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玥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江苏常州 213000)
综合实践活动中方法指导课是整个课程的重中之重。然而方法指导课对于小学生还不足十岁的年纪显得过于深奥,所以教学设计尤为关键。实验法作为方法指导课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实验法的特点是人为设计并控制条件,作用是探索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要求的学生群体是中学生。如何让小学生接受方法指导课的实验教学法值得思考。笔者结合自己执教的市级公开课《神奇的泡泡》,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以供参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所以在选择活动主题时,考虑学生们都很熟悉吹泡泡,是最真实的情境,会愿意参加,这样在玩耍的同时就可以一步步地完成学习目标。
在导入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争先恐后地要吹泡泡,我采用每实验组发放一套工具,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吹一吹,到处都是泡泡,气氛非常好,整个教室充满自由、欢乐。但玩不是目的,要适时引出主题,因为前面的吹泡泡环节已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参与到课堂主题中来,互动过程中教师随机提炼出关键词并板书,慢慢引出假设。学生假设各种可能性并大胆猜测,并积极表述出来,教师及时肯定并小结,相应在黑板上张贴相关的挂图,让对比一目了然。这样学生就会对接下来验证假设的实验环节非常期待。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对活动实施的指导工作提出了总的要求,建议对于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教师指导的力度应该有不同,年级越低,指导的力度应越大。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对课程实施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阶段,要根据年级的不同而细化指导要求。这一环节体现了指导教师方法指导的必要性[1]。
首先,这一环节的要点是实验前通过举例表格引到“对比实验”。而讲过程记录,实际也是一个讲述简单实验法的过程。学生还小,如果直接使用实验术语可能学生不易理解,这里的讲述还需再巧妙一些。
其次,要指导分工。分工对于小组成员能否顺利完成实验意义重大,小学生合作意识还不是太强,对分工的概念模棱两可,这一环节需要指导老师悉心指导。学生有些部分可能会忽视,例如观察部分,教师要简明扼要地提示,并请组长汇报说清楚怎么分工,操作、观察、记录这些重要工作又都是由谁负责的,给所有学生以明确的示范。
再次,要介绍实验表格。实验记录表应该是作为指导实验要求的工具。先拿做过的实验报告单做一个示例,提示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关注到哪些内容,如何制订实验方案,引申到对比实验。小学生还不懂变量,不妨提示学生工具是由大、小吸管来做比较的。
最后,在大屏幕上给出实验中的一些关键性提示,并根据每组研究兴趣的不同,让学生自己实验内容所需的实验工具,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与指导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特点制约,操作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所以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在实验中,每组学生在组长的安排下进行实验,指导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参与他们的活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突发问题,提醒学生在实验中有所发现要及时记录。整个环节,需要指导教师特别细心地关注与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所以实验后不能空口谈结果,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验结果应该是可视的、直观的。
学生对两个实验项目的结果进行汇报。首先分类,然后汇报过程要有介绍,并且有现场的操作,几个组要进行对比,一致的通过,不一致的要给学生阐述的机会。在学生介绍实验时如果遇到学生表述不清的状况,可以按照实验要求提醒他,例如:“你们是轮着吹的还是一个同学吹的?吹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力量大小的控制?”这样问一下,实际上就是把实验要求再次强调。在介绍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他的介绍由小组的一个同学在现场吹给大家看。这样不仅真实,而且有活动的感觉。直观的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晰地看到实验成功与否。
介绍完自己的实验,还要让学生说一说实验的结论,并且还要简单地说一说做完这个实验有什么发现、有什么体会、有什么疑问等等。小学生可能在表述过程中抓不到关键点,但对于这一年龄段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就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而绝非一板一眼地寻求精确无误的实验数据。
趁学生研究兴趣浓厚时提出实验与游戏的区别,这一点就体现了教师的方法指导。在归纳的过程中,如果归纳区别是出自教师之口,那无疑是失败的。整个一堂课下来,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参与了实验的全过程,他们或多或少能够捕捉到实验和游戏本质上的区别[2]。这时候让学生试着总结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不代表要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所有的都听他们来说。小学生容易产生误会,以为一次实验的结果就能代表全部,这时指导教师画龙点睛地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培养实验意识:实验是需要反复验证的。需要明确告知学生今天的实验只是一次验证,人类科学史上,每一次假设的提出都必须伴随着反复的、多次的验证。通过生动地讲述炸药之父诺贝尔、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激励学生今后也能像这些大科学家一样,大胆、勇敢地提出假设,把自己的假设通过坚持不懈、一次又一次的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应该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结合,作为一种实践取向和经验取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比其他任何形式的课程都要注重过程,它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过程。
小学生的方法指导课实验法教学,首先要经历做实验的过程,其次要了解大致流程,再次是感受方法的使用要点,设计两个相互比较的变量,要以活动的方式学方法,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灵活的意义,哪怕实验失败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为学生积累经验、培养兴趣。
[1] 冯新瑞,田慧生.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J].教育研究,2015,36(11):69-75.
[2] 张华,仲建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分析和问题透视[J].当代教育科学,2005,(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