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2017-02-23 13:29李黎
文教资料 2016年31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李黎

摘    要: 顿悟学习理论是格式塔学派对学习发生过程的解释,其理论对外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顿悟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观点出发,探讨其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并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例子呈现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做法。

关键词: 顿悟    大学英语    教学实践

什么是学习?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作为第一个认知理论学派,格式塔学派从顿悟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即顿悟。如今,顿悟学习理论依然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其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学习的本质、掌握学习发生的规律有很多有益的启发,对于步入后方法时代的英语教学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一、顿悟学习理论简介

1.黑猩猩箱子实验。

顿悟学习理论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完形—顿悟说。1913~1917年,苛勒以黑猩猩为研究对象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其中包括著名的箱子实验:苛勒把黑猩猩置于放有箱子的笼内,笼顶悬挂香蕉。最初,黑猩猩运用一个箱子便可够到香蕉,随后的实验情景是需要将两只箱子叠起方可够到香蕉。当黑猩猩站在一只箱子上时够不着,只得坐在箱子上休息;后来,黑猩猩看到另外一只箱子,便把这只箱子移到香蕉底下,站在箱子上伸手努力去取香蕉,仍够不着,它只得又坐在箱子上休息;之后,突然间,黑猩猩跃起,将两只箱子叠放在一起,然后迅速地登箱取得香蕉。

2.顿悟学习理论对箱子实验的解读。

(1)学习的发生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在箱子实验中,黑猩猩为了获取食物而具有获取香蕉的强烈愿望。当它在不断尝试之后仍无法得到时,不再是漫无目的地行动,而是安静地在那里看,随后某一时刻突然将箱子叠在一起,登上箱子取得香蕉。在这个实验中,黑猩猩对于香蕉的获取不是多次尝试的偶然结果,而是在安静的观察之后头脑中有了突然而至的“思索结果”,继而做出下一步行动,是经过困顿、思索之后的突然成功。也就是说,黑猩猩已经领悟了箱子与香蕉之间的某种关系,懂得了把箱子叠起来站在上面去获得香蕉。苛勒把黑猩猩对有用的或适当的关系的突然知觉称为顿悟,认为学习不是多次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而是学习者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为了解释顿悟,苛勒等提出了“完形”的概念,完形又称格式塔,它是一种依赖于对事物关系的整体认知而构成的心理结构。在箱子实验中,黑猩猩的目标是香蕉,工具是箱子,黑猩猩考虑要取得香蕉时,表现出已经领会了目标(香蕉)和工具(箱子)之间的关系,即在香蕉与箱子之间构成“完形”,这才实现了叠箱取物的动作。也就是说,黑猩猩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整个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也即对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工具之间的关系具有清晰认识时,顿悟才会出现。顿悟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完形来实现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在认知建构中不断出现和产生一个又一个完形,获得顿悟的过程。

3.顿悟发生的原型激活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施良方教授在《学习论》中提出:“通过试误进行逐渐学习的过程,也可以被解释成一系列小的、部分的顿悟。”这实际上暗示着学习中顿悟的普遍性。学习中顿悟是如何发生的呢?张庆林等提出了原型激活理论,认为顿悟过程是一个原型启发的过程,其本质是原型中所包含的关键启发信息被激活。“顿悟的发生是因为在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中突然获得了关键性的启发信息”,于是,“搜索路线的不確定性大大降低,信息数量猛增,搜索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产生顿悟”。

我们可以将学习中顿悟的过程分为“顿”与“悟”两个阶段。当对问题认识模糊不清,不断试误却无法触及问题本质时,学习处于困“顿”阶段;当明白了复杂问题中的内在联系,意识到问题的本质时,茅塞顿开,学习就由“顿”上升到了“悟”的阶段。学习就像走阶梯,每一阶都有让学习者“顿”的难点,如果想登上新的台阶,就必须迎难而上,积极地进行认知建构,形成完形、克服难点,否则就只能停留在“顿”的阶段,止步不前。

二、顿悟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语言教学。

从顿悟学习理论来说,没有顿悟就不会有学习的产生,顿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需要产生顿悟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因而,课堂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老师要致力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条件,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化,学生能力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趋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逐渐成为外语学习的主人。

2.关注学生心理因素,提高语言学习的兴趣、动机和信心。

尽管学习的发生是一个顿悟的过程,但任何一门知识或技能的掌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英语学习更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因而老师要充分重视学习者的兴趣、动机、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精心组织课堂任务,用有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题材和情景来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通过设计合理的任务或问题,让学生经历“顿”的艰辛与“悟”的快乐,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悟”的成就感,逐渐形成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更加深入、持久地投入学习,学习过程更加充满信心和乐趣,逐步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3.注重整体教学,提供形式、意义有机统一的语言学习环境。

顿悟学习强调对整个情境及其各种关系的洞察和理解,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倾向于发现学习对象各要素的联系并通过个体认知建立起新的关系。在外语学习中,学生对于语法、词汇、语音等语言知识的掌握是必要的,但是对这些要素的孤立教授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有效方式,因为人们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是形式与意义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外语教学不能割裂地教授各个语言的构成要素,而是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习发生的环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语言的组成元素,洞察其相互关系,逐步掌握所学语言。教师还应重视“关键性启发信息”的提供,结合主题的整体情境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亲自感受和洞察语言要素之间的关系,获得顿悟。这就像箱子实验中的情况,黑猩猩之所以产生顿悟,需要香蕉、箱子等情境的精心设置,黑猩猩在此情境中对其中各种关系进行观察和思考,建立联系、获得顿悟。

