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余太兴
高考模拟试题
江西 余太兴
2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上述材料无法提取的信息是 ( )
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
B.先秦时期的等级制度
C.分封制下的权利义务
D.小农经济下的四民社会秩序
25.《天仙配》唱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从经济文明的角度分析,《天仙配》唱词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下列哪项特点 ( )
A.自给自足
B.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精耕细作
D.小规模
26.《吕氏春秋》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当代史学家冯天瑜先生指出: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综合上述有关思想一统与治乱兴亡关系的观点,清代文字狱 ( )
A.有利于国家统治和民族进步
B.不利于国家统治和民族进步
C.不利于中国近代化
D.以上理解都不准确
27.“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发表这种言论者最有可能是 ( )
A.先秦儒家学者
B.汉代儒学家
C.宋明理学家
D.明清时期民主启蒙思想家
28.近代停罢科举之际,由西学背景而获得进士出身的严复曾断言:“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但他同时强调:“造因如此,结果如何,非吾党浅学微识者所敢妄道。”一生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林乐知也认为,此事“于将来中国前途当有可惊可骇之奇效”。材料表明 ( )
A.严复、林乐知都认为废科举将对中国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B.传统士绅积极支持中国废科举
C.部分知识分子认为废科举将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D.国人积极支持中国废科举
29.《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下列各项不属于洋务运动为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的是 ( )
A.创办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
B.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C.创办资本主义工业,奠定工业基础
D.派遣留学生,学习新事物
30.有位历史老师阅读陈旭麓教授《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后感言:“义和团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最终失败了,在分析原因时,我们总是从内外两方面去分析——内部: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能够给予义和团足够的经济支持;外部:清政府的打压、帝国主义的反对。显然,这种分析的方式没有问题,但是我个人觉得有时一些精辟的论断反而给人更多的深思与启迪。书中,陈先生这样道来‘当道义的愤怒仍然同旧时代连在一起的时候,正义者是不可能战胜非正义者的。’这句论断让我们对自古认定的‘邪不压正’有一定的冲击,但细细想来,便是那样的让人折服。这样的认识上的冲突所做的结论,我相信会让我们的学生对历史有更多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一个个‘鹦鹉学语’,老师怎么总结就是怎样的论断,老师怎样的分析就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的学生思维有更多放飞的空间。”对该老师的感言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不能从义和团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总结
B.陈旭麓认为在半殖半封的历史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很难“以正压邪”
C.该老师认为陈旭麓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
D.固定的历史分析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活跃的历史思维
31.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的根源是 ( )
A.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B.我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D.人民公社体制
32.2015年10月2日,由天津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纪念罗马法走进中国”研讨会暨贾文范法学教育基金成立仪式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隆重举行。贾文范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罗马法专家,著有《罗马法》一书。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钟登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罗马法与意大利法研究中心主任费安玲,厦门大学罗马法研究所所长徐国栋等共5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有关罗马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罗马法只涉及私法,不涉及公法
B.罗马法强调公正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罗马法关注财产继承和经济利益保护
D.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法学价值
33.易中天在《一部宪法和一个国家》中指出: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国家权力既被纵向地分解又被横向地分解,由此达到防止权力被滥用之目的。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对政治权力的分解,最准确的是 ( )
A.纵向地分解是指建立国会设参议院和众议院
B.横向地分解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
C.纵向地分解是指联邦政府和邦联政府实行分权
