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志宇
摘要:目的 观察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医院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患者均确诊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根据影响结果进行诊断,比较MRI、CT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8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42个病灶,显著高于CT检查确诊145个病灶(P<0.05);MRI检查额叶、丘脑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2种检测方法顶叶、基底节、脑干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内囊检测率,显著低于CT(P<0.05);MRI检查<5 mm病灶数为256个,检出率为34.50%,显著高于CR的<5 mm病灶数为3个,检出率为2.07%(P<0.05)。結论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效果理想,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
关键词:MRI;CT检查;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效果;临床诊断
目前,临床上对于腔隙性脑梗死主要以影像学诊断为主,如:MRI、CT等,这些方法均能清晰的显示病灶部位,伪影率也比较低。但是,对于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确诊率、优缺点等尚存在较大的争议[1]。为了探讨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医院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医院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男53例,女29例,年龄39~76岁,平均(67.68±12.35)岁。入选患者均符合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入院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嗜睡、面瘫等症状。本次临床诊断试验均经患者、家属同意,试验通过医院伦理会批准,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患者均确诊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方法:①CT(Cimpued tomography)检查方法。采用我院Phiilips Bright Speed 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检查时患者保持平卧姿势,选择常规轴位进行扫描,将OM作为基线,从颅底到颅顶进行逐层扫描,层厚10 mm、层距10 mm,对于疑似病灶部位进行局部放大扫描。②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采用医院Phiilips Achieve 1.5T磁共振进行检查。患者行常规轴位扫描,层厚为5 mm,层距为1mm。根据扫描病灶位置及大小设置相关参数:T1WI/SE:TR/TE=428/10ms,T1WI/SE:TR/TE=8000/89ms。对于疑似病灶部位采用冠状位、矢状位放大序列扫描。MRI能清晰的显示5mm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部位,且病灶部位MRI图像下T1信号降低,T2信号增高[2]。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种检测方法发病部位检测结果比较 8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42个病灶,显著高于CT检查确诊145个病灶(P<0.05);MRI检查额叶、丘脑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MRI检查内囊检测率,显著低于CT(P<0.05),见表1。
2.2两种检测方法病灶大小检出率比较 MRI检查<5 mm病灶数为256个,检出率为34.50%,显著高于CR的<5 mm病灶数为3个,检出率为2.07%(P<0.05),见表2。
2.3典型病例 患者,男,6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入院后行CT和MRI检查。普通CT下平扫,左侧梗死部位不显示;CT增强后显示左侧脑室旁低密度病灶;MRI下能清晰的显示左侧侧脑室旁急性新发梗死,见图1、2。
3 讨论
近年来,MRI和CT检查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CT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检查时能清晰的显示病灶部位,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优势如下:①CT扫描检查具有较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3];②定量研究相对简单,对医师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③CT检查时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具有成像快、无创等优势。但是,临床上采用CT检查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该诊断方法检查时对于微小病灶检出率相对较低,难以准确的帮助患者确诊,导致误诊率或漏诊率较高[4]。
MRI也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常用的诊断方法,该方法与CT相比优势较多,检测时具备更高的密度分辨率,能清晰的显示病灶部位与周围血管、脑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并且该诊断方法对于微小病灶敏感性较高,微小病灶检出率更高,MRI图像下表现为T1信号的减低和T2信号的增加。早期腔隙性脑梗死临床上具有发病急、快等特点,发病早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加重病情[5]。CT与MRI均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常见的诊断方法,虽然CT临床检查时对于微小病灶检出率较低,但是该检测方法价格相对较低,扫描速度较快,检查时并不需要特殊的准备,受到的限制也相对较低,并且CT检查时价格相对廉价,适合基层家庭使用[6]。
综上所述,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效果理想,能清晰的显示病灶部位、病灶大小,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
参考文献:
[1]徐也,吴杨,胡晓蕾.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11):4770-4774.
[2]赵义.CT、MRI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价值的比较[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5):152-153.
[3]刘兴宇,聂永康.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7):1080-1082.
[4]霍永生,许守明.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与GCS、GOS评分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910-911.
[5]柯宗明.急性脑梗死血小板参数C反应蛋白及脂蛋白a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9):45-46.
[6]李军,王义围,宗春光,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抑郁的发生情况及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26-2427.
编辑/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