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2017-02-25 02:34张广乐
关键词:价值体系思潮思政

张广乐

(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处,河南郑州450001)

多元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张广乐

(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处,河南郑州450001)

社会思潮是把双刃剑,在给青年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困扰。在简明界定社会思潮概念和分类的前提下,分析当下多元化社会思潮产生原因及对大学生的影响,提出从顶层设计、协调推进、重点突破和采石攻玉四个方面应对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

社会思潮;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纵深阶段,社会转型发展也已取得巨大的进步,在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反映西方社会价值理念、生活方式的各种社会思潮大量涌入我国,大学校园首先成为各种社会思潮涌入的区域。这些种类繁多的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产生着重大影响,尤其是一些消极的社会思潮会对大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因此,深入分析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便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

1 当代社会思潮的含义、分类

社会思潮是特定社会时期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具体体现,属意识形态范畴的内容,具体来讲是指,“某一时期内,反映某一阶级或阶层群众利益和要求的,以某种理论为主导和依据,并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且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1]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有其生发的社会机制,体现着一定时期的思想组织结构,具有时代性、阶级性、鼓动性、群发性等特征。

当前我国的社会思潮有主流的社会思潮、非主流的社会思潮以及反主流社会思潮。现阶段,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引导人们在思潮纷乱的社会环境中定位自我价值;“中国梦”更是激励当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斗、顽强拼搏的强大动力,这些主流社会思潮,将长期占据我国思想潮流的主导地位。非主流和反主流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流变生发,在大学校园中与主流思潮抢夺大学生这一文化主群体,剥离着大学生对主流价值和主导思想的信奉与取舍。

2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生发原因

2.1 社会思潮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很强的能动性,一旦被人们所掌握,就会变成影响社会发展并给人们以直接引导的精神力量。”[2]大学生是当前我国社会思潮的主要受众群体和传播主力,是社会思潮变化的晴雨表。大学生群体有着思想活跃、求知欲强的特点,在其对新事物的认知过程中,社会思潮往往于无形之中迎合了大学生的这种特点,渗透、刺激和诱发大学生的群体行为,这一群体性的行为反过来又扩大、宣扬、强化、推动着社会思潮的传播与效力发生。

作为社会意识的社会思潮有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腐朽之分,对大学生的影响有着好与坏、积极与消极的双面后果。正确的社会思潮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视角,促进大学生思想意识观念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其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不良的社会思潮,像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通过“自由、平等、民主、人权”“重新评价”“纯粹民主”等外衣,极力歪曲历史,歪曲事实,制造混乱、混淆视听,以蒙蔽大学生心智,煽动大学生情绪。这对三观尚未形成、判断力尚未成熟的青年大学生造成极大的影响,致使大学生产生了同情、认同、倒向伪历史、伪真相、伪价值的思想倾向,严重妨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仰;增加了大学生管理的难度,容易诱发大学生不良群体行为,甚至会使大学生成为各种敌对势力实现政治目的的帮手。这些不良的社会思潮弱化和抵冲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和功能,严重威胁着校园的安全稳定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2.2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生发原因

第一,社会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传播、发展的现实土壤。①高校校园是一个兼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空间,在这样的文化空间中,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好奇心重的青年群体,其了解各种社会思潮的愿望显得尤为强烈和迫切,这从不可控层面加速了各种社会思潮在大学校园内的传播、发展。②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空前的丰富和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杂糅相生,大学生置身其中,主动或被动地接触、接受、吸纳了这些社会思潮,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宣传、传播这些社会思想的主体角色。③一些社会思潮以宣传“普世价值”为幌子,滑入大众视野、混入主流思想,赢得了大学生的共鸣与认同。

第二,大学生成长教育主体功能失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被称为国民教育的三大体系,其中,学校教育是体系的核心,有着目的的明确性、活动的专业性、组织的规范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无法僭越的作用。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在大学生思想成长、意识形态的养成教育方面,家庭教育却成了关键环节。在实际调查中了解到,多数大学生将家庭环境、家人亲属对其思想行为的影响到在首位,而学校教育、教师的影响则被大学生列在了最后。学校教育有最完善的专业教育系统、最优化的教育资源、最科学的教育理念、最强势的稳定教育地位,但是学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成长方面对大学生的影响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充分暴露出学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此种状况变相颠覆了三大教育体系的实然教育地位,使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在诸多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中失去正确方向。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思潮之间融合错位。①意识形态需求与对口供给方面存在的错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少与社会思潮相关的内容,二者之间很少有交叉、融合。尽管学界也有呼声,认为高校需要开设介绍各种社会思潮的课程,但却很少有高校开设介绍社会思潮的相关课程或学术讲座。在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有老师对社会思潮进行系统介绍,即使部分思政课教师偶尔会涉及社会思潮的相关内容,但基本上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根本无法满足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相关主张、内容、实质等进行了解的需求,更不能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科学的引导。