D.横向地分解是指各邦让渡部分权力给联邦政府而成为州
34.“这无疑是工人国家向世界资产阶级缴纳的贡税”,但是只要有助于加快恢复和发展经济,切实改善工农生活,巩固苏维埃政权,就不应该因为给了资本家几亿公斤石油而惋惜不已。上述材料是对某国某时期经济政策的描述。在实行这种政策之前,该国实行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经济模式
D.农业集体化
35.有学者写道:“撰写《全球通史》的美国人斯塔夫里阿诺斯说,他是站在月球上看世界历史的。然而,恐怕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为确立文化交流中民族文化的本位,国人不该数典忘祖,不要让中国文化‘墙里开花墙外香’,这是应对外部文化挑战的最起码的前提。一句话,我们的视野可以是全球化的,但我们的立场只能是国家主义的。”该学者 ( )
A.反对经济全球化
B.认为不存在全球史观
C.强调民族文化本位
D.反对中外文化交流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族革命。……孙中山认为“民族革命”只能推翻清政府,却不能铲除“恶劣政治的根本”——君主专制政体。
——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中对民族主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阐释,指出:“民族主义者何?同宗教,同习俗之人,相视如同胞,务独立自治,组织完备之政府,以谋公益而御他族是也。”此外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书信里写道:“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决不能立国……而所以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日本以讨幕为最相宜之主义,中国以讨满为最相宜之主义。”
材料三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资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美国学者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一书指出,在19世纪之前,中国人的主要素质即民族主义精神方面显得特别落后。他指出,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的基础就是儒家思想——这是一种无所不包的、普遍适应的治国之道。只要统治者治国有方,只要其实施“仁政”,那么由谁来统治都没关系。费正清将这种政治与文化的关系称为“文化民族主义”,这是一种“非民族主义”的传统。此外,费正清还提及,民族主义是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而出现的被动回应。19世纪以来,满清政府积弱积贫,不能同现代世界保持一致,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不能适当地和及时地作出反应。在这一衰落过程中,中国传统社会吸收了新的现代能动因素,这些因素开始发挥它们的改造作用。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西方式的民族主义——对政府和国家的忠诚,费正清将之称为“新民族主义”,以便区别于此前的文化民族主义。这就是80年代之前美国中国学界著名的“冲击—回应”模式的例证之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民族革命的基本含义。联系所学知识,试从斗争对象和目标两个角度说明旧三民主义中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主要区别。(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孙中山、梁启超关于民族主义的观点。(8分)
(3)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62年夏(当时太平天国还未灭亡),马克思就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毫不留情地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类魔鬼,这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从兴高采烈到恶毒诅咒,反映了马克思对东方古国那个正在长大的邪恶怪胎具有客观而敏锐的准确判断。
孙中山对太平天国也经历了一个由推崇到批判的过程。1907年,他在同盟会所办的《民报》上发表《哀太平天国》一文,呼吁“有仁者起,仗太平(天国)之所志”。但是,思想渐趋成熟的孙中山,在认真研究了太平天国的兴衰史后指出:“洪氏之覆灭,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阅读材料并依据所学,试运用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评述。要求论点清楚,史论结合,论证有力。(12分)
选做题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武后、中宗、韦后以来,官吏的正常铨选阻塞,内外斜封官充斥,“政出多门,滥官充溢”。……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五月,玄宗下令免去全部员外官、试官、检校官,除非有战功,或特诏录用外,吏、兵二部不得任用。撤销、合并闲散司、监、署十余所,“大革奸滥,十去其九”……玄宗又增设学士院,置翰林学士,职司“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发”(《新唐书·百官志》),号称“内相”,其权不亚于宰相。
……唐初以来,有一股重京官、轻外任的不良风气。玄宗降诏曰:“选京官有才识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迹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为恒式。”……玄宗专门颁布了《整饬吏治诏》,明确规定:“每年十月,委当道按察使较量理行殿最,从第一等至五等,奏闻较考,仍使吏部长官总详核。”考评的结果作为官吏升降奖惩的依据。……在中央发挥御史台监督百官的作用,支持御史纠弹贪暴不法的京兆尹崔日知。在地方各道设采访使,督察地方。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玄宗下令把太宗时在全国设置的监察区十道扩充为十五道……每道设采访使,成为地方常设机构,代表朝廷,“以六条检察非法”,纠察该地违法官吏。
(1)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前期实行吏治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概括唐玄宗前期吏治改革的措施。(9分)
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0年10月14日,蒋介石召见英国大使卡尔:“我等中国人素讲信义,既不甘屈服于强国之威胁,亦不鄙视战争失利之国家。法国屈服之后,中央领袖确有大部分主张重新考虑我国策者,然我人仍主张坚守此项原则,不应更张。我人绝不改变我国家之特性。”1940年11月1日,蒋介石约见卡尔及美国驻华大使詹森,面交《中美英三国合作方案》。其原则部分认定中国之独立自由为远东的和平基础,提出英美与日本,或英美两国中任何一国与日本开战,中国陆军全部参战;英、美派遣军事与经济、交通代表团来华,组织远东合作机构。
