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造影技术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2017-02-21 03:46王胜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脑血管

王胜全

武汉市第八医院放射科 武汉 430010

CT血管造影技术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王胜全

武汉市第八医院放射科 武汉 430010

目的 评估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 al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65例患者,均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根据CTA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并验证CTA对aSAH检查的准确性。结果 经CTA检查发现,动脉瘤150个,动静脉畸形12例,假阴性和假阳性各1例,均经DSA证实,CTA对SAH诊断的灵敏度为96.17%,特异度为94.11%,另外,共147个动脉瘤由CTA检查确定治疗方案,准确率达94.3%。结论 CTA是SAH的首选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案选择方法。

CT血管造影;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其中由动脉瘤破裂出血所致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 al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占SAH病因的75%~85%,在成年人中的发生率达1%~5%,首次发病病死率为15%~20%,第2次出血病死率为30%~60%,第3次出血病死率几乎为100%,因此,动脉瘤性SAH的提早筛查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2]。由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有创伤性,可诱发颅内出血、脑血管痉挛等,而且耗时长,检查费用昂贵,所以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而CTA作为一种无创的血管检查技术,其安全性和快捷性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很大的肯定[3]。目前为止,大多数文献的关注点都在CTA检测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然而CTA在动脉瘤性SAH患者选择治疗方案上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选取165例高度疑为脑血管疾病患者,通过CTA与DSA的检查结果对比,以评估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在动脉瘤性SAH患者选择治疗方案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10—2014-09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且高度疑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165例,男67例,女98例,年龄19~72(42±1.5)岁。主要临床症状:情绪激动、烦躁不安、咳嗽、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级103例,Ⅱ级36例,Ⅲ级24例,Ⅳ级2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进行CTA检查,同时进行DSA检查。

1.2 设备、仪器 美国GE 64排螺旋CT LighrSpeed VCT(XT-eX Tend)、高压注射器(德国,自动切换Ulrich)、 血管机是飞利浦公司Philips Allura Xper FD20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OPMI Pentero(Zeiss,Oberkochen,Germany)显微镜,具有镜下荧光造影功能、计算机工作站(GE,AW4.2P),所有患者均在此系统下接受检查。

1.3 研究方法 CTA检查:患者入院时进行空腹检查,用高压注射器经肘中静脉以4~4.5 mL/s注射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350 mgI/mL),总量约90 mL。采用GE 64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由主动脉弓到颅顶的扫描检查,获得初步的临床评估,从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矩阵512×512,螺距0.984:1,扫描层厚0.6 mm,旋转时间约为10 s。扫描后得到的原始图像传至计算机工作站,采用智能血管分析,标准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并将所得图像传入医学影像信息系统,从而根据得到的CTA影像分析SAH病因。

在CTA检查的同时,为患者预约DSA检查,由4名神经外科血管病专家和3名神经放射学专家共同解读。一旦检查到动脉瘤,则由神经外科血管病专家根据CTA影像和DSA检查结果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制定手术策略,实施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并以DSA为标准,检查CTA影像中的病变部位、特征与实际是否一致。

1.4 评价指标 以DSA为金标准,以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为指标,评估CTA对动脉瘤检查的准确性。灵敏度:又称真阳性,是指筛检方法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患者的比例,即根据CTA影像判定颅内有动脉瘤,经DSA或术中实际情况证实其为动脉瘤;特异度:也称真阴性,是指筛检方法能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非患者的比例,即CTA影像诊断的非动脉瘤经DSA或术中实际情况证实确为非动脉瘤;误诊率:也称假阳性,是指经DSA或术中实际情况证实CTA影像诊断的动脉瘤实际为非动脉瘤;漏诊率:也称假阴性,是指CTA影像诊断出的非动脉瘤经DSA或术中实际情况证实为动脉瘤;约登指数:是评价筛查试验真实性的方法,是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约登指数越大说明筛查试验的效果越好,越真实。

2 结果

2.1 CTA检查的准确性 CTA检测出136例患者共150个动脉瘤,其中1例后经DSA证实为假阴性,剩余149个动脉瘤中,多发性动脉瘤为8例(2例4个,2例3个,4例2个),动静脉畸形12例,17例未见血管异常;DSA检测出137例患者共156个动脉瘤,其中多发性动脉瘤为11例(2例4个,4例3个,5例2个),动静脉畸形12例,16例未见血管异常。见表1。

表1 CTA和DSA动脉瘤检出率的比较

经DSA证实,CTA实际共检查出135例149个动脉瘤,以DSA作为金标准,CTA对动静脉畸形的检出率高达100%,对动脉瘤的总体灵敏度为95.51%[149/(149+7)×100%],总体特异度为94.11%[16/(16+1)×100%],约登指数为89.63%(95.51%+ 94.11%-1)。

