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设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的探讨与思考

2017-02-17 19:22:40华南师范大学510631任雪君
中学数学研究(广东) 2017年22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创设环境

华南师范大学(510631) 任雪君

关于创设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的探讨与思考

华南师范大学(510631) 任雪君

纵观历史,社会的进步、国家的进步都离不开大量创新人才的贡献,多年的研究表明,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培养出的学生更具有创新力、更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并推动社会进步.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逐渐发展起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的教育化建设日新月异,教育教学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使教育改革中所推崇的教育理念(以“学”为主)能有所实践.因教学环境的变化,引起了教学形式、教学过程等有关教学的一系列改革.

任何学习活动都是发生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的,由教师、教学环境、学生三个要素组成,教学环境的创设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强调个性化教学,强调“互联网+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环境,各地区学校和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也切实投身到转变课堂教学环境的研究大潮中.例如,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的教学模式,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等都是学校的教改实践措施.无论采取何种措施,实质都是将长期以来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环境改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高质量人才.

教育改革至今,取得的成果有目可睹,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虽然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是完美的,但在真正的教学环境中,仍然出现了低效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教学还是没有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枷锁,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本文旨在通过对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现况的剖析,探讨如何真正创设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期望在未来的教育里,真正地实行以“学”为主的教育.

一、对以往研究的回顾

利用CNKI,以“教学活动”为题名且关键词,查找文献共5620643篇.其中,与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相关的理论文献共68562篇,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末之后,并在世纪之交的课程改革中处于活跃状态,尤其在2010年到2015年之间最为活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途径获得的,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的获得是学生能动地主动建构的过程,其中心就在于学生的“学”.目前,这种理论被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教育者认为学习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进行的,所以,有效的学习需要优良的教学环境支持.在教育改革的众多实践中,也体现了教学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第4次教育革命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教学环境由线下课堂变为线下线上融合的智慧环境.要想创设一个以“学”为主的教学环境,首先,我们要确定教学环境的内涵,教学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的是教学空间、位置、设备、仪器、信息来源的载体等实物形式组成的教学环境;软环境值得是教师、管理、课程内容及授课形式等人为因素组成的教学环境.创设以学为主的教学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其二,注重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挥;其三,注重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其四,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题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地建构作用;其五,注重学生的整体性.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除了教学环境,教师、学生仍是构成教学的两个重要要素,学习对象任然是教学信息.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知识的“传授者”,而充当传递教学信息中介的是教学环境.如果教学环境各要素能够赖以有机的组成一体并发挥整体性作用,那么会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由学习和发挥的优良空间.

二、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及反思

(一)以“学”为主的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要想改变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主,以课堂为主,以书本为主的教育现状,首当其冲就需要改变教师这一因素.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客观上部分取代了教师角色中“知识来源”这一作用,即网络也可以承担部分教师的角色.例如,学生可以自行在网络上搜索信息并获取大量教育资源.也就是说,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将不局限于教师这一过去传授知识的唯一“霸主”.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由过去的教师“对”学生的师生关系转换为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在这种环境中,教师才能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己,教师的“教”只是对学生的“学”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

1.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创新化的社会,互联网将全国各所学校、教育资源乃至全球连成一个网络,只要进入网络,就可以共享网络上提供的丰富的教育信息和资源,使沟通更便捷,为知识的传播提出了良好的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可以大大地发挥,学生可以质疑老师,甚至批判老师,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以“学”为主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强调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首先就需要教师自己要树立新时代下的教育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

2.广泛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掌握必需的知识与技能

信息化的社会,同样对教育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信息化,教师也要跟随时代的脚步,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及网络教学等“新”技术.只有先培养了教师这些素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师、对学生未来素养的需求.

3.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以“教”为主,后者以“学”为主.在这两种教育模式下,教师的地位都是不容忽视的,即使在后者的教育模式下也是一样.在以“学”为主的今天,教师也是完成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是,教师由原来的“主体”地位变成今天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这样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再重要,它意味着教师的作用的转变.教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在旁的辅助者,真正着手去做的是学生.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环境的创设

在今天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学环境可以分为线下教学环境和线上教学环境两大类.线下教学环境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课堂环境.线上教学环境包括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网络学习平台等等.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若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即将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进行联合或融合,那么必将推动教学活动高效地实施以达到教育改革之目的.

1.创设情景化的线下教学环境

线下教学环境的建设直接服务于教学活动,并提供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促进学习的直接可能.这种教学环境的设计,最大的优点在于能为学生提供线下情境创设.情境创设包括问题、资源、案例、音乐等教学情境.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注重这些情境创设,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强调为学生提供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去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以“学”为主的线下教学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目标导向、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学展示、检测反思.

2.创设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支持环境

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环境可以分为以下三步进行构建:

(1)建立教室网,实现教室资源的数字化管理

首先构建教室网,完成教室各种设备、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实现教室网上动态、实时信息发布、管理和控制,其功能可包含下列基本模块:教室课程安排;教室设备管理及控制;教室使用预约;教室占用查询.

(2)构建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是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基础,它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将隐性知识上升为显性知识.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教学资源涵盖媒体素材、案例素材、文献资料、课件素材、学习网站、信息资源库等多种形式,囊括文字、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表现形式,涉及各个学科各个年级,并以合理的组织方式将资源有序地组织起来,分门别类,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资源,方便教师备课.整个系统就是一个资源整合平台,多个学科知识交流的中心.

(3)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促进师生的交流与沟通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集成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和教学支持服务的一体化虚拟学习环境.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平台应包括学科前沿、学习工具、网上备课、资源共享、答疑讨论、作业管理、试题库等功能模块,涵盖从教学前到教学结束的整个教学过程的交流与活动.

(三)以“学”为主的教学中学生角色的转变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同时也对学生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学”为主的教学中,学生成为了主动建构者.学生必须做到:

1.自主学习的态度

杜威的现代教育模式中强调以儿童的兴趣为课程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进行协作学习的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发掘问题、确认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用问题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中之重.

解决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所以,学生在数学课上已获得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保证学生顺利掌握“新概念”的重要条件,而这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仍然是求解“新概念”题最有力的武器.

如果教师在适当选取和编拟一些“新概念”题融入日常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学习能力和对新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在升入大学后学习高等数学,实现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的过渡.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创设环境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环境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