材料二 1942年,戈林的亲信洋克与桂永清谈判,要求中国“突攻印度,与德合作”,企图使德、日两军在印度洋会师。蒋介石6月18日日记云:“对德国路线,勿再探索为宜,以桂永清非长于此,不如严令拒绝之。”随后,蒋介石即命陈布雷以陈本人的名义复桂永清一电:指示其“谢绝”,“以为此种提案,决不可能,亦难转达其意,覆绝为要”。
——摘编自《杨天石: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蒋介石的抗战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抗战主张的二战形势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的对德态度及其影响。(6分)
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航海家郑和出使“西洋”(今印支半岛、马来半岛、印尼、婆罗洲等地)的壮举。
郑和本姓马,云南昆阳(今云南晋宁)人,回族,自幼入宫,改姓郑,为宫内太监。因为他既有能力,又是回教徒,所以被明成祖选中,负责远航。……公元1405年六月,郑和率领由62艘大海船2.9万余人组成的远洋舰队,由苏州刘家河出发,第一次出使南洋。最大的船,长100多米,宽几十米,可容纳1 000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郑和船队每到一地,都以友好的态度,交流所带货物,从事平等贸易。同时还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尊重当地人民。……直到今天,索马里、坦桑尼亚等国,还把当地出土的明代瓷器,作为同中国人民传统友谊的象征。…… 第三次出使到斯里兰卡时,还把大批金银供器、彩妆、织锦宝幡等,施舍给岛上的寺院,并建立石碑留念。……随同郑和出使的马欢、费信、巩珍等人,都各自把他们的海外见闻整理成著作。马欢著《瀛涯胜览》,费信著《星搓胜览》,巩珍著《西洋番国志》,记载了所到各国的情况……郑和下西洋,前后历经30年,其时间之早,规模之大,都是后来的哥伦布、麦哲伦所不能相比的……而哥伦布、麦哲伦之流赤裸裸的强盗行径与郑和船队的君子风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说明郑和下西洋活动的条件,并指出郑和下西洋与西欧新航路开辟在性质上的区别。(9分)
(2)如果你要指导历史兴趣小组研究郑和下西洋,谈谈你对他们收集史料方面的建议。(6分)
参考答案
24.D 【解析】根据材料中“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判定A正确;依“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判定B正确;根据“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可见C正确;但商周时期并非小农经济,故D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25.B 【解析】依据材料中“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可知选B。其他三项特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26.D 【解析】《吕氏春秋》强调思想一统有利于国家统治;冯天瑜强调思想一统的弊端,综合来看思想一统对国家统治有利有弊,故选D。
27.D 【解析】材料为顾炎武经世致用言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D。
28.C 【解析】材料中,两人均认为废科举将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C正确;两人均认为废科举将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但不一定是积极影响,排除A;严复、林乐知并非传统士绅,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国人态度,排除D。
29.C 【解析】洋务运动所办企业基本不是资本主义性质企业,无法为资产阶级政治派别的成长提供基础,故选C。
30.D 【解析】根据材料中“显然,这种分析的方式没有问题”可见,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可以义和团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总结,A错误;C项是对材料的误读;B项的确符合材料,但该老师感言重在表达“固定的历史分析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活跃的历史思维”故B不是最准确的,应选D。
31.C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粮油实行计划供应,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落后,物资紧缺,故选C。
32.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既有调整私人利益的私法,亦有调整国家权力的公法,故选A。
33.B 【解析】A仅涉及掌握立法权的国会分权,错误;美国历史上邦联体制被联邦体制取代,不存在分权,C错误;D实为纵向划分权力,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正确。
34.A 【解析】材料表明的是新经济政策,此前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A。
35.C 【解析】依据材料中“为确立文化交流中民族文化的本位”可见C正确。材料不涉及经济全球化,排除A;全球史观是客观存在的,B错误;依材料中“为确立文化交流中民族文化的本位”判定D错误。
40.(1)基本含义:推翻满清政府;实现民族独立自主。(4分)
主要区别:民族革命斗争对象是满洲民族压迫,目标是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民主革命斗争对象是满洲贵族专制统治,目标是建立民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8分)
(2)孙中山: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就是要推翻满清政府、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民族革命无法推翻君主专制政体。(4分)
梁启超:民族主义谋求民族独立自治,组织政府、抵抗外来侵略;民族主义是立国的基础;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反满,即推翻满族统治。(4分)
(3)主要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严重;(2分)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2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
