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经历为支点,助力阅读能力提升
——小学语文学科2016年度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总结

2017-02-18 03:32:14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情目标教师

薛 峰

以学习经历为支点,助力阅读能力提升
——小学语文学科2016年度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总结

薛 峰

在2016年上海市中青年教学评选活动中,各区(县)的参赛课例在研究阅读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引领下,围绕“关注学习经历,提升阅读能力”主题,关注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效的教与学、学生学习的充分性和学习过程的一致性。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孤立地进行技能训练、教学中‘等待’意识不够强、板书功能弱化、立足学情的设计与实施意识还不强”等问题对各区县的学科教研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教学内容 学习经历 学习策略 目标导向 学习充分性

2016年度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于10月10日至20日举行,历时9天,全市(包括大屯煤矿在内)各区(县)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评选的主题是“关注学习经历,提升阅读能力”。这一主题是上一届教学评选活动“充分关注表达,提升语言素养” 主题的延续和发展,都是在研究阅读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

本次课堂教学评选,既关注教师文本的解读能力,又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和展开,还关注教师课后的反思能力。其中,以课堂教学的具体展开为重点,重在观察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对评选主题的理解、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以及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学风格、教学创新的情况。经过两周的评比,在41节参评课中,评出一等奖10人、二等奖23人、三等奖8人。

参赛教师大都能基于课标、教材、学情和评选的主题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呈现出了较高的学科素养和教学基本功。

一、经验与亮点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1.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意思、作用、关系和价值”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具有“领会课文之内容与语言之运用”的能力,要提升这样的能力,阅读教学就应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意思、作用、关系和价值”等要素 。教师们在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时充分关注了以上这些要素,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吴蓓蓉老师执教的《送小蚂蚁回家》,引导学生说清“为什么小伙伴要送小蚂蚁回家”,读懂“蜻蜓和萤火虫是怎样送小蚂蚁回家的”(读懂文章比喻句的意思),要求学生借助提示“啊,多美的夏夜呀!这个夏夜有_______,有_______,还有_______”理解中心句的含义,在帮助学习读懂句意上面下足了功夫。又如,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黄若愚老师执教的《母鸡》,让学生比较“我一向讨厌母鸡”和“我不敢再讨厌母鸡”这两句关键句在文中位置的不同,体会前后内容的关系,了解了作者匠心独具的构段方式;在教学“5―8”四个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关注写作顺序,先让学生给四个自然段各拟一个小标题,然后进行讨论,通过相关句子的顺序调换,段与段的顺序调换,引导学生体会到段落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而体会到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精妙。再如,上海市黄浦区曹光彪小学平丽娜老师执教的《爱迪生孵鸡蛋》,以理解两个“这”在文中的具体所指入手,指导学生在概括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合并句意概括自然段的意思;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爱迪生当时的想法,用上“如果……就……”来说清楚,将前后的内容贯通了起来,也进一步体会了人物的品质。

教师们通过引导学生概括、比较、重组、想象、演绎课文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意思”,分析“作用”和“关系”,进而形成“价值”的判断。同时,能正确处理好这四者的关系,即不存在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不断往复、螺旋上升的、互为作用的过程。

2. 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相应学习策略的形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都在告诉人们学习策略形成的重要性。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形成的思维方式,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等。本次评选中,教师们能很好地关注学生阅读策略的形成。

如,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吴珏执教的《送小蚂蚁回家》,在引导学生读懂人物对话的意思,体会人物情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文中具体写蜻蜓和萤火虫帮助小蚂蚁的这一自然段展开质疑,质疑为什么“飞机”和“灯笼”上要加上双引号,为什么灯笼是亮晶晶的,不是红彤彤的等,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求知热情。质疑以及解答问题的过程是读懂句意的过程,更是引发学生思考,培育问题意识,探寻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就能看出教师平时对学生质疑能力的训练。

又如,关注“类化”意识的形成,即站在一类课文的高度,教“这一课”。如,上海市青浦区瀚文小学丁媛老师执教的《天上偷来的火种》,教师紧扣“学习在默读中圈画批注”单元目标以及文本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明确阅读这类通过一个故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文章,在阅读中一般可以圈画什么,批注什么。教师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读懂人物品质主要是通过了解其在不同情形下的表现来感受的。因此,圈划出人物的表现,了解其在怎样的情况下有这样的表现,进而对人物品质作出批注。教师指导从具体的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验,提高了圈画批注的效益,同时也传递了阅读这样一类文章的思考路径和方法。

