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领导干部政治意识研究

2017-02-25 08:51王金平袁明旭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领导者权力决策

王金平 袁明旭



新常态下领导干部政治意识研究

王金平1袁明旭2

(1.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5;2.云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领导工作无小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政治新常态下,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意识,大事上不糊涂,强化底线思维,知敬畏,守规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金钱观、名利观、决策观、人才观和群众观。

领导干部;政治意识;领导科学

一 引 言

政治意识是指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它既包括民族和个人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又包括社会阶级集团的意识形态。政治文化反映的主要是民众的政治心理,而意识形态则是一种居于统治地位的政治意识。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生态下,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及鉴别力。

曾几何时,清代郑板桥题写的“难得糊涂”成为了某些领导的座右铭,不仅做成条幅挂在办公室和家里,也经常挂在嘴边,甚至还被奉为行动的圭臬。其实,郑板桥提出“难得糊涂”是有其自身背景和深意的,并非如有些人所理解的“糊涂是件难得的好事”的字面之意。郑板桥发出“难得糊涂”的感慨,既是对君主专制极权制度的不合理却又难以改变的无奈,也是对自身理想抱负难以实现转而寻求淡泊名利的一种心理调节。这种“难得糊涂”蕴含着当时社会和人生中的一种难以求解的悖论。

二 领导干部保持清醒政治意识的重要性

《宋史·吕端传》中讲述的北宋时期的谏议大夫吕端办事公正,是非分明,为人谦虚谨慎。但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宋太宗却十分信任他,认为“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大事不糊涂就是指在思想行为上能够分得清轻重缓急,在大是大非的重大问题上能坚持公正原则、秉公执法、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小事糊涂就是在事关个人名利得失的家常事务上经常失利吃亏也无所谓。大事是重要之事,是对事物和人的生存发展起关键性影响的因素和行为。虽然评判大事没有客观统一的标准和依据,因人、因时、因地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大事往往关乎众人前途命运、根本利益之事,关乎国家民族兴衰成败之事,关乎组织生存发展之事,关乎个人生老病死、成功幸福之事。领导活动是关系他人、组织、社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领导是一种方向性的目标导向活动,是领导者采取各种方式率领群众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的战略管理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为组织、为社会、为国家确定发展方向的决策性服务。领导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事关工作全局,事关组织兴衰、事关民众疾苦.领导工作无小事。领导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领导工作这个大事绝对不能糊涂。

但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稀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过日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指出的:“一些干部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下去就是为了出出镜、露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有的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横眉竖目,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甚至不给钱不办事,收了钱乱办事。有的追求物质享受,情趣低俗,玩物丧志,沉湎花天酒地,热衷灯红酒绿,纵情声色犬马。有的人铺张浪费、挥霍无度,有的兜里揣着价值不菲的会员卡、消费卡,在高档会馆里乐不思蜀,在高级运动场所流连忘返,在名山秀水间朝歌夜弦,在异国风情中醉生梦死,有的甚至到境外赌博场所挥金如土!有的干部‘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有些基层干部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浑浑噩噩混日子,上班时间斗地主、嗑瓜子、玩手机、逛淘宝。”这样的领导者对工作大事如此糊涂,导致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泛滥成灾,恶化了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为此,在“四个全面”政治新常态下,领导干部必须自觉转变观念,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清醒明了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决不能再抱持“难得糊涂”的观念,必须敢于担当,勇于为个人、组织、社会和国家负责。决策、用人、道德、权力、名利、工作、关系、法纪、民意等对于领导者来说都是大事,都是不可糊涂之事,领导者在这些方面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意识。

三 领导干部保持清醒政治意识的基本维度

(一)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决策意识

政治决策事关重大,关乎国计民生,决策大事决不能糊涂。政治决策是为实现组织目标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制定、抉择和实施方案的活动,是为组织和社会确定行为方向的活动,是领导者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是领导者的头等大事,关系到领导者事业的成败,关联到组织及其成员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民族复兴的千秋基业。决策失误是方向性错误,损失巨大,遗患无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确定和实施重大决策失误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一个县小则十几万人,大则百把万人,一个决策下去,其影响非同小可,来不得半点含糊”。在宏观决策上其影响更是深远巨大,不可不慎。因此,领导在决策前,须进行科学预测,“谋于前才可不惑于后”,在政策问题建构、决策议程设置、决策方案规划时,必须发扬民主,应该见仁见智,发出和倾听“多种声音”,确保政策的代表性和公正性,“深入了解所面临问题的本质,找出其规律,多谋善断。在决策后,要认真贯彻落实,不可朝令夕改,必须保持政令一致,始终与中央保持认识一致、步调一致,决不允许对中央决策和要求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耍“小聪明”、拨“小算盘”、打“擦边球”,搞象征式、扭曲式、变异式、残缺式、附加式、替代式、观望式、规避式、照搬式的政策执行,领导者才能在重大决策事项上保持谨慎态度和清醒头脑,避免糊里糊涂式的“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决策危险。在领导决策时须遵循法定程序,坚守公正民主和以人为本原则,秉持公共精神,提升科学决策能力和政策执行力,充分发挥外脑智库的决策辅助功能。