解析:(1)第一问依材料“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可以概括出基本含义。第二问要注意从“斗争对象”“目标”两个方面区别。
(2)注意材料一中“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却不能铲除‘恶劣政治的根本’——君主专制政体”以及材料二中“务独立自治,组织完备之政府,以谋公益而御他族是也”“所以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中国以讨满为最相宜之主义”,不难得出答案。
(3)抓住材料三中关键句“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影响的土著资产阶级的兴起”以及材料四“民族主义是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而出现的被动回应”“中国传统社会吸收了新的现代能动因素,这些因素开始发挥它们的改造作用”。
41.本题为史学综合能力考查题,全面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阐释历史事件以及论述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革命史观评价参考要点:1.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2.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3.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4.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5.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6.冲击旧的儒学思想和社会秩序。
现代化史观评价参考要点:《资政新篇》一书,提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在农民战争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更是前所未有的;《天朝田亩制度》强调建立“四有两无”社会和土地分配不分男女体现平等意识。拜上帝教“兄弟姊妹”观体现平等思想;太平天国以改朝换代为手段,没有也不能建立近代民主国家,政治上没有近代意识,不能推动中国现代化;《天朝田亩制度》仍然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和目标,经济上具有落后性;领导人等级思想和争权夺利甚至腐化堕落体现了严重的封建意识。
上述要点仅供参考,不要求考生一一涉及。
评分标准:
10—12分:论点明确,能从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两个角度评述,所述史实正确,论证有力,逻辑严密。
7—9分:论点明确,能从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两个角度评述,所述史实正确,论证较为有力。
4—6分:有论点,能从革命史观或现代化史观两个角度评述,所述史实基本正确,并能为论点服务。
0—3分:无论点或论点不明确,论证角度不清楚,所述史实不够准确,论证乏力。
45.(1)原因:前朝官吏选拔渠道不畅混乱;政出多门,官员质量不高;重京官、轻外任的不良风气。(6分)
(2)措施:裁汰冗官冗员、精简机构;抑制相权,强化皇权;严格选拔官吏制度;鼓励官员外任;加强对官吏的考核和监察。(9分)
解析:(1)依据材料“从武后、中宗、韦后以来,官吏的正常铨选阻塞,内外斜封官充斥”“政出多门,滥官充溢”“唐初以来,有一股重京官、轻外任的不良风气”不难概括。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回答。
46.(1)主张:坚持抗战不动摇;中美英三国紧密合作,共同抗战。(3分)
二战形势背景:德国闪击西欧、北欧取得成功,法国等国家败亡;英美等国对日实施禁运政策;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6分)
(2)态度:拒绝德国的拉拢。影响:打乱了德国的战略计划,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6分)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论证探讨问题等能力。第一问,注意时间1940年,根据材料结合二战形势即可概括出来;第二问回答影响时注意时间1942年,结合材料概括即可。
47.(1)条件: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郑和本人的能力和宗教身份;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6分)
区别:郑和下西洋是封建国家对外友好经济文化交流;西欧新航路是资本主义萌芽背景下的对外扩张活动。(3分)
(2)建议收集的史料:历史经历者的著作:如马欢著《瀛涯胜览》,费信著《星搓胜览》,巩珍著《西洋番国志》;前往出发港口如苏州刘家河,目的地如印支半岛、马来半岛、印尼、婆罗洲等地实地考察、收集郑和下西洋的考古和历史资料;明朝官方或民间有关历史资料;当代有关学者的论著。(6分。答对三个要点即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综合考查学生各种能力,第二问还考查了考生的初步历史研究能力。第一问依据材料中“因为他既有能力,又是回教徒,所以被明成祖选中,负责远航”“而哥伦布、麦哲伦之流赤裸裸的强盗行径与郑和船队的君子风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等处不难概括;第二问依据“还把当地出土的明代瓷器,作为同中国人民传统友谊的象征”“随同郑和出使的马欢、费信、巩珍等人,都各自把他们的海外见闻整理成著作”等句子结合考生史学素养,部分考生可以答出。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一中)
江南三大名楼
江南三大名楼指的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它们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象征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艺术和传统,亦被文人雅士所称颂。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因唐朝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千古绝句,名扬四海。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是中国古代皇家楼阁。因初唐诗人王勃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因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而著称于世。
(摘自网络,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