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数学课堂才“精彩”

2017-02-21 19:25王军亮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19期
关键词:张饼精彩倍数

王军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标准”已成为一线教师耳熟能详的“教学圣经”。老师们努力将“课标理念”融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以至于我们的课堂到处贴满了“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等的标签。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数学课堂逐渐变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效、两级分化严重……到处充斥着新理念的“精彩课堂”突然变得“不再精彩”。到底怎样的数学课堂上才精彩?这个问题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静心研究,慢慢地我有了自己的思考,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效融合的数学课堂才精彩

当前,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盛行,有些学校甚至直接摒弃了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从一年级起就全部改为探究性学习,对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通过本人的长期实践,深深感到年级越低越不宜自主探究,学生本身不能“自主”他们的学习活动,却让他们去“自主”,这样的学习反而是低效的。我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是不相矛盾的,我们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但并不意味着排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式,只有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效融合的数学课堂才精彩。在数学知识领域,有许多内容是人为规定的,这时教师就要发挥“传道”的作用。例如我在执教《因数和倍数》一课,初步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就采用了讲授的方法:通过一组除法算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样教学能够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为接下来进一步探究因数和倍数的本质内涵赢得宝贵的时间。此时,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只是停留在“鹦鹉学舌”的思维状态中,关键是由表及里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以及找因数、倍数的方法。因此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则大胆放手,通过几个具体数的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逐步有顺序、有规律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从而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整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接受学习方式与探究学习方式并存,相辅相成,真正达到了“教”与“学”的完美融合。

二、“做”出来的数学才精彩

2011版课标将“两基”增加为“四基”,其中增加的一基就是“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教学可比作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做”数学的活动犹如有源之水,学生在动手操作、相互讨论、积极思维中获取了知识与技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容积》时,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一个无盖的长方體纸盒,纸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理解起来十分困难。这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纸,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中体验长方形纸围成长方体纸盒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学生不仅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发展了空间观念,而且极大地激发了探究欲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三、思维活跃的数学课堂才精彩

数学是理性的,抽象的,严谨的,数学思维是数学的灵魂。在数学课堂中将思维的教学有效地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不仅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教活”、“教深”,也能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思维的力量。例如,我在执教《烙饼的策略》一课中,在探究烙饼的时间与所烙饼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时,学生已经发现了饼数和时间的浅表关系:饼数×3=所需最少时间,但当饼的张数是1张时,就不符合此规律。如何让学生理解其背后隐藏的深刻规律呢?我故意倒入式提问:“烙6张饼需要几分钟?”学生迅速回答“18分钟。”“烙5张饼需要几分钟?”“15 分钟。”“4张饼呢?”……“1张饼呢?”根据思维定式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3分钟”,经过教师有意的“课堂空白”后,学生立即改口“6分钟”。这时教师巧妙地抓住这个思维冲突,问道:根据规律烙熟一张饼不是3分钟吗?从而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在经历“先把饼数转化成面数,再将面数转化成次数,最后把次数转化成时间”这个探索过程后,学生的思维在“悟”中提升和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所获得的是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综合发展,这样思维活跃的数学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光彩。

四、富有数学思想的课堂才精彩

数学思想是数学科学发生、发展的根本,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正如某位专家所说,“数学思想就是将具体的数学知识都忘掉以后剩下的东西”。可见,数学思想对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将数学思想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会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具有内涵。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一张长方形纸、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6根香蕉,8个苹果,10根小棒,15个蛋糕等多种素材。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分一分、圈一圈、摆一摆等实际操作,创造出各种分数。通过学生真实的体验与感悟,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了形象直观的“一个整体”(即单位“1”)的数学模型,有了“模型”,学生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小到一粒灰尘,一颗石子,大到整个地球,整个宇宙……都可以看成单位“1”。在模型思想的指引下,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概念的本质内涵,枯燥的数学概念课变得格外生动精彩。

数学是神奇的,课堂是美丽的,愿我们的数学课堂能焕发生命的本真,让我们一起创造数学课上的精彩……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小学)

猜你喜欢
张饼精彩倍数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烙饼的学问
“烙饼问题”教学实录
经历活动过程 积累无形经验
——《烙饼问题》教学实录与思考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