2.2 根据CTA影像选择治疗方案 经各位专家的解读,根据CTA检查得出的最终影像能够确定动脉瘤患者治疗方案的共133例动脉瘤SAH患者147个动脉瘤,其中采用手术夹闭46例(33.8%),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90例(66.2%),准确率高达94.3%[147/(147+9)×100%]。剩余9例动脉瘤SAH患者,7例为CTA漏诊,1例为CTA影像不清和运动伪影导致信息不充分,另1例因动脉瘤靠近后交通动脉影响CTA影像的观察导致信息不充分,这9例均由DSA检查后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

3 讨论

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日益增加,动脉瘤性SAH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大,早期诊断对于动脉瘤性SAH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对破裂动脉瘤早期进行外科干预[4],因早期手术处于出血急性期,颅内结构粘连紧密,对手术操作者以及术前诊断的要求更高。一直以来,DSA被认为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检查术中容易增加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高。不仅如此,DSA检查技术还带有创伤性,检查费用昂贵,辐射剂量大,因此极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理想的动脉瘤诊断方法应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创伤性小、危险系数小,尤其重要的是能够准确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动脉瘤的大小、形状等特点。而CTA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瘤颈及其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解剖关系,可以在任意的方位和角度进行旋转,清晰地显示出血管,准确定位,展现脑血管的三维空间的立体结构[5],为精确检测出颅内动脉瘤提供可靠的依据,极大地降低了手术风险,对于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制定及预后效果的判断也具有很大的意义。Wintermark等[6]的研究显示,CTA在aSAH的检查中灵敏度为91.6%,特异度为98.6%,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差不大。事实上,CTA与DSA确实一致性较高,检查结果相当可靠[7]。而相对于DSA来说,CTA不仅在图像三维技术上超越了DSA,而且在操作和费用上占有更明显的优势,不仅安全、快捷、无创,且能够清楚显示解剖结构,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在动脉瘤性SAH患者的快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8]。

CTA能精确检查到颅底动脉环的动脉瘤。本组CTA实际准确检查出135例患者149个动脉瘤,共遗漏了7个动脉瘤,表明灵敏度和特异度都非常高。遗漏的7个动脉瘤经DSA检查发现后,专家查阅CTA图片时重新发现,说明CTA技术对于专科医师的技术、经验、专业水平和耐心程度要求都非常高,更加表明准确解读CTA图片对检测动脉瘤的精确度至关重要。目前为止,大量文献报道CTA检查可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瘤体指向及钙化情况[9],极少文献指出将CTA用于选择治疗方案。本研究表明,除9例因CTA影像不足以辨明动脉瘤形态(7例CTA检查漏诊,1例CTA影像质量不佳导致信息不充分,1例动脉瘤靠近后交通动脉导致信息不充分)而采用DSA检查确定方案治疗方案外,其余94.3%的患者均通过CTA检查图片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准确率极高,故由CTA代替DSA,根据CTA影像选择治疗方案也是可行的。

近年来,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对于脑血管疾病,CTA有望在诊断病因方面取代DSA,并在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估、预防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本试验中,CTA虽然在检测SAH时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各1例,且对于颈内动脉尤其海绵窦段颅内动脉瘤,由于受到颅底骨质影响,CTA难以充分显示瘤体全貌及瘤颈,易漏诊,但其在临床实践中,有以下显著的优点:CTA影像直观、立体、生动,方便医生与家属交待病情;CTA影像能够为医生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如果动脉瘤为宽颈,且有重要的穿支动脉在瘤体上发出,适合手术夹闭,如果动脉瘤为窄颈,且无重要的穿支动脉在瘤体上发出,则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CTA能够360°旋转,清晰显示动脉瘤的最佳水平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为医生手术提供最佳的工作角度;对患者来说,CTA在诊断动脉瘤性SAH时具有安全、快捷、经济、无创和高准确性等优势。相信随着CT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日益成熟和完善,CTA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将不断提高,终究会成为动脉瘤性SAH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10]。

[1] 朱青峰,王国芳,周志国.分叶状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体会[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11):1 168-1 170.

[2] 朱青峰,王国芳,周志国.颈动脉穿刺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例[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3):270-271.

[3] 李伟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特征分析及实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2,33(16):3 418-3 420.

[4] 蒙云.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0):120-121.

[5] 韩先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的CT诊断[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0):4 164-4 165.

[6] Wintermark M,Uske A,Raffaelli M,et al.Multislic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a comparison with intraarteri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J].J Neurosurg,2003,98(4):828-836.

[7] 杨致远,高鹏,陈静,等.3D-CTA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评估[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8):66-67.

[8] 潘红日,邹良信,陈宗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1 639-1 640.

[9] 刘涓涓,罗秋云.64层螺旋CT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3):37-38.

[10] 王洪生,杨昭伟,徐新文,等.显微外科手术在治疗颅内镜像动脉瘤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6):30-32.

(收稿2016-07-09)

R743.35

A

1673-5110(2017)01-0027-03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脑血管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基于DANTE预脉冲SPACE MR序列定量评价蛛网膜颗粒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