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治未病”理论构建中医药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模式

2017-02-23 08:37:35赵振海综述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北京中医药大学治未病心理疾病

赵振海,苏 萌(综述),张 靖,李 玮(审校)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理门诊,北京 100700;2.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工部,北京 100029)

基于“治未病”理论构建中医药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模式

赵振海1,苏 萌2(综述),张 靖2,李 玮2(审校)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理门诊,北京 100700;2.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工部,北京 100029)

学生, 中医;情感障碍, 精神病性;健康教育;综述文献

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国内外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在10%~30%[1-2]。其中,医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毕业后需要多年医师培训才能独立执业,就业压力大,心理问题较一般大学生多见[3-8],多以抑郁、焦虑、强迫等情绪障碍[9]为主要表现,尤其是中医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10]状况不容乐观。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及时识别并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可有效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治未病”思想[11]是中医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经过历代医学家的探索和发展,“治未病”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12]。其核心思想就在于“防”,它贯穿于人体未病预防和疾病治疗的全过程,包括预防发病、生病后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以及疾病痊愈后预防复发。中医药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与中医“治未病”理论紧密相关,重点都在于“防”,“治未病”思想[13]对于中医药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心理疾病一般发病缓慢,且常伴有躯体症状,不容易被识别出来,患者容易被误诊和漏诊,只有尽早普及心理疾病相关知识,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治疗,防止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心理健康需要长期的教育才能见到成效,使大学生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以及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可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还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性格修养,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和应对压力、挫折、困难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做到自信、自立、自强。本研究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构建心理健康与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旨在为提高中医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时识别并积极治疗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防止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提供思路,并为学校制定相应策略提供参考。

1 中医“治未病”思想浅析

1.1 未病先防 在中医“治未病”思想中,未病先防为第一原则,在健康状态时,应顺应阴阳四时自然规律养生调摄,使病不生,乱不生,以保身长全,颐养天年,此乃医之最高境界。即经各种内养措施的实施,对人体气血进行调养,安神定志和健康形体,使机体处于健康状态,即阴平阳秘和精神乃治,如避风寒、畅情志、慎起居以及调饮食等,使人体能够相宜,确保其长时间保持在健康状态中。

1.2 欲病早治 欲病早治是第二重要的原则,疾病虽未发生但已出现某些先兆,或处于萌芽状态,应采取措施,防微杜渐,以防止疾病发生,将机体可能患上的疾病消除于开始阶段和诱发阶段。

1.3 既病防变 在疾病的治疗中,既病防变为基本宗旨。《医学源流论》云:“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人则难治”。疾病在早期被治愈就不会发展恶化,若等到病情深重时治疗就比较困难了。

因而在患病早期,要根据疾病的发展规律和进展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病症,采取有效且合理的措施来予以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1.4 愈后防复 愈后防复指的是疾病初愈虽然症状消失,但此时邪气未尽,正气未复,气血未定,阴阳未平,采取相应的调养方法以及治疗来补养正气,将没有清除干净的余邪及时地除去,以此使机体气血精神以及脏腑功能尽快恢复,以便于机体尽早恢复到健康的状态中,避免原病复发或者出现其他病变。愈后防复是机体在病后初愈下所实施的未病先防,同时也是避免机体病情反复发作和恶化所实施的既病防变。

2 中医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存压力显著增加。作为国家人才储备后备力量的大学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家庭与自我期望、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等。目前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较以往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资料显示,近年来,大学生因为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而退学、休学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自杀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已成为现阶段大学生休学、退学甚至自杀死亡的主要原因[14]。现阶段大学女生比男生心理问题严重,低年级大学生比高年级心理问题严重,乡村来源大学生比城市来源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非重点学校大学生比重点学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独生子女大学生比非独生子女心理问题严重。

在众多大学生中,医学生因专业性强、学业重、就业等原因而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王德山等[15]研究显示医学生的心理问题阳性率为21%。在医学生中,中医药大学由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中医抱有偏见等因素,心理健康状况更令人担忧。中医院校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西医专业学生;中医药大学生因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屡有发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调查显示中医大学生不同体质的人身心健康情况不同,阴阳平和体质更健康、抗压力更强,故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体质极其重要[16]。