(二)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用人意识

领导活动实质上是领导者采取一定方式方法动员组织他人去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即通过选才用人去落实决策方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治国之道,唯在用人,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核心力量,是至关重要的大事。领导者选择和使用什么样的人对公共利益的实现、组织的生存发展和领导者个人命运前途直接相关。当代领导学大师丹尼斯指出,“领导者只有重才、识才、用才,才能使自己的事业兴旺发达”。有些领导在选才用人上任人唯亲、任人为奴、任人唯利、任人唯圈,把选才用人当作生意买卖来做,对官职官位明码标价,买官卖官;有的领导把组织家族化,把下属家奴化,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式的近亲繁殖,把选才用人当作划分势力范围和利益分配的一种手段;有的领导把选才用人当作构筑自己“独立王国”的工具,任用亲信、朋友、秘书和拍马溜须的奴才,压制和排斥人才。这种选才用人的私利化看似聪明,实则是小聪明大糊涂。因为它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事业,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恶化了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最终是害人害己。为此,领导者在用人上决不能糊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有强烈的人才意识和科学的人才观,真正做到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公平公正,优化配置干部资源,用正确的导向和公平、公正、公开的程序保证把人选好、选准、选对,有爱才之心、求才之渴、荐才之德、识才之眼、用才之能、容才之量、育才之方、励才之术,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为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三)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作风意识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领导作风是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绝对不能含糊。“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作风问题的核心是保持领导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领导作风是领导者行为的指南和方向的导航器,是领导者价值认知、判断和抉择的结果,是领导者抵御诱惑、避免违法犯罪的内在防火墙。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领导者的作风首先表现为遵守政治纪律,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行方面遵守基本准则,强化责任、敢于担当。领导者不能无才,更不能无德。领导者的一次不道德行为,其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因为它所污染的是水源,影响的是整个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和社会风气。领导者道德防线的失守,是一切错误行为乃至走向犯罪道路的端倪。“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四)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群众意识

民情民心民意是领导活动的风向标,尊重民意、敬畏民心、了解民情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前提。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但有的领导者轻忽、漠视、玩弄甚至践踏民意,认为民意与己无关,民心向背、民情民意在他们的心目中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眼睛向上,整天揣摩上级的心思,想方设法讨好逢迎上级的偏好,千方百计找靠山,苦心孤诣营造关系网,鬼迷心窍痴迷于封建迷信。殊不知民情民意民心才是领导者的最大靠山,干群关系才是最广的人脉。有的领导者低估民众的智商,欺骗民心、愚弄百姓,认为群众愚昧无知。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终人民群众看得清清楚楚,组织上也明白”。正如林肯所说,你可以在某时某地欺骗某些人,但决不可能在所有时候所有地方欺骗所有人。领导者必须在民情民意民心的大事上保持清醒头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把工作重心和时间精力放在关心民众疾苦上,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工作中注意畅通建言献策渠道和批评监督渠道,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服务保障。

(五)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权责意识

在领导活动中,权力与责任是两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一枚硬币的两面,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必须担当起相应责任。领导权力是一种改变他人意志使之服从的强制性力量,是领导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是通过法定程序公开赋予领导者开展活动的职权。有些领导者把权力看作是一生奋斗追求的最大目标和终极价值,殊不知“权力趋向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使人愚蠢”。为此,必须通过法治和道德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使权力受到有效监督制约,使领导者不敢腐、不能腐。责任是与权力相匹配须履行的义务,有权就有责,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少责任。有些领导者在权责的认识和履行上是独眼龙,只看到和行使权力,不履行责任。对权力情有独钟,对责任熟视无睹。对权力的迷醉,对责任的健忘,使权力的负面性淹没了正面性,权力消解了责任,使领导者变得自负、自大与狂妄,成为权力的奴隶。为此,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建设,科学合理配置权力,确保权责一致,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同时,也使权力发挥应有的积极效应,切记权力的滥用和责任担当的缺失是对执政党最大的威胁。

