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浩文英译《废都》策略研究

2017-02-23 08:10邵霞
关键词:葛浩文贾平凹英译

邵霞

(商洛学院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葛浩文英译《废都》策略研究

邵霞

(商洛学院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葛浩文1991年英译了贾平凹的《浮躁》,时隔25年,他又翻译了贾平凹最具争议的小说《废都》。葛浩文的翻译使莫言、贾平凹等作家的作品在英语世界得到传播并获得好评。通过对《废都》译本RuinedCity中具体语料翻译方法的描述性研究,为贾平凹和中国现当代其他文学作品“走出去”提供策略。对RuinedCity中翻译语料的考查结果表明,葛浩文的译本以忠实为原则,对原作中的文化意象、语言风格等采取增译、减译、音译和直译等方法予以再现。这些翻译方法对传播中国文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废都》;英译;语言风格;忠实;文学性再现

在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中,作为目前最为流行的语种,文学英译本为英语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的渠道。由于英语科幻作家在世界科幻界占压倒性优势,所以参选“世界科幻协会”雨果奖的作品必须译成英语。由美国译者Eric Abrahamsen翻译的徐则臣的中篇小说《跑步穿过中关村》,成功入围2015年第17届全美文学翻译奖。2015年,美籍华裔科幻小说家兼翻译家刘宇昆(Ken Liu)翻译的作家刘慈欣的《三体》获得了“雨果奖”,这不仅是中国人也是亚洲人首次获此殊荣。2016年8月21日,“80后”科幻作家郝景芳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北京折叠》经过刘宇昆的翻译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

拥有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等著名作家的陕西省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大省,虽然陕西籍作家屡次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国内文学大奖,但他们的作品却难以走出国门。瑞典汉学家马悦然指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在评选作品的时候不会只看瑞典语版本,也兼顾英译本。只要好的译本足够充分,那么中国作家得诺奖的时候就到了。”忽略英译本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作用就不能客观地评价文学作品英译的巨大作用和功能。贾平凹很早就认识到译者的重要作用,他曾指出翻译人才的稀缺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1]。

一、贾平凹作品与《废都》研究

作为贾平凹最著名的争议小说,1993年《废都》首次在国内出版,举国上下、大街小巷皆是《废都》,其盛况在当代文学史上极为罕见。1993年上半年,《废都》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不久,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下令禁止出版《废都》。从1993年秋开始,对《废都》的批评犹如龙卷风一般席卷全国。从《废都》初版到2009年再版,国内关于该书研究的论著层出不穷。以《废都》为议题,对贾平凹创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仅1993年出版的专著就有7部之多,如肖夏林的《废都废谁?》、王新民的《多色贾平凹》、江心的《〈废都〉之谜》、陈辽的《〈废都〉及“废都”热》、庐阳的《贾平凹怎么啦——被删的6 986字的背后》、王新民的《真话真说——贾平凹图书策划出版畅销纪实》、《出版纵横》编辑部编写的《贾平凹与〈废都〉》。在《废都》被禁止出版后,1994年有4部论著出版,分别是甘肃人民出版社的《废都啊,废都!》、华夏出版社的《失足的贾平凹》、河南人民出版社的《奇才·鬼才·怪才贾平凹》、太白文艺出版社的《贾平凹谜中谜》。1998年有3部论著出版,分别是费秉勋的《废都大评》、贵州人民出版社的《〈废都〉之谜》、宁夏人民出版社的《正大综艺·废都专版》。之后,关于贾平凹作品和创作的论著就稍显冷清。2001年只有孙见喜的一部著作《贾平凹前传(三卷)》面世;2003年有3部论著出版,分别是王新民的《贾平凹打官司》《〈废都〉滋味》和朱文鑫的《解读贾平凹》;2005年仅有孙星和孙见喜的合著《贾平凹评传》出版;2006年只有鲁风的《废都后院》出版;2007年有陈泽的《废都》等贾平凹5部中篇小说评注出版;2008年有孙见喜的两部著作面世,分别是《危崖上的贾平凹》和《贾平凹传》。