3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现况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形式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咨询[17-18],多由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师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健康服务。黄希庭等[19]通过对全国35所高校505 8例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各种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在大学生心目中的排序依次为学校心理中心、社区心理中心、单位心理中心、私立心理机构、医院、防疫保健部门、精神卫生机构、民间机构。近年来各高校频繁发生的大学生自杀身亡事件表明,虽然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主阵地,但仅仅依赖校内资源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可以尝试医院-社区联合或者学生支持网络中心[20]来帮助学生。精神卫生机构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也是大学生非常需要的。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心理咨询人员缺乏精神科临床经验,对心理疾病的认识不足,不能及时识别学生存在的心理疾病,从而造成患病学生因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而发生休学、退学,甚至自杀等不良后果。2012年我国颁布的精神卫生法规定,只有精神科医师才有资质作出心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因此,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需要精神科医生的参与,以便及时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作出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共同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专业的精神卫生服务。

4 中医药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体系的构建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构建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危机干预模式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通过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教学等途径,普及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从治未病做起,力求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欲病早治”,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由医院精神科医生、学校心理咨询师、学院心理联络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等共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力求做到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心理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是“既病防变”、“愈后防复”,针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构建心理疾病服务体系,系统治疗,防止疾病的加重,预防复发及治愈后遗症。其中, “未病先防”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关键,要在“防”字上下功夫。

4.1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治未病,预防为主,“未病先防”着眼于未雨绸缪,是“治未病”的第一要义。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选修课,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授课,定期举办心理讲座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采用心理网站、精神科医生网站、微信平台、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于抑郁等情绪障碍效果较好[21],心理健康课程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

开设精神卫生选修课,由精神科医生主讲,对心理咨询师、班主任、辅导员、大学生进行常见心理障碍知识的讲授,提高大家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普及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

心理咨询师的临床经验薄弱,对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之间的差异把握不准,为了提高心理咨询师的临床经验,提供心理咨询师在精神科门诊进行见习的机会,在精神科医师的指导下学习相关知识,进一步了解、掌握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和诊断。

提升心理委员专业技能,加强对心理委员的日常管理,在心理委员常规培训基础上,由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开展关于心理疾病识别与危机处理方面的专业指导,提升心理委员实战经验。

中医药大学大多设有专职的心理咨询师给大学生提供心理保健服务,有些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设有心理科、心理门诊,由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主持工作,北京中医药大学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同时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由附属东直门医院精神科医生和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主讲;心理咨询师每周跟随附属东直门医院的精神科医生出心理门诊,接受专业精神科医生的临床培训和督导,很好地开展了心理健康的“治未病”工作。

4.2 构建心理问题干预体系 治欲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欲病早治,见微知著,救其萌芽也就是“防微杜渐”。这是“治未病”的第二层要义。

以精神科医生个人网站以及微信群为依托,开通大学生网络咨询平台,由精神科医生为患病大学生提供便捷网络咨询以及指导。

组建心理问题干预队伍:由学校学生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班长、心理委员、宿舍寝室长共同组成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队伍,构建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模式。

开展常规心理普查、排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电子档案,动态监测学生的异常心理状况,并对于排查出的异常学生,分别分流至精神科就医、心理咨询、心理辅导、适当关注等程序,进行及时处理与帮助。

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测评反映出的主要心理问题,不同年级遇到的不同心理问题,以及人际关系、学业压力、职业生涯、恋爱情感等常见大学生心理问题,采用个体咨询、团体辅导治疗等多种方法给予针对性帮助和指导。

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由精神科医生给予临床评估,明确诊断后给予积极治疗,确诊为严重心理疾病者,告知监护人,必要时住院治疗。

心理健康测查已经成为中医药大学的日常工作,北京中医药大学每年都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测查并存档,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保持跟踪,与附属东直门医院心理门诊紧密协作,提供精神科医生的个人医疗网站给学生,方便学生随时网络咨询,建立有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班委、精神科医生、寝室长等在内的微信群,方便及时提供心理健康的咨询,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附属东直门医院的精神科医生定期参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为心理健康的“治欲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3 构建心理疾病服务体系 治已病,系统治疗,预防复发 “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着力于料在机先,阻截传变,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开设心理门诊,由精神科医生定期出诊,及时为心理疾病大学生提供中西医药物及心理治疗。针对患病学生的人格不良,采取中医心理疗法: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来完善性格不足,从根本上改善预后,做到治病必求于本。

