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呈现现状及策略的研究

2017-02-23 06:31赵胜前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初中化学

赵胜前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方向。教师在課堂教学过程中的课程预设、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呈现。初中化学是化学知识的基础课程,主要是围绕化学学科的特性,根据新课改的标准要求,进行简单的化学知识的教育,形成基本的化学素养。根据教学实践发现,在目前国内初中的化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研究分析,观察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找解决办法,提升课堂效率,促进目标落实,是本文想要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目标 课堂呈现

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还是围绕建立学生基础的化学知识认知和应试水平。由此可见,新课改提出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仍然没有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应试教育是传统教育的最大缺点,它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个性成长。只有优化初中化学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目标,才能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呈现现状

初中化学一般的开课时间是在初三,初一、初二都没有化学课程,因为只有一个学年的学习时间,教学要求不算太高,很多教师都不重视初中化学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

1、照本宣科。目前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与新课改要求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要求不符,在进行教学目标设定时,只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课程大纲来进行,忽略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延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并没有明显的效果。

不受重视是教学目标内容空泛的根源。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接收能力在初三才开展化学课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初中化学课程是以后化学教学的基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并且,新课改发布之后,以后的教育方向已经不完全划分文理科,这就意味着初中化学是必学科目。但是现在教师却仍然没有意识到初中化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简单的课本讲解,课后勾画重点。对于教师来说,课本上的知识理解了,就算是完成了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

2、不重创新。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是学习能力和知识技能,还包括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等。但是现在的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只注重基本知识的讲解,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对这些知识的详解和延伸并不看重。

比如学习水的组成,在进行水的净化时,教材中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讲解,用了各种描述来形容实验的过程,但是在最后水由氢和氧组成的结论中,并没有说明蒸馏水的制取原理、和2氢1氧构成的知识所谓的“纯净水”,蒸馏水和自然界中水的详细区别。

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教师没有进行知识的补充,没有进行拓展的教学和实验,就没有办法深入到学生的联想和创新意识当中,就无法激发他们思维的活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模式传统。素质教育是现在主要的教学理念,但是在一线的教学活动中,围绕中考开展的应试教育才是目前初中化学教育的主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准确,教学方法依旧是传统的讲课、做题、讲解的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和学生的自主性,教学过程大多枯燥、乏味,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课堂活力。

比如在学习溶液的浓度的时候,教师在进行课本知识讲解之后,就要是学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式,然后对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用不同比例的硫酸铜溶液、氯化钠溶液甚至酒精进行反复的相关训练,一直到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问题解答,但是对于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何作用,怎么运用,却没有实际意义。题海战术和填鸭式的传统教育,压抑了学生的活力,对于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来说,不但无利,反而有害。

二、初中化学课堂提升策略

1、建立教学目标。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清楚明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目标是前进的方向,没有目标的教学就是在大海中迷路的船只,所以教师必须要先树立一个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基础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要将注意力从中考中拉回来,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综合能力、性格特征,进行合理的目标设定,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是关键。教师不要单纯地以学生成绩来判定学生的优劣,学生的课堂活跃度、思考问题的思路、对于化学的兴趣、对于知识的理解、自学的能力等等都是教师评判的标准和培养的目标。

2、加强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性是新教育的重点培养方向,对于本身教学实践较少、开课实践较晚的化学来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和复习。

比如在学习盐的时候,让学生在课前自行观察食盐(氯化钠组成)的色、味、形,并思考,食盐在生活中的使用;除了食盐之外,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盐”,这些盐又是由什么元素组成、有什么特征、有哪些作用?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扩散思维,学会从生活中寻找化学、学习化学、运用化学。

对于课堂教学,教师也要利用小组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足的沟通、交流、讨论、实践,减少教师干预,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思维。

3、转变教学模式。兴趣和好奇心是学习的基础,要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活力是关键。多媒体教学是激发课堂活力的有效工具,有一些因为规模、器材限制或是安全性而无法让学生自己进行的关键性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比如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燃烧实验,哪种可燃,哪种不可燃?哪种能还原氧化铜?哪种能制成干冰?等等。一方面,实验过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积极性;一方面也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新的教学模式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多学、多做,将课本知识和实践研究联系起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学习酸碱化学反应时,教材中有实验的详细步骤,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根据相关步骤进行实际实验,在掌握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真实观测到酸碱不同的化学反应和性质。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指导课堂教学活动,而对于初中化学来说,提升课堂积极性,使用新型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课堂效率,就是新素质教学目标的效果呈现。

参考文献

[1] 梁青.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3.

[2] 吴小静.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呈现现状及策略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 潘丽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呈现现状及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 130-131.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初中化学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