在国外,贾平凹凭借《废都》获得1997年的法国“费米娜文学奖”。2003年,凭借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广泛的题材,贾平凹获得“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1997年《废都》翻译成法语后,产生了热议《废都》的局面。1997年10月17日《世界报》刊发的书评指出,它“确实是一部了不起的伟大作品”。悉尼大学王一燕以NarratingChina:JiaPingwaandHisFictionalWorld为题,从“国族叙述”角度探讨《浮躁》《废都》等作品[2]6。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Ming Fang Zheng以TheTragicVisioninJiaPingwa’sFourNovelsofthe1990s为题,探讨贾平凹《废都》《白夜》《土门》和《高老庄》 4部长篇小说中的悲剧意识[3];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incai Fang以TheCrisisofEmasculationandtheRestorationofPatriarchyintheFictionofChineseContemporaryMaleWritersZhangXianliang,MoYanandJiaPingwa为题,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解读贾平凹的《废都》[4]。哈佛大学的Jianhua Chen在《The 21st century》上发表了一篇题为FeiduandItsEnlightenment:theHistorical“Replica”ofLiteratiattheEndoftheCentury的文章,指出《废都》的价值在于对都市文化畸形关系窘态的描写[5]。多伦多大学的汉学家司徒祥在ThePeasantIntellectualJiaPingwa:AnHistoric-LiteraryAnalysisofHisLifeandEarlyWorks一文中指出,《废都》中的语言特色,如其中的方言、俗语等只有具有文学素养的人才能真正读懂它[6]。

综上所述,国内对《废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的语言艺术及思想内涵上,而国外对贾平凹《废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和揭露人性等方面。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的统计显示,葛浩文英译本《浮躁》被世界上500多个有影响力的图书馆收藏,这个译本的收藏量在诸多语种译本中拔得头筹。由此可见,葛浩文英译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深远影响。但是,葛浩文2016年翻译出版的《废都》,截至2017年2月底,在中国知网中输入“《废都》英译研究”,搜不到一篇相关论文。葛浩文在英译《浮躁》25年后又英译出版了《废都》,这对贾平凹文学译介来说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同时,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考查葛浩文译文中对有关陕西民俗文化、方言等的翻译方法,可以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探索行之有效的翻译路径。

二、葛浩文的英语译介

作为中国文学专业的博士,葛浩文的学术背景决定了他绝对不仅仅只是翻译家,他还是对中国文学具有独特见解的汉学家。根据目前可搜集到的资料,从1978年至今,葛浩文独立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48部,与他人合译作品10部(其中有8部是与夫人林丽君合译),编辑文学译作选集7部。同时,他还发表研究萧红、中国当代文学与新《文艺报》等学术文章33篇。更让人折服的是,在从事大量的翻译实践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之余,他在2016年还出版了首部原创作品ANightinaChineseHospital。

葛浩文的翻译生涯肇始于对萧红的研究和1978年英译陈若曦的《尹县长之死》(TheExecutionofMayorYin),他不仅英译了萧红、杨绛、苏童、王朔、阿来等内地作家的作品,而且翻译了白先勇、李昂、朱天文、朱天心等港台作家的作品,还有春树、西西等畅销作家的作品。2004年9月,葛浩文在香港《翻译季刊》上发表BluePencilTranslating:TranslatorasEditor一文, 指出他在翻译新时期中国小说过程中扮演的是一半译者和一半编辑的角色。在西方,有天赋的编辑会和作者反复进行建设性的对话,从编辑的视觉、品位、经验及其对市场的了解出发,对作品进行编辑、完善。为了使译作更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品位,他会将译作以英语读者最容易接受的面容呈现出来[7]。那么,葛浩文采取了哪些措施,把《废都》中的“陕西味”词汇、民俗文化以英语读者最容易接受的面貌呈现出来?

三、文化缺省与归化补偿策略

文化缺省是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对原作读者显而易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语读者却构成了文化缺省成分。对《废都》中因为陕西方言、民情、民俗等构成的文化缺省成分葛浩文采取两种策略:一是以汉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策略,即译文读者可以体会到原作中的异域文化;二是以英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策略,即用英语读者熟悉的文化意象或表达手法替换原作中的文化缺省成分。葛浩文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翻译方法补偿文化缺省。

(一)历史人物信息增译

例1:传说祖上是得了孙思邈的真药方子,吃起来就是不一般。[8]31

Where legend has it that the ancestral founder was given a recipe by famed Daoist healer Sun Simiao. You’ve never tasted anything like it.[9]43

例2:孟云房说:“哎呀老白,你这是一肚子《水浒》嘛!那一套话真像是王婆说的!”[8]35

“Ah! You’re an expert in classical novel Water Margin, old Bai,” Meng said, “You sounded just like Granny Wang showing Ximen Qing how to seduce Pan Jinlian.”[9]243

