微笑着问:“你觉得如果从这个袋子中取出1000颗种子,会有多少颗种子发芽呢?”学生们不假思索地回答道:“966颗。”教师追问:“大家是怎么想的?”有学生站起来说:“1000乘96.6%,也就是拿种子的总颗数1000乘发芽率,就能算出发芽种子的大概颗数。”教师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继续追问:“我如果数出100颗种子,会是怎样的情况?是不是有96.6颗种子发芽?”教师的追问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惑,种子怎么会有96.6颗发芽呢?有学生提议:“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这样的100粒种子,大约有97颗发芽……”教师继续追问:如果不是正好取100粒或者1000粒种,那么多少颗种子发芽是不是没有办法求呢?发芽率96.6%到底表示什么意义呢?学生们此时想到:发芽率96.6%,是用发芽的种子颗数除以种子的总颗数得到的,它是发芽的种子占种子总数的百分比,不表示具体的量,所以不能说是96.6粒发芽……
上述案例中,教师巧妙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逐步追问,将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入,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明确了知识的本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年龄小,在学习中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不发达。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被知识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常常出现理解困难甚至出现错误的情况。其实,数学课堂中,无论教师课前进行多么精心的预设,都无法避免错误的发生,发生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教师面对错误的态度,教师应积极分析错因,在错误处进行追问,达到辨伪存真、深入知识要领的目的。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有两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现在用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后的正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题目一出示,学生们立即进行了计算,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大多是这样进行计算的:6+3=9(厘米),9×2=18(厘米),18×2=18(厘米)。看到学生们的错误,教师没有直接告知,而是将学生的算法放到了展台上,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依据,学生们说:先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拼成的,所以再乘2。显然,学生们并没有把握周长的内涵,出现了错误,教师追问:“还记得什么叫周长吗?”学生们自然会想到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图形的周长。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所拼的正方形,然后联系图形想一想,它的周长应该怎么算,学生顺利地得出了正确的算法:先算出所拼正方形的边长,然后乘4。
上述案例中,教师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没有直接告知,更没有指责、批评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说出算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追问,帮助学生审视思维过程,找出错因,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是动态的,也是不断生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常常会超出教师预料的情况,教师应立足学生的意外处进行追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新课伊始,教师出示了等底等高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问它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所以很快判定出所出示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那么是否和圆柱的体积相等呢?怎么探究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呢?有学生提议: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进行研究。学生纷纷拿出等分的学具动手进行实践,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随着圆柱被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所拼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体。教师趁势引导学生观察所拼图形和圆柱体的关系,得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正当学生准备练习时,突然有学生站起来说:“圆柱的体积还有不同的算法。”听了这个学生的话,很多学生都愣住了,教师也感到有些意外,于是追问道:“说说你的具体想法。”那个学生说:“刚才是把长方体立着放的,还可以倒下来放,可以用圆柱侧面积的一半×半径。”听他说完后,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上述案例中,在课堂出现意外时,教师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及时进行追问,让全班所有学生都能倾听富有创意的想法,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追问是让小学数学课堂走向高效和精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应注重追问,让学生真正走向有广度、有深度的学习境界!
[1]何成瑶.巧用艺术追问,让数学课堂锦上添花[J].小学教学参考,2016(02).
[2]唐玉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追问艺术[J].当代教研论丛,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