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荣
(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江苏海安 226600)
问题导学:创建高效生物课堂
杨海荣
(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江苏海安 226600)
问题导学,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以此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利用“问题导学”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这篇文章讨论的内容。
问题导学;高效课堂;高中生物
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老师轻松、学生轻松、教学效果好、学习效果也好,这看似矛盾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一直是老师们努力追求的目标,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就是在追求高效课堂道路上的有益尝试,并且尝试结果显示这种以学生为本,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佳选择。
问题导学的课堂,首要的就是问题哪里来。老师在备课阶段,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变成了一个具体的、可以探究的问题,让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思索,去发现,去创新,去主动构建知识,那么“导学案”就是把这些问题传达给学生的载体。现代的教育教学改革,虽然我们一直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我们不能拆了东墙垒西墙,教师的主导作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而精心编写“导学案”就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最好体现。
在《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的教学中,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第一,学生能够描述细胞内环境的组成以及理化性质;第二,能够明白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第三,能够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比如针对描述细胞的内环境这样的教学目标,老师首先设置这样的问题:观察教材中的图,然后回答教材讨论中的问题。再仔细观察教材图,思考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解释内环境的概念。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具体地把握这些问题,并且能够做到自我检查,老师又设计了几个填空、几个选择题,还有一个用画图的方式说明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三者之间关系的题目。那么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之下,学生基本能够描述出细胞内环境的组成问题。
教学目标非常清楚地摆在了“导学案”的开端,但却是非常笼统的大方向,老师必须通过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顺着这些问题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才是问题导学的关键,也是保障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再大,也不能代替学生去学,所以要想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就必须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教师生拉硬扯地灌输。所以说,老师要把“导学案”课前发放给学生,学生首先自己按照“导学案”上问题的引导,去有目的地探究教学的重点、难点,去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深化问题。
在《细胞中的糖类和脂类》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在编写这张“导学案”的过程中,就注重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比如学生思考,一个同学没有吃早餐,导致这个同学在上午体育课时晕厥,原因是什么?再比如有人说吃糖过多,会发胖,你认为对吗?这些问题都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有亲和力。从“导学案”里可以看得出,学生对这些问题兴趣都比较大,并且都能够依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和本节课的知识做出相应的回答。但是,在探究糖类的类型和功能以及脂肪的种类和功能时,虽然这两个问题,都以表格的形式出现在“导学案”里,老师认为学生归纳起来应该比较容易,但是从实际来看学生理解起来却比较模糊,所以这就是一个合作探究的重点。
要保障“导学案”的高效率使用,就必须有老师全批全改“导学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能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能够摸清每一个问题的情况。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集中精力去解决、攻克那些学生们在独自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了针对性的课堂,肯定就是高效率的课堂。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除了强调独立自主,更要注意自主合作。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多个人的智慧总比一个人的智慧要高,所以,在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不明白,不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寻求同学的帮助,大家一起商谈、探究,就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老师也应该给学生创造能够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每个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思索问题的方式都各有特点,合作能让他们优势互补或者取长补短,能够促使他们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在《酶的作用和本质》一课的教学中,这一课中的一个难点,就是酶是否有催化剂的作用,以及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学生单独学习困难很大,所以老师就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首先是实验准备阶段,小组内交流讨论,了解过氧化氢的背景知识,并且老师提示学生氯化铁的催化剂作用,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证明酶的催化剂作用。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形成检测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快慢的共同认识。实验实施阶段,学生们分工合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老师各个小组巡视,解答每个小组提出的不同问题,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和帮助。实验总结阶段,每个小组写出自己的实验报告,并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展示。
合作探究,最好的方式就是小组模式,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也应该采用小组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小组的划分上,老师要注意学生好坏层次的搭配,注意组内成员的明确分工,这样做一方面是保障每个小组问题探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防止部分学生滥竽充数、无所事事。
抛出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如何让学生们的这个过程更有动力呢,就是展示解决问题的最终成果,在展示最终的成果中,学生们获得成功后的满足感,为接下来更加努力地探究问题,从情感到知识上都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且在最终的展示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监测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为接下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做好准备。
在《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课的教学中,在探究细胞核的功能时,老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这里边涉及四个实验资料,针对这四个资料分析,老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资料四”,老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第一,新帽的形状是有柄,还是假根决定的;第二,这个实验能否充分证明伞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等等。学生们探究讨论,每个小组都必须派代表把本组的结论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老师评判总结归纳,通过多媒体给出结论: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最后,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利用已经学过的细胞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尝试制作细胞三维结构模型,虽然是课后作业,但是老师要求各小组认真制作,下节课要进行模型展示比赛,看哪一组制作的模型既科学准确,又兼具艺术的美感。
作为高中生物教师,直接面对的是需要高考的学生,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但是,越是这样,我们越应该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把握一切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的动向,发挥自己教学主导地位的作用,仔细分析,仔细研究,然后为教学所用,以便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1]黄法祥.“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09(17).
[2]朱晓丹,周勇,朱德富,邓美英.探讨高中生物新课程下的问题解决教学[J].科学教育.2010(06).
杨海荣,1981年生,男,江苏省南通市海安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中学生物教学与研究,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