译者对孙思邈的增译信息简单明了,对王婆的增译信息相对较多,主要是因为译者在翻译中需要考虑目的语读者的信息容量。目的语读者对《水浒》中“王婆”的信道容量要比原语读者小,如果把它翻译成同样的长度,难度就会增大,导致原文的信息不能通过目的语读者的信道(channel)。

(二)背景信息增译

原文:所有曾在录像带中看到的外国人的动作,所有曾在《素女经》中读过的古代人的动作,甚至学着那些狼虫虎豹、猪狗牛羊的动作,都试过了……[8]240

译文:They tried every move and position, including those by foreigners on videotapes, those by the ancients portrayed in the sex manualSunuClassic, even those by wild beasts and domestic animals, and then they created their own.[9]309

“素女”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女。《云笈七籖·轩辕本纪》记载, (黄帝)“于玄女素女受房中之术,能御三百女”。又有《抱朴子内篇·极言》记载,黄帝论道养性,则资玄素二女。后世有托名素女所传的《素女经》为专讲房中养生的著作。译者通过文内解释的方式透露“Sunu”的潜在含义,既可以为读者扫清理解障碍,又可以了解拼音“Sunu”传达的蕴含意思。

四、《废都》英译本中文学性的再现

在翻译过程中忠实地再现原作中的文学性表达是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本质区别。小说中的文学性,是指语言风格、叙事手法及修辞手段等。贾平凹作品中大量的陕西传统文化和方言给译者带来极大困难。葛浩文在谈到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经历时指出:“在拿出我的译稿之前,我总是要确保自己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的语气、语域、微妙的差别及更多的东西。与此同时,我总是为那些不可避免的损失而痛惜不已。”[7]在《废都》的翻译中,葛浩文时刻践行自己的诺言,尽力忠实地再现原作的语气、语域等。

(一)直译称谓语与小说文学性的再现

在1991年出版的《浮躁》(Turbulence)的英译本中,葛浩文对称谓的翻译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即在英语中找到同义或近义词。例如:金狗叔——uncle Golden Dog,干爹、干娘——godparents,伯伯——uncle,外爷——grandpa。但是,在2016年出版的《废都》(RuinedCity)的英译本中,葛浩文改变了《浮躁》中的归化翻译策略,他采用音译的方法翻译称谓语。例如:孟老师—— Meng Laoshi ,王安老师—— Wang An Laoshi。

对于关系复杂的称谓语,葛浩文采取的是音译加解释的方法。例如:

原文:周敏说:“怎么是妹妹,称师母才是!”[8]18

译文:“What’s with this ‘little sister’,” Zhou Min said disapprovingly. “She needs to call you ‘Shimu’—‘teacher’s wife’”.[9]27

音译加解释的补偿手段可以使目的语读者快速厘清人物关系,迅速把握中国的称谓习惯,为阅读扫清障碍。葛浩文运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再现汉语命名习惯,使目的语读者感受中国命名习惯的异域标记。从布尔迪厄的文化场域理论看,葛浩文翻译策略的转变是由于他在所处的文化场域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权威的结果。他早期翻译作品注重文本可读性和读者接受度,他的译文在此阶段需要获得所在文学场域“权威人士”的认同和符合文化场域内现有的出版规范(如企鹅、拱廊等著名出版社)后才能确立他的译文的合法性,进而转变为象征文化资本。

(二)多角度文学性再现

1.语音

原文:丑女人说:“你是哪里的?”庄之蝶说:“文联作协的。”丑女人说:“噢,做鞋的,瞧你们做鞋的才作假,我脚上这鞋买了才一星期就前头张嘴了!”[8]85

译文:“What do you do?”

“I’m with the Writers Association, the Zuoxie.”

“Zuoxie, oh, a shoemaker,” she said, mishearing his words. You guys all take shortcuts with your shoes. I bought this pair last week, and the front’s already come unglued.[9]114

“作协”与“做鞋”谐音,但是这两个词语的对等英译“Writers Association”与“shoemaker”完全失去了原作中的谐音和诙谐幽默。因此,译者采取的是解释后加拼音的补偿方式再现原作中因误解谐音而产生的幽默。葛浩文认为,翻译不可能复制原作,只能对原作进行弥补。他认可乔治斯坦纳的观点:在所有的翻译作品中,百分之九十的翻译是不充分的(inadequate)。汉语是非常经济的语言,暗含很多典故,词汇量较小,这就为译者的发挥创造提供了可能性[10]。