再如,关注联系意识的形成。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蔡国英老师执教的《奇异的琥珀》,紧扣“推测”一词,引导学生根据从这块琥珀得知的事实,并联系“蜘蛛捕食小昆虫”“松脂受热会熔化”,来推测蜘蛛和苍蝇相遇及松脂熔化的原因,进而能简要说清楚琥珀形成的经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课文用生动的故事再现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其故事情节的想象、语言的描写是否合理?接着,放手让学生联系已知对文中蜘蛛和苍蝇相遇并正巧被熔化的松脂包裹的两个场景推测和具体描写的合理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教师运用“建立联系”的阅读策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依据文本信息和已有的知识,用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合乎逻辑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再如,关注读写转换的意识。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朱叶老师执教的《五彩池》,引导学生在体会到作者运用不同的举例方法把池子和池水的特点写具体后,通过拓展的练习,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尝试表达,切实体会到读与写的关系,以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读写转换的意识。又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周苏琳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在引导学生理解例举的内容对概括句起到了解释作用时,借助课后填表练习,让学生明白,原来作者是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来对概括句进行说明的。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补充的资料尝试说清“身子像梭子一样的鱼”是怎样活动的,再结合课后作业要求模仿作者的写法,实现读与写的转换。

学习策略指导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要调动已知、唤醒经验来体验、感受未知或新知,要在体验过程中,或共鸣(已有经验得到验证),或“受挫”(已有经验碰撞),在不断“共鸣”和“受挫”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思维路径、思想方法。

(二)目标导向的意识增强

1. 教学目标的制订集中、明确、适切

参赛教师们所制订的教学目标能重点呈现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做到了目标的“集中”;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指向明确,要素齐全(行为对象、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所制订的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做到了目标的“适切”。尤其要指出的是能呈现出同一教学内容,如字词教学,在不同年级的要求差异,教学内容的年级特征较为清晰。所制订的教学目标能积极回应单元的教学目标,并且关注到了课时目标之间的联系。

2. 课堂教学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

参赛教师能整体思考课堂教学目标如何合理、分步落实。在设计每一个教学板块时能认真思考该板块的目标指向是什么,如何围绕这些目标来设计相关的教和学的活动;思考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具体达到什么程度。教师们能在各板块具体需落实的目标引导下设计教和学的活动,使教和学的活动紧紧围绕具体的目标展开,强化了教和学的目标意识。

如上海市闵行区罗阳小学俞蓉蓉老师执教的《小冰熊》,围绕“能结合语境理解‘拦’的意思”这一教学目标, 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其一,让学生圈画出写妈妈表现的句子,朗读句子,理解妈妈着急的原因;其二,让学生圈出写妈妈着急表现的动词“拦”,引导学生想象表演妈妈当时是怎么拦的,直观理解“拦”是一个和手部动作有关的词;其三最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妈妈为什么要“拦”,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妈妈的“拦”是将小熊的嘴和小冰熊隔开,有劝阻的意思。

(三)关注学生学习的充分性

1. 关注学习过程的时间要素,保证学生阅读和理解的充分性

要让学生学得充分,首要条件是有充分的时间。为了学生能有更多的阅读、思考、表达、交流、练习时间,参赛教师基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教学目标有序达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或精选内容、抓主舍次,或划分课时、分步落实(此次有90%的课对课时做了合理的划分)。如上海市宝山区嘉华小学苏静老师执教的《牛顿在暴风雨中》,合理划分课时,将第一课时的重点放在“读懂牛顿研究风力的过程”。同时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做了有序的预设,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的时间,引领学生亲历阅读理解的过程。

2. 课堂教学体现了“学”和“习”的过程

“学”是觉悟,一边需要人教导,一边也要自己去把相关的内容拿来参考、揣摩、体会,不断地思考和研究。就课堂教学而言,学生需要教师的教导,需要参考、揣摩、体会教师是怎么学的(正确的模仿);“习”是温习、练习、实践,即把学的内容和成果拿来实行,以通过“反复的实践”来逐步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形成某种习惯。参赛教师们大都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策略,以教材为例子向学生传递读写的“典式、法则”,以达到“正确的模仿”;提供和创设学生“反复的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引导学生运用学得的“典式、法则”进行读写的自主实践活动。