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大学生个体的需求之间存在错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核心任务是对各种文化形态下所蕴含的思想主张、价值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甄别与筛选,并对其进行梳理、整合,使之符合并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律,从而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但目前高校的思政课教学,还局限于从课本到课本、从课本到学生或者是从课本到活动、从活动到学生的教育引导方式,不能根据文化背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对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各种社会思潮所蕴含的思想主张、价值体系进行系统的传授;甚至一些教师对社会思潮的讲授主动回避、敷衍或被动应付,对学生心理上的需求、思想上的迷惘和行动的偏离与过激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以上两个错位现象,导致了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结果,也进一步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与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割裂状况,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在遭遇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侵袭时缺乏应对的“免疫力”。

3 科学引领多元社会思潮的对策设计

3.1 顶层设计:建立行之有效的舆论导向机制,

占领大学生思想文化的主阵地

当前随着社会思潮的日趋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在高校中广泛渗透,尤其是自由主义、虚无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和政治信仰。这些社会思潮共生并存、相互渗透、功能相互抵冲,其受众群体广泛,社会根基牢固,不良影响不仅不会在短时间内自动消亡,反而会在自然状态下肆意蔓延,侵蚀大学生的心灵。因此,党中央及各级政府要在“制度设计—安排—运行的系统链条上推行和维护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其对多样化思潮的支配力和掌控力,从而使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政策、制度、体制运作的精神轴心”[3]。在具体操作上,设计筹建“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覆盖融入机制、多样社会思潮的影响监控机制、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交流对话机制、解读辨析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舆论宣传和引导机制、规约规范多样化社会思潮存在发展的机制以及防御敌对思潮渗透演变的机制。”[4]等等。宏观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上而下通过顶层驾驭与制度构建,来引领社会思潮。

3.2 协调推进:构建“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相互耦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机整合。而实际情况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是分裂、失联的,这就造成大学生思政教育环境的总体功能式微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仅仅靠学校、家庭或社会单一力量很难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打破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彼此孤立的局面,建立保障三者之间信息畅通的联动反馈机制,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维”立体结合、协调配合,构建起社会、高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以发挥三大主体的教育资源整合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3 重点突破: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

3.3.1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高校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和课程结构建设,把当代社会思潮的内容作为系统的学科知识引入学生课堂,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理性的分析与解构,让大学生通过认知、判断和甄别能直面和正视多元社会思潮,以疏导他们思想上的困惑与无方向猜测。

其次,转变教育模式,重视教育的实效性结果。传统的思政教育是以“灌输式”为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方式只论耕耘不讲收获,只关注教师的“施教”,忽略了学生是否“受教”及“受教”的结果怎样。因此,在多元社会思潮激荡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紧迫,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理念,必须重视教育“施”与“受”的辩证关系,在做好“施”的同时,注重“受”的实效性,通过舆论引导,凸出学生积极接受、内化、纳新的主体性,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

再次,打造素质优良、水准专业、业务精深、经验丰富、驾驭笃定的思政教学团队,占领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思政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专业素养、思想、视野及职业精神对大学生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具备纯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高度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较为全面的有关社会思潮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洞察能力及引导学生思想的掌控和驾驭能力。面对当今我国社会思潮多元化杂糅的现状,高校只有打造立体拉网式的教育教学团队,才能为大学生思想行为免受或少受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袭保驾护航。

3.3.2 凸显隐形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识形态色彩过于浓厚,使受教育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形象”[5],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著名的教育家卢梭曾说:“你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6]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际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学生参与意愿度高的教学活动,打造兼具丰富性、实践性、参与性和贴近性的学生第二课堂。通过这些实践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大学生于无声处接受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的熏陶、渗透,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真信、真懂、真用的效果,切实实现思政教育入情、入脑、入心、入灵魂的实效性目的。

3.4 采石攻玉:大学生要善于自我教育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只有通过受众主体的心理机制作用才能发生效应。因此,大学生平时要注重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积极参加能够提升逻辑理论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拓展的主体教育活动,培养自身对新生事物的思维方法、价值判断,以便在面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时,能够选对方向、坚持标准,并且在对其进行充分的解构、批判和裁定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真正实现大学生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良好自我教育效果。

[1] 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社,2008.

[2] 孔庆茵,陈曦.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渗透与对策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17-20.

[3] 王秀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研究[J].红旗文稿,2010(1):13-17.

[4] 张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的构成[J].理论探讨,2014(7):91-93.

[5] 陈联俊.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教育”教学设计探析[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5(B):13-16.

[6] 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THE INFLUENCE OF MULTI-SOCIAL THOUGHTSON THINK ING AND BEHAVIOR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ZHANG Guangle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nan Zheng Zhou 450001)

Social thoughts are a double-edged sword,which can provide the convenience for young college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but also bring about serious impedes in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The paper,based on concise definition of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social thoughts,analyze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s of the presentmulti-social thoughts on college students and offers strategies of copingwith negative influence of social thoughts,like top-level design,coordinated advance,key breakthrough and imitation learning.

social thoughts;college students;thinking and behavior;influence

G641

A

1673-1751(2017)05-0083-04

2017-05-12

2016年河南省科技攻关软科学项目(162400410236);2016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6-gh-005)

张广乐(1983-),男,河南郑州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思潮思政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民国时期重构“中华法系”思潮研究回顾与展望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