2.字体印刷

《废都》英译本中分别在第61页、第84页等处有30个段落以斜体形式出现。这些斜体形式的内容或是人物内心的独白,或是“哲学牛”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是对某种文化习俗进行解释。通过斜体印刷的形式,一方面凸显其与正文形成差异,另一方面可以将人物内心的声音清晰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或使目的语读者了解异域文化。

3.句法

句法是研究句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它们的排列顺序。在RuinedCity中,葛浩文对段落拆分和重组较多。原因是《废都》中有些段落篇幅较长,译为英语后段落篇幅几乎加长一倍,葛浩文经常会根据情节和内容对段落进行拆分和重组。

4.修辞格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不仅仅传达原作中的语义和信息,还需要传达文学手法所表达的美学效果。文学手法既可以从语言的修辞角度去把握,如隐喻、象征、反讽、借代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也可以从语言的音律角度去把握,如反复、押韵等都是常见的音律手法。象征、隐喻和意象等都依附于相应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语境,一旦脱离了原作的本土语境,其背后所反映的文学意义就很难传达到目的语中。限于篇幅,此处仅探讨译作中反复的翻译。

“反复”修辞格指的是通过重复一个词、句子或段落来加强语气或感情。例如:

原文:下边是唐婉儿,似乎是难住了,眼睛直瞅着庄之蝶作思考状,突然说:我行我素。下边是牛月清,说:“素,素,素什么呀,素华布。”[8]77

译文:Tang Wan’er was next. She looked stuck and was deep in thought, her eyes fixed on Zhuang. Suddenly she said, “over my dead body.”

Next came Niu Yueqing, who said, “Body, body, body what? Bodyguard.”[9]10

译文中再现了重复,实现了译文与原文自然对等,无生硬牵强的痕迹。通过对汉英对应文本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潘文国认为,英语倾向于使用代词等替代手段,而汉语倾向于使用原词复现等手段[11]350。但是,反复格在文学作品中能够产生前景化的效果,是作者苦心经营的文学性表达的重要手法,属于陌生化表达,反复的目的是使其“前景化”,进而达到一定的文学效果。作为修辞手段的反复是文学性的重要表现形式,译者应忠实地再现反复现象,将作者期望传达的陌生化文学效果传达出来。

(三)葛浩文译文中的错误

法国翻译理论家褒曼(Berman)认为,译作应再现原作的语言和文化独特性,主张翻译“差异”[12]90。正是出于对“差异”的尊重,葛浩文在英译中通过重复再现了原作语言风格。学界对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的认识不尽相同。理想的译文听起来不像是译文,在译作中应尽量避免外来语。不可否认,葛浩文的译文忠实地再现了贾平凹作品中的文学手段,但是,还有个别错误值得指出。葛浩文译文中的错误主要有三种类型。

1.概念错误

例1:《大六壬》(TheSixtyHeavenlyStems)

大六壬指的是壬子、壬寅、壬辰、壬午、壬申、壬戌,译文中用“Sixty”,属于概念错误。

例2:你总是长面条子、玉米面搅团,我会培养了你成个美食家的![8]255(You’re always eating long noodles andcornmeal-nuggetsoup. I’m going to train you to be a gourmand.[9]328)

“搅团”并不是汤,而是将玉米面搅拌在锅中形成的面糊,所以可以试译为“cornmeal-nugget jelly/paste”。

2.事实错误

在译者前言中,葛浩文在对作者的介绍中指出:“Jia Pingwa was born in 1952 in the city of Xi’an”。贾平凹在自传体长篇小说《我是农民》中自报家门,说自己是“陕西省丹凤县棣花乡人”[13]11。

3.拼写错误

例1:《诸葛神数》(MasterZhugu’sMagicNumbers)

例2:中堂上悬挂了八面红木浮雕的人像,分别是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欧阳修、柳公权、张旭、米帝、于右任[8]321。(Hung on the main wall were eight mahogany images carved in relief showing the famous calligraphers Wang Xizhi, Wang Xianzhi, Yan Zhongqing, Ouyang Xun, Liu Gongquan, Zhan xu, Mi Fei and Yu Youren.[9]412)