三、基于顿悟学习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实例

顿悟学习是一个对整个情境及其各种关系的洞察和理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倾向于发现学习对象各要素的联系并通过个体认知建立起新的关系。顿悟学习过程是学生有思考的过程,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关键信息加以引导,根据问题的可理解性,设置各种不同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主动去领会。

下面以《大学英语精读预备级(第三版)》第四单元A篇课文“My daughter,My Friend”为例,说明基于顿悟学习,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具体实践中的几种做法。

1.预测课文内容。

在进行阅读之前,要求学生预测整篇文章的内容。对于这一任务,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关键信息:本篇的题目是“My daughter,My Friend”,向学生提问:“通过课文标题可判断出母女的关系是好呢还是坏?”然后让学生注意标题之前的引言:“When spoken words fail,written ones can keep us close.”让学生结合标题和引言预测出文章的内容:母女两个通过文字的交流保持着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注意整篇文章的印刷体例:文章中有几部分的印刷形式不同于正常的印刷形式。学生将会发现有三部分内容的印刷是斜体的,继而会发现这是三封信的内容,即本篇文章中包含了三封信。这再次印证了之前对文章内容的预测。

2.寻找某些特定信息。

设置问题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三封信分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以及每封信产生了什么效果,要求学生快速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向学生提示应该从哪些位置查找这样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在信件内容之前或之后。最终,学生在第一封信之前的那一段(文章第二段)找到了第一封信的写信背景:“Once, after a heated discussion wed had about why she couldnt buy a pair of clogs, Julie wrote the following...”在第一封信之后的那一段找到了该信所产生的效果:“I gave in——and Julie learned the power of the written word.”教师以第一封信为例,引导学生查找相关信息,然后让学生自己寻找第二封、第三封信的产生背景及其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果来判断其是否已经准确地查找到相关信息,根据学生的查找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继续加以引导。此后,可以告诉学生:刚才我们没有逐行阅读就比较快速地获得了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这也是一种阅读技能,称为寻读(scanning)。

3.单词词义的呈现、猜测与梳理。

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第二段第二行出现的“note”一词,问学生这是什么意思。有学生回答说中文意思是“笔记本”(说明学生对notebook这一单词有印象),此时教师不直接加以否定,而是呈现“notebook”这一单词,并且问学生它的中文意思是什么,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哦,notebook是笔记本。”老师转而继续问学生,那么“note”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说是笔记。老师对此加以确认,并且扩展:“是的,‘note有‘笔记的意思。‘记笔记在英语中称为‘take notes,我们应该有记笔记的好习惯。”然后,老师仍然继续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文中“note”一词的词义确定上,“第二段中的‘note是‘笔记的意思么?”,引导学生注意如下两句,并加以比较:

When my daughter Julie was six years old, she wrote a letter to the tooth fairy and put it under her pillow with her tooth.(第一段第一句)

By the time Julie was in fourth grade, she had figured out that handwritten notes could do more than welcome the tooth fairy.(第二段第一句)

通过对两句话内容的比较,对note在本文中的意思就有了初步的猜測,词义范围确定在“书信或类似于书信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告诉学生:“A note is a short letter.”

然后,老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下面一句话:

When Julie was in eighth grade, she responded to a note of mine.(第十段最后一句)

问学生这一句中的“note”是否是“a short letter”的意思,对刚才所猜测和呈现的词义进行再次确认和巩固。

4.对一种构词法的介绍。

(1)引导学生注意“notebook”一词(猜测“note”词义时老师已经呈现),并且注意“notebook”一词的两个组成部分“note”和“book”。

(2)引导学生注意第二段第一句中“handwritten”一词,询问学生该词是否也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hand”和“written”,若学生不能正确回答,则加以提示。

(3)继续展示另一单词“handwriting”,要求学生注意这一单词的构成并且猜测词义。

(4)要求学生在文中寻找与“notebook”,“handwritten”及“handwriting”构成方式类似的单词。学生很快会发现文章第十段中出现的还有两个类似单词:“homework”和“housework”。老师询问这两个单词,并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单词的构成。至此,已经引导学生注意五个单词并分析其构成:

notebook    note    book

handwriting    hand    writing

homework    home    work

housework    house    work

(5)呈现若干学生比较熟悉的词要学生猜测词义:boyfriend, girlfriend, mooncake, daydream,此时学生大多都能很快猜出词义或稍加提示即能猜出。

(6)要求学生注意从“notebook”开始至“daydream”为止呈现的所有单词,询问学生是否发现这些单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一共同特点是什么。

notebook    note   book

handwriting    hand    writing

homework    home    work

housework    house    work

boyfriend    boy    friend

girlfriend    girl    friend

mooncake    moon    cake

daydream    day    dream

至此,学生能够很轻松地说出这些词的特点,老师告诉他们,这一类词就是合成词。

四、结语

顿悟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体内部构建完形。学习者认识的产生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一个由学习者个体参与的顿悟过程。在英语学习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直接控制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只能是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教师的作用是要创设有意义的语言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知识建构中产生顿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

参考文献:

[1]Skehan, Peter.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Widdowson H. G.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戴炜棟,等.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4).

[4]冯忠良,伍新春,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何非,等.顿悟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2).

[6]谯勇,等.格式塔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0(7).

[7]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8]吴晓真.大学英语精读预备级(第三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10]张庆林,邱江,等.顿悟认知机制的研究评述与理论构想[J].心理科学,2004(6).

[11]http://www.tjjy.com.cn.后方法时代与课程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王蔷教授采访稿.2007.4.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