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邹远航
巧借“题眼”,速解选择题
贵州 邹远航
“题眼”是做题的眼睛,“题眼”有明有暗,有显有隐,抓住“题眼”,挖掘好“题眼”,有利于理清解题思路,寻找到解题突破口。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常见“题眼”主要有如下几种:
例1:(2011·广东文综)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革命。“19世纪70年代”是关键时间点,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B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C项“《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2月;结合教材知识,“巴黎公社革命”是在1871年,符合题干要求,故D项为正确答案。
例2:(2012·北京文综)下图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部分地区示意图。下列各项历史事件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 )
A.普法战争爆发
B.第二国际建立
C.两德统一完成
D.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解析:此题属图文结合题,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从图中出现的“德国”信息可以排除A项,因为德国是在普法战争结束后,即普鲁士战胜法国后才完成统一的,普法战争爆发之时,德国是四分五裂的,是有许多邦国的,不会出现统一的德国;从图中出现的“俄国”信息可以排除C,D项,因为两德统一完成之时(即1990年),苏联还存在(苏联1991年解体),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时(即1991年),其西部应分裂出很多小国。B项符合图意,第二国际建立(1889年)时,德国已完成统一(1871年),奥匈帝国也很强大,其他国名也符合1918年前的欧洲状况(一战后奥匈帝国分为奥地利与匈牙利两个国家),故B项为正确答案。本题还可以从“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等国名入手选出正确答案,不再赘述。
例3:(2013·上海历史)1872年,“机械螺丝(厂)”创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以其交洋人也。”材料中的螺丝厂最可能坐落于 ( )
A.北京附近 B.广州附近
C.西安附近 D.成都附近
解析:本题抓住人物陈启沅(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陈启沅(源)是民族资本家,在广东南海创办过继昌隆缫丝厂。据此,可推断B选项为正确答案。
例4:(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解析:本题限定范围是“西周封国”。西周疆域最南达到长江流域地区,没有到珠江流域(珠江流域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秦汉时期),故排除D项;西周在河南地区的封国有郑、宋、卫、陈、蔡等,没有今天的简称“豫”,故排除A项;西周在湖北地区的封国有楚,没有今天的简称“鄂”,故排除B项。西周在山东的封国有鲁、齐等,在山西的封国有晋等,而今天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故C项为正确答案。
例5:(2013·北京文综)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北魏、两宋、明都城相关知识信息的掌握情况。西汉都城长安,即今天西安,汉武帝在此颁布推恩令;北魏都城平城,即今天大同,孝文帝在此迁都到洛阳;北宋都城东京,即今天开封;南宋都城临安,即今天杭州;明都城先南京后北京,明太祖在南京废除了丞相制度。示意图中①为西安,②为开封,③为北京,④为杭州,考生只要能够将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地名在示意图中正确落实并结合相应教材知识就能够判断C选项为正确答案。
例6:(2015·全国新课标Ⅰ卷文综)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解析:双眼蒙布说明不看表象,不看表象说明不受表象迷惑,法官审案不受表象迷惑,不受各种利益或情感诱惑就容易洞察事实真相对案件做出公正判决,故C项为正确答案。本题还可以这样推理:法律审判非道德审判,故A项错误;法官审案重证据,非侧重听取证人证言,故B项错误;法官审案体现司法公正,而民意并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D项错误。留下的C项为正确答案。
例7:(2013·浙江文综)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 )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解析:本题属于程度选择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关键词“争议最少”的理解。何谓争议最少?争议最少就是大家基本不持异议,看问题基本客观公正没有偏见。从选项内容陈述看,“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殖民体系”等词汇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争议最大,相对A,B,D三项而言,C项陈述更客观,所用词汇模糊性大、中立性色彩浓厚,也符合20世纪历史事实,故“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应该是C项。
例8:(2013·浙江文综)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商人地位。C项“全社会”属于绝对化字词,犯以偏概全错误,结合题目否定词“错误”的提示,C项为正确答案。
例9:(2010·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综)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为“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称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操应为 ( )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
解析: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指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指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通过“禅让”关键词可知,汉代与代汉的曹操属于相生关系,故D选项为正确答案。
例10:(2012·广东文综)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
解析:由“18世纪末19世纪初”“激荡、亢奋”“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等可判断A项为正确答案,现实主义、古典主义、理性主义时间点及特征均与题目所表达的时间、特征不吻合,故B,C,D项均为错误答案。本题只要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古典主义、理性主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楚就能够选出A项为正确答案。
例11:(2014·海南文综)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 )
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解析:本题属于比较选择题中的识异类型选择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了解卢梭、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然后二者对照,找出洛克与卢梭关于国家政治主张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洛克与卢梭都主张社会契约下产生国家,都主张政府在违背契约时,比如没有保护好人民的自由权利,没有保护好人民的私有财产权等情况下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B,C项内容陈述的是二者关于国家政治主张的相同点,故错误。D项谈的不是“国家政治”主张,故错误。A项“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是洛克的政治主张,非卢梭的政治主张。洛克主张国家行政立法和外交分属于议会和国王,国王及其政府应该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权力;卢梭主张推翻君主制,实行民主共和制,故A项为正确答案。
例1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解析:题干中的“这一变化表明”,实际上是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现象与本质原理,考生不能选择现象,只能通过“看得到”的现象理性分析揭示“看不到”的隐性答案。材料中无论亲子还是养子反映的都是亲情血缘方面的社会现象,A、B、C三个选项都是通过材料就能够直接推导出的现象答案,只有D项是隐藏着的,是看不到的,这恰好反映了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故D项为正确答案。
例13:(2014·上海文综)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 )
A.江浙行省 B.宣政院
C.中书省 D.澎湖巡检司
解析:江浙行省辖地相当于今天浙江、福建;宣政院辖地为西藏;中书省为元代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直辖地有山东、山西、河北及内蒙古部分地区;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今台湾),故D项为正确答案。
十四、以语法为“题眼”
例14:(2012·北京文综)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 )
西人立国具有本 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 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 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 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 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 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 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
解析:本题属于语法式选择题,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标注句读位置。从题干史料可知,史料主要在批评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做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论政于议院),反对单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①处句读错误,句读应该在“末”后,“本末”是一个词,不应拆开;③处句读错误,句读应该在“用”后,“体用”应合并在一起;⑥处句读错误,句读应该在“其用”后。本史料正确读法应为:“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本题考生只要把握好“本末”“体用”的关系,懂得语文基本语法知识,就能够判断出B项为正确答案。
例15:(2014·全国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部分)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解析:题干中“他们”是主语,指“宋明理学家”,处在设问部分的段首,是语法句式强调的重心部分,也是本题考查的重点。从“宋明理学家”涉及的时间可知A,C项错误,A项“本质是善”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观点,B项“本质为恶”是战国时期荀子的观点。宋明理学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习性却相差很远。性本善属于天理,应当加以保存;习相远是由人的邪恶的欲望造成的,应当灭人欲。“本善习远”是宋明理学家认为的人性,故C选项也排除,D项为正确答案。
不同的历史选择题,题眼有所不同。同一个选择题可能有一个题眼,也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眼。不同角度分析能够得出同样正确答案,这就是高考历史选择题的高明之处和值得回味之处,但愿如上题眼能够对考生做好高考历史选择题有所帮助。
附:部分高考历史选择题实战演练:
1.1920 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奈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2.“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3.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 )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5.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6.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7.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8.《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9.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 )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10.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11.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 )
A. 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参考答案:1.C 2.D 3.B 4.A 5.A 6.A 7.C 8.D 9.A 10.B 11.B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