例1中“gu”应为“ge”, 例2中“zhan”应为“zhang”, “fei”应为“di”。葛浩文在2011年发表的题为AMiManera:HowardGoldblattatHome:ASelf-Interview的访谈录中讲到:每当有人指出他译文中的错误,他都有点羞愧,但总是心存感激。但是,他更希望有人能从更宏观的角度对他译文在多大程度上忠实地再现了原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忠实包括语气、情感、表达方式的优雅、具有吸引力等;而不是从文化和历史内涵词汇的翻译角度评价,批评他没有加注解释,或是对某个典故的翻译不够准确[14]。

五、结语

葛浩文不仅把原作很好地翻译成英语,还努力捕捉原作的风姿,把形形色色的文学手段翻译为英语。RuinedCity这部译作为陕西文学英译提供了很多启示。首先,译入语文化的需要决定翻译材料的选择,译入语文化中的历史、文化、社会等规范决定译者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其次,为什么翻译、翻译什么、怎样翻译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左右译者的选择,在不同的译者行为中可以找到显著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就是译者遵循的时代规范。译者的翻译规范涉及对译作语言材料的篇章切分、信息的删减改易和语言风格的再现等。当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中处于边缘位置时,译者会遵循英语的语言文化规范,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被接受的程度就大大提高,相对于原作具有“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当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处于中心位置时,译者就偏向选择中国的语言文化规范,译文就更忠实于原作,相对于原作具有“充分性” (adequency)。葛浩文对贾平凹《废都》的英译与其过硬的语言运用能力、深刻的文化理解和切身的创作经验密不可分。可以说,正是这些优秀的译者使得中西文学交流的“信息单行道”格局得到改善。

[1] 吴小攀,马悦然. 我的任务不是给中文作家弄到奖[N].羊城晚报, 2011-10-23(5).

[2] WANG Y Y. Narrating China:Jia Pingwa and His Fictional World[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2006.

[3] ZHENG M F. The Tragic Vision in Jia Pingwa’s Four Novels of the 1990s[D]. Britain: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004.

[4] FANG J C. The Crisis of Emasculation and the Restoration of Patriarchy in the Fic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Male Writers Zhang Xianliang, Mo Yan and Jia Pingwa[D].Britain: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004.

[5] CHEN J H . “Feidu and Its Enlightenment:the Historical‘Replica”of Literati at the End of the Century”[N]. The 21st Century, 1994-11-25(3).

[6] STOWE J E. The Peasant Intellectual Jia Pingwa:An Historic-Literary Analysis of His Life and Early Works[D]. Toronto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2003.

[7] HOWARD G. Blue Pencil Translating: Translator as Editor[J]. Translation Quarterly, 2004(33):21-29.

[8] 贾平凹. 废都[M].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2.

[9] JIA P W. Ruined City: A Novel [M].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2016.

[10] HOWARD G. The Writing Life[N]. Washington Post, 2002-04-28(3).

[11] 潘文国. 英汉语对比纲要[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12] ANTOINE B. Translation and the Trials of the Foreign[M]. London: Routledge,2000.

[13] 贾平凹. 我是农民[M]. 桂林: 漓江出版社,2013.

[14] HOWARD G. A Mi Manera: Howard Goldblatt at Home, A Self-Interview[J]. Chinese Literature Today, 2011(1):97.

(责任编辑:王菊芹)

Study on Howard Goldblatt’s Translation Strategy ofRuinedCity

SHAO Xia

(School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726000, China)

Jia Pingwa’s Turbulence was translated by Howard Goldblatt in1991 and he translated Jia’s most controversial novelFeidutwenty five years later. Mo Yan, Jia Pingwa and many other Chinese writers’ works are read by the world readers with Howard Goldblatt’s translation. By probing on the translating corpus in Ruined City with descriptive research, this research tends to seek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o the “going out” of Jia Pingwa’s works and other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ks in China. It turns out that Howard Goldblatt’s translation principle in Ruined City is faithfulness, and the cultural images, linguistic characters are reproduce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ith addition, omission, transliter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Therefore, the above mentioned translation methods can be appli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ofFeidu; linguistic style; faithfulness; reproduction of literariness

2017-03-25

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 “贾平凹作品序跋翻译与研究” (16JK1226);商洛学院科研资助项目“陕西文学的译介与研究——从贾平凹、陈忠实作品外译谈起”(14SKY024)

邵霞(1983—),女,山西运城人,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文创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H059

A

1008—4444(2017)03—0133—05

猜你喜欢
葛浩文贾平凹英译
落叶
捉鱼摸鳖的人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西安这座城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月迹
Translation Thoughts Inquiry of Howard Goldblatt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