(六)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公共关系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领导实质上是通过人际关系的协调化解矛盾、整合资源、聚合力量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领导者所需处理的关系主要有工作关系与非工作关系两种,工作关系主要是围绕工作任务而形成的与上级领导、同事、下属以及与其他部门协作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为实现公共利益和组织目标的公共关系。而非工作关系是与工作没有直接关联的情感关系。有些领导者在工作关系大事的认知和处理上稀里糊涂,没有厘清人际关系的性质,混淆工作关系与情感关系,把工作关系私利化,亲友关系实利化,下属关系家奴化,情感关系庸俗化,简单关系复杂化。在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往往是领导者最容易遭遇糖衣炮弹和失守底线的软肋。有些领导热衷于与商人、掮客等搅合在一起,搞官商勾结、官官相护、官学一体,进行明目张胆的利益交换、利益输送和宗派活动。山西、四川、云南等省塌方式腐败就是工作关系私利化的典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有的党员干部热衷于拉帮结派,以地域、同学、战友以及出身、经历划界,立山头、搞宗派、编‘关系网’;有的领导干部把自己等同于组织,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把主管领域当‘私人地盘’,想方设法立‘山头’、当‘大王’、作‘舵主’,把上下级关系搞成利益输送关系和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工作只对利益共同体负责,而不对组织负责。十八大以来,‘石油帮’、‘秘书帮’、‘山西帮’覆灭,每一个‘大老虎’背后都有一个‘圈子’。”这种打着人情关系旗号把领导关系私利化的行为是塌方式腐败的诱因之一。有些领导错误认为“八项规定”不近人情,不符合中国人重感情的传统,殊不知“八项规定”的目的和宗旨正是为了回归被颠倒混淆了的人际关系的本质,使上下级、同事以及官商、官学、官官关系真正实现公共性和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简单化,使亲友、老乡、同学关系回归情感化和纯洁化的本性。有些领导对工作关系认识上的糊涂偏误,高估人际关系的作用,鼓吹人际关系也是第一生产力,热衷于营造“路路通”式的人脉关系网,被各种关系所迷惑、劳累、羁绊和困扰,甚至为此而身陷囹圄。为此,领导者必须在人际关系上保持清醒头脑,要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解决“灯下暗”问题,坚守底线,弘扬正气。

(七)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职业意识

领导工作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社会分工的职业,是一种高层次的战略管理活动,在本质上与其他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由于长期中国传统社会官本位体制和观念影响,有些领导仍固守“当官发财”的观念和行为,把官位和权力视作评判身份地位高低、价值大小、高低贵贱的唯一标尺,把领导视作高人一等的特殊岗位,把追逐权力视作人生的最高价值和唯一目标,立志做大官而不是做大事,内心深处把当官作为发财致富、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工具,把主要时间精力和心思都沉溺在争权夺利、玩弄权术、结党营私之上,而把本职工作悬置高搁。把当官视作发财的敲门砖,把权力视作摇钱树和点金术。有些领导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整天吃喝玩乐,沉醉于温柔乡中,忙乱于迎来送往,陶醉于下属的颂扬声中,浑浑噩噩。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有些领导担忧一己之利受损,整天琢磨如何继续保守和获取更多权力,对改革冷眼旁观、空喊口号、无所作为、懈怠懒政,有的甚至暗中阻挠改革。殊不知全面深化改革、反腐倡廉和建设法治国家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复兴的大事,更是领导干部责无旁贷的千秋大业,领导者必须清醒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工作中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大局,做好“为人民服务”公仆的本职工作。

总之,领导工作无小事,领导者必须大事不糊涂,在领导性质、领导价值、领导权责、领导伦理、领导工作的认知和实践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化底线思维,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明底线、知敬畏,守规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金钱观、名利观、决策观、人才观和群众观。领导者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领导者须清楚自己的名利得失、升迁荣辱等是个人的小事,在这些小事上应该“难得糊涂”,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须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先公后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编写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点文章选编(一)[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4]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

[5]彭向刚.领导科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7-07-15

王金平(1968-),女,湖南长沙人,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学理论。袁明旭,男,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D601

A

1673-2219(2017)09-0071-03

猜你喜欢
领导者权力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海汇村布行业中的真正领导者
权力的网络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
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策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