针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由精神科医生进行定期随诊和复诊,系统治疗。

跟踪评估,愈后防复。对于患严重精神疾病正在服药或治愈后返回学校的学生进行必要的监护和追踪观察,并给予充分支持和关怀,及时提供学生所需的帮助,防止疾病复发。

对于疑似心理疾病的大学生及时转诊到东直门医院心理门诊,对于严重心理疾病需要住院的大学生,依托东直门医院心理门诊,积极联系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对于确诊患病的大学生,定期心理门诊就诊,给予充分的药物和心理治疗,促进康复,同时普及服药知识,提高服药依从性,预防复发和复燃。对于不愿来心理门诊的患者,提供精神科医生上门服务,在学校里为患者咨询,针对患者的人格不良,开展中医心理治疗[22]: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该疗法的特长是人格再成长效果好,全面纠正患者的不良个性,“治已病”工作开展得也很顺利。

中医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其自身特点,北京中医药大学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构建的中医药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符合中医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而有精神科医生充分参与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模式,将对中医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挥重要作用,并对提高中医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时识别并积极治疗患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防止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支持力量,能为相关院校制定相应策略提供参考。

[1] Hussain R,Guppy M,Robertson S,et al.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of first year undergraduate rural university students[J]. BMC Public Health,2013,13:848.

[2] 马洁.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6):659-661.

[3] 袁帅.某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27(7):507-509,512.

[4] 黄河,徐治,孙小媛,等.新时期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J].江苏医药,2016,42(17):1904-1907.

[5] 杨海滨,张文龙,孙功锐,等.医学院校药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2):140-140,141.

[6] 韩亚姝,赖端,赵殿松,等.某医学院校大学生抑郁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5,17(1):56-57,60.

[7] 徐灿,李巍.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本科生与英语本科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现状及问题[J].重庆医学,2014,43(9):1113-1114,1116.

[8] 吴花林,孙永胜.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29-131.

[9] Xu Y,Qi J,Yang Y,et al. The contribution of lifestyle factors to depressive symptom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J]. Psychiatry Res,2016,245:243-249.

[10] 蔡青,黄淑芸,王洪武,等.中医药院校不同类型大学生SCL-90的差异研究[J].科教文汇,2014,(8):92-93.

[11] 郑哲州,黄守清,尹莲花.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探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9):133-134.

[12] 赵登科.中医治未病基本原则及方法探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9):48-49.

[13] 田文婧,王旭,周志荣,等.“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中医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6):620-622.

[14] 孙晓荣,王京红,王丽,等.2005-2012年某高校本科生因病休学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校医,2014,28(5):331-332.

[15] 王德山,沈摇伟,李萌萌,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3):341-344.

[16] Lv H,Zhu L,Chen Z,et al.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s in Zhejiang province of China[J]. J Tradit Chin Med,2015,35(6):703-708.

[17] 黄静兰,母得志.浅谈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8(2):63-64.

[18] 袁力,周鑫,张敬军,等.中美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8(7):11-12.

[19] 黄希庭,郑涌,罗鸣春,等.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调查与评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3):1-5.

[20] Kirsch DJ,Pinder-Amaker SL,Morse C,et al. Population-based initiatives in college mental health: students helping students to overcome obstacles[J]. Curr Psychiatry Rep,2014,16(12):525.

[21] 陈栩,郭斯萍.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6):874-877.

[22] 林颖娜,汪卫东.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2):131-133.

(本文编辑:赵丽洁)

2016-10-13;

2016-12-05

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校内面上基金项目(2015-JYB-JSMS088)

赵振海(1973-),男,山东郯城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精神医学及心理疾病诊治研究。

R395.6

A

1007-3205(2017)01-0114-05

10.3969/j.issn.1007-3205.2017.01.028

猜你喜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治未病心理疾病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工业设计(2020年3期)2020-05-14 13:48:02
专家访谈
——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赵进喜教授
世界中医药(2017年1期)2017-03-29 02:31:25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大学英语MODEL教学体系的应用与实践——以北京中医药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为例
心理疾病是“想不开”吗
中老年健康(2015年7期)2015-05-30 16:33:56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王耀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