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法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7-02-23 10:13杨建国
医学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肝功能

杨建国

摘要:目的 探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法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9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n=4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法,对照组(n=47)应用常规疗法,对比2组疗效。结果 ①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3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15%(P<0.05);②治疗组乙肝病毒DNA转阴率是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8%(P<0.01);③治疗组患者AST、AL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ChE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法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借鉴。

关键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法;乙肝肝硬化;肝功能

Nucleoside Antiviral Drugs Therapy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in Analysis

YANG Jian-guo

(Wushe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Guang'an 6384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viral nucleoside therapy ap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Methods 94 cases of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randomiz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 (n = 47)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based on the use of nucleoside antiviral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n = 47)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compared to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①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6.38%, lower than the 19.15%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② treatment group HBV DNA negative rate was 93.62%,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6.38% (P<0.01); AST patients ③ treatment group, ALT, TBiL level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and ChE levels were higher than (P<0.01). Conclusion Nucleoside antiviral therapy ap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iver significantly, can learn.

Key words:Nucleoside antiviral therapy; Liver cirrhosis;Liver function

乙型肝炎作為肝硬化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是在患者未能有效控制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状态下发生。当前,常规保肝治疗无法阻碍肝硬化产生、进展,严重时可能并发肝功能衰竭,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治疗本病的关键是抑制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据报道[1],核苷类药物在控制肝硬化进展、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方面效果肯定,但缺乏足够实验依据。本研究为明确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法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将9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法、单纯常规治疗,现报道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乙肝病毒DNA转阴率以及肝功能指标水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9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均为医院自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其临床检查结果均与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乙肝肝硬化临床诊断标准[2]相符合,随机将上述病例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均47例。其中,治疗组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为27~76岁,平均年龄为(47.1±4.9)岁;平均Child-Pugh评分是(8.7±1.2)分;对照组中男23例,女24例;年龄为28~76岁,平均年龄为(47.2±4.7)岁;平均Child-Pugh评分是(8.8±1.1)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平均Child-Pugh评分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其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包括降门脉压、输注血浆等综合支持性疗法;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法,即选用恩替卡韦(生产企业: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药品规格:0.5 mg×7 s;生产批号:20140714)、拉米夫定(生产单位: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 g×14 s;生产批号:20140812)、阿德福韦酯(企业名称:上海益生源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 mg×14 s;生产批号:20140530)、替比夫定(生产单位: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规格:600 mg×7 s;生产批号:20140621)等治疗,上述药物均1片/d,坚持用药4 w。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②统计两组患者的乙肝病毒DNA转阴率;③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资料均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其组间率(%)对比则以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对比则接受t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3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9.1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乙肝病毒DNA转阴率 治疗组47例患者中,乙肝病毒DNA转阴者44例,其乙肝病毒DNA转阴率是93.62%;对照组47例患者中,乙肝病毒DNA转阴者3例,其乙肝病毒DNA转阴率是6.38%;两组乙肝病毒DNA转阴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χ2=26.37,P=0.000)。

2.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 治疗组患者AST、AL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ChE水平则高于对照组,两组肝功能指标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大量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加上其自身免疫反应启动,导致肝细胞受到持续性损伤,而反复肝脏损伤最终可进展成肝硬化[3]。乙肝肝硬化晚期患者的肝功能明显异常,并存在失代偿征象,此时患者可并发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自发性腹膜炎、门脉高压所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肝源性胸腔积液以及肝性脑病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乙肝病毒的复制也是造成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以及肝癌的重要原因,因此,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治疗不仅仅是保肝,而且还要抗病毒,只有实施有效抗病毒治疗,阻止乙肝病毒的复制,才能减少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对于进入肝炎肝硬化患者应予以早期抗病毒治疗,以便于及时控制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以此改善其病情[4],控制肝硬化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往往较复杂,病毒复制、炎症细胞的反复活动可致使肝硬化失代偿,此时予以保肝对症治疗、支持性治疗的临床疗效不甚理想,且治疗不及时可引发炎症坏死,加重其肝功能的破坏,预后不佳,严重者可进展成原发性肝癌、肝功能衰竭。当前,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数量超出检测下限的肝炎肝硬化患者予以抗病毒治疗,既往临床上多采取干扰素治疗,但其不良反应比较多,其可能加重肝硬化。因此,干扰素在肝炎肝硬化临床治疗中严重受限,不建议使用。伴随临床上对于抗病毒药物研究的日渐深入,抗病毒药物如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开始获得广泛临床应用。核苷类药物可在体内磷酸化后转化成磷酸核苷类似物,其可靶向控制乙肝病毒聚合酶,并逆转录酶活性,以此阻碍病毒持续复制与合成,实现抗病毒目标[5]。同时,临床常见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等,多经口服方式给药,应用方便,起效快,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经分析,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以及恩替卡韦等核苷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频率均较高。其中,拉米夫定属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逆转录酶抑制剂,经口服后可快速转化成三磷酸化形式,从而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并延长其生存时间。同时,肝炎肝硬化患者对于拉米夫定的耐受性良好,不易发生不良反应,属于有效抗病毒药物之一;阿德福韦酯经口服给药后,可转化成具备活性的代谢产物,从而间接的发挥其抗病毒作用,即阿德福韦二磷酸盐,与酶自然产物--三磷酸脱氧腺苷共同竞争抑制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整合至DNA链上,随后终止DNA链,最终发挥对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抑制作用。恩替卡韦的抗病毒作用极强,切耐药性较低,适宜用于肝炎肝硬化保守治疗中,效果肯定。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38%较低,乙肝病毒DNA转阴者44例,其乙肝病毒DNA转阴率是93.62%;对照组47例患者中,乙肝病毒DNA转阴者率明显低于治疗组,且AST、ALT、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组,而ChE水平则高于治疗组,可见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用于肝炎肝硬化治疗中,其疗效优于常规疗法,可有效降低其纤维化指标,阻碍其病灶的纤维化发展。同时,治疗组患者乙肝病毒DNA转阴率远高于对照组,可见核苷类药物可提升乙肝病毒DNA转阴率,有效抑制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复制,以此减轻患者肝炎肝硬化临床症状,积极改善其肝脏功能,证明了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法应用于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显著价值。

综上所述,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法在乙肝肝硬化临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在控制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稳定肝功能、促进其乙肝病毒DNA转阴方面有积极作用,且其安全性较高,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的首选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徐春雨.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165-166.

[2]吴小兰.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1):100-101.

[3]王驭风,夏澍,钱卫.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4):43-45.

[4]龐玉兰.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1):160-161.

[5]尚华,张国顺,张文缓,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12):1254-1256.

[6]吕蓓.抗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体内骨髓干细胞的影响及生物学意义[D].复旦大学,2014.

编辑/罗茗柯

猜你喜欢
乙肝肝硬化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恩替卡韦联合和络舒肝胶囊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
安络化纤丸对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评价
注射用核糖核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30例
初始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对比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1例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药学监护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
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48例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