教师们能有序预设学生学习历程,通过相应的学习任务、学习单、同伴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手段,使学生能亲历学习过程。

四、作业设计体现出较强的整体性

教师们能将备课、上课和作业布置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强化了三者之间的一致性;能关注到课前预习、课中练习和课后巩固(练习)之间的关系,注意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关注了词句的理解以及依据阅读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推理、归纳的练习,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

二、问题与不足

(一)孤立地进行语文技能的训练

语文技能需要训练,但有些课的技能训练未能很好地利用课文所提供的情境,课堂上呈现为概括而概括,为复述而复述,就事论事地找“动词”,就事论事地理“顺序”,将技能训练与读懂“意思”、“分析”关系、体会“作用”、作出“价值”判断割裂开来。

(二)部分教师对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理解不深入、不全面

二期课改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主要强调“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和巩固识字,在语言环境中扩大和考查识字量”。也就是说,识字教学必须注重情景创设,组织学生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景中学习生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音、形、意、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为此,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多年前提出了“合理分布、分布落实,针对特点、各有侧重、识法多样、科学记忆”的教学策略,但部分教师对“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理解不深入、不全面;实际操作缺少方法,所谓的“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具体表现为出一段文字,学几个生字。

(三)教学中的“等待”意识尚不够强

所谓“等待”意识不强,指的是教师给出学习任务之后,面对学生的沉默或迟疑,不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尝试的可能(试错),而是着急地给出“学习支架”或为减低所谓的难度直接给出相应的提示。这不利于学生亲历学习的全过程,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

(四)读PPT,替代了“读书”

教师们可能是出于“教”的方便,将课文大段大段地出示在PPT上,要求学生看着大屏幕阅读和朗读。课堂上学生捧着书静心阅读的时间被挤压,不利于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五)板书的功能作用有弱化趋势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本次大赛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课,板书存在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粘贴过多,手写弱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碰到需要板书的时候,就将预先准备好的图片、词句卡片粘贴到黑板上,貌似节约了时间,实际上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其二,追求形式,忽视内容。有的教师过分追求板书形式的整齐,看似“精心”设计,但经不起推敲,在内容上显得牵强附会。其三,结构混乱,逻辑不通。有些课的板书,既不是文章基本结构的呈现,又不是作者行文思路的梳理,内容与内容之间联系疏离,缺乏逻辑。

(六)立足于学情设计与实施教学的意识还不强

“学情”主要指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学生的学习需求情况与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等。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指学生在学习目标知识之前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或者称为先前的知识与经验。相关的先前知识与经验是新知识有效获得的必要条件。

参赛教师在教学设计说明中提到的学情不多。在课后的答辩环节,要求教师谈及学情,即学生的“已知”与“未知”时,多数教师对此问题未作过深入的思考。这些现象表明,教师对分析学情,准确确立学生的学习起点还不够重视。

三、对策与建议

(1)教研员应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认识,并能将之用于指导具体的教学行为。

(2)面对新的理念、新的要求,如“关注学习经历”“随文学习汉语言知识”“学习策略的形成”等,教师需进一步提升文本的解读能力,深入研读教材,充分分析学情,反思现有的教学设计,并作重新的思考和建构,进一步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3)各教研室需根据教学改革要求和教师的需求组织专题研究(如研究“教得完整”与“学得充分”的辩证关系等),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主题教研,将研究的成果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广大教师。

(4)拓宽教研平台,疏通研修渠道,加强区域互动。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看到教研室的重要研究文献、教学主张,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聆听到语文课程及教学专家的观点、声音,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观摩到各个层面(本市各区和外省市)的优质展示课、研讨课,从而有机会走出认知的局限,正确把握当前课改的方向。

(5)各区在教师培训中需强调分析学情,确立教学起点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帮助教师树立准确分析学情的意识,同时提供进行学情分析的方法,以提升教师准确分析学情的能力。

薛 峰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200041

猜你喜欢
学情目标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我们的目标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