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激发高三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018-01-06 22:18:52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中学525200黄若伦
中学数学研究(广东) 2017年22期
关键词:高三题目数学

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中学(525200) 黄若伦

浅议如何激发高三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中学(525200) 黄若伦

总所周知,数学在高考里面地位显著,俗话说“得数学者得天下”.进入高三以后,不少学生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对数学有反感与恐惧的心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摆脱这种现象呢?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是有效途径之一.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谈高三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原因,以及如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学生对高三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

1.“基础薄弱+学不得法”是学生失去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原因

高三数学复习是高强度的进程,每节课都是循序渐进并环环紧扣的.农村中学的学生进入高中时,中考成绩大多是一般,基础相对薄弱,有部分学生在高一高二的学习不够用功,数学成绩欠理想,导致进入高三后很想用功但是又听不明白,加上学习方法不当,很想学又学不好,课后钻进题海跑不出来,只是不停的赶作业做试卷,缺乏有效的巩固与总结,对数学公式定理性质等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最后导致事倍功半,成绩停滞不前,兴趣就一点点消磨殆尽.

2.班风学风不够浓厚,欠缺自信与恒心,也是学生失去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的挑战,压力空前,在数学学习会遇到很多困难,心理适应能力不足,缺乏信心毅力,从而产生消极心理,加上高三检测较多,觉得自己很努力但成绩总上不去,便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更有甚者,有部分同学看到自己的成绩估计高考上线无望,于是选择放弃学习,失去了求知欲,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就不足为奇了.

3.老师上课的方式落后,满堂灌的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高三的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在短短的10个月的时间复习前两年学习的内容,加上感觉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老师们恨不得每节课讲足45分钟,因此常常出现“老师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昏昏欲睡”的结果,吃力不讨好,足以让人深思.新课标已经实行多年,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老师教学观念陈旧,没有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缺乏交流沟通,课堂上只顾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跟学生产生眼神的交流、思想的撞击,学生就感到课堂压抑,没有时间去讨论消化所学内容,这样学生就慢慢会讨厌数学.

二、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1.良好的“师生感情”是成功的开始,以“情”激趣

高三的学生大多是成年人了,对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有自己的评价.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我在教室后面黑板写了一句话:珍惜在校读书的日子,珍惜同学之间的友情,珍惜师生之间的情谊.每个老师都应该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去关爱每一位学生,不仅在学习上解难释疑,在生活中愿意倾听学生的喜怒哀乐,同时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脚踏实地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中国梦”,那么学生就会喜欢老师,就会喜欢数学这个科目,就会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数学成绩自然会提高.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就应该以爱为前提,老师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是充满信心与期望的,那么学生就会爱上数学并努力学习了.

2.“打牢基础”是产生和保持浓厚学习兴趣根源,以“基”激趣

高考数学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基础的学习,万丈高楼从底起,要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要一步一脚印得去学习.数学的学习一般是从概念出发,然后引申出一系列的定理公式性质等,所以理清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关键之处.

例如,我曾经以类比的方法,总结出一句话:截距不是距,零点不是点,二面角不是角.截距不是距离,而是直线与轴交点的一个坐标,是一个数;零点不是点而是一个数,是能使得函数中等于0时的自变量的取值,即是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二面角不是一个角而是由两个半平面构成的一个图形,它的平面角才是一个角.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我很注重课本例题练习的讲解,要求学生多读课本,先把课本的题目做好,因为教科书里面的题目最基础最重要,能把课本先搞清楚,就成功一半了.慢慢地,学生会做的题目多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产生了.

3.选好例题,循序渐进,以“精”激趣

高三的复习时间短,任务重,部分老师对例题练习不加以严格筛选,采取题海战术,对很多资料试卷一股脑地印发给学生,令学生无所适从,结果是进入了“效率低,负担重”吃力不讨好的循环怪圈.高三数学尤其要重视选题,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不是题目的数量,而是题目的质量,题目在精不在多.除了课本的例题练习外,我平时都是尽量选择近年高考的真题来讲解,因为高考题是经过出题者的精心设计的,有利于学生熟悉高考,提高信心.

例如,我在讲解线性规划时选择了2014广东卷第三题为蓝本,题目如下: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m和n,则m−n=( )

我先引导学生动手完成题目,然后补充了几个问题

(1)求可行域面积,

(3)求(x+1)2+(y−2)2的范围.通过精讲一个高考题,然后扩展,让学生知道线性规划考查的常见题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大题时,我选择了2010年广东16题为蓝本,题目如下:

已知函数

(1)求f(x)的最小正周期;

(2)求f(x)的解析式;

我补充了几个思考题,

(1)求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

通过题组形式来学习,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效果自然突出,学生学习起来就不那么吃力了.

4.提倡多动手多实践,以“动”激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说明我们不能简单的教导学生“学会”,还有花心思让学生“会学”;要改变“填鸭子”的上课旧模式,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既要重结论也要重过程,大胆让学生多动脑动手,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规律.这样的话,学生学习数学就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数学.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做一些长方体、三棱柱、三棱锥等的模型.学生们兴趣盎然,利用废弃的笔芯、牙签、塑料瓶等做出了精美的模型.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加强了对空间模型的观察,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为后面学习三视图、线面平行垂直等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又例如,在2014广东高考中考查了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作法,有不少平时懒动手的学生吃了大亏,我以本班茂名一模的数学成绩为数据,让学生按照步骤作出频率分布直方图,然后投影展示成果,学生们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很活跃,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再如,考虑到近年广东高考对应用型图表的考查有加强之势,在讲三角函数时,我尤其重视函数图象的作法,特别是五点作图法,不惜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这样才能加深理解.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加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5.重视数学思想,解决思维难点,以“思”激趣.

数学的系统性与思维性都很强,有些同学会因为遇到一些困难没有及时解决而造成后续学习的更大迷惑,最后导致积重难返,失去信心.我们要关心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多些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看待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多些渗透数学思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因为思考是思维的开始,是产生求知欲和兴趣的源泉;我们要多采用“问题启发式”的教学模式,点燃学生思维智慧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复习资料里有这样一个题目:已知曲线y=x2,点A在曲线上,求点A到直线y=x−3的最小距离.

我先让学生画出抛物线与直线的图象,然后抛出问题:如何得知曲线上哪一点离直线最近?即哪一点是最优解呢?有学生回答:作直线y=x−3的平行线使之与抛物线相切,切点就是最优解.我追问:做出切线后,切点怎么求解呢?这里有直线与曲线相切哦,我们联想到什么方法?有学生马上反应:用导数法,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相应切线的斜率.学生们很快又导数法求出了切点的坐标,也就是点A的坐标,然后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最后结果.接着我又抛出了问题:除了导数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求解?既然我们作了平行线,能不能先把切线的方程求出来?学生们继续思考,很快就有结论:可以用代数判别式法,也就是假设平行线的方程为y=x+m,与曲线方程联立方程组,消去y,然后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这个题目体现了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串联考查了多个知识点,我们要用抽丝剥茧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探求结果,突破思维障碍,学生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学习数学的信心自然就会建立.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逐渐完成从被动型反思到主动型反思,从单纯知识点为主的反思转化为对知识、技能、方法、习惯、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综合型反思,从完全依赖教师指导的反思转化为半独立或独立的反思的转变.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形成长效机制,并与其他教学过程形成合力方能达成.

猜你喜欢
高三题目数学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22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一道不等式题目的推广
求知导刊(2015年15期)2015-05-30 00:51:54
我把高三写成诗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