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悦
(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211)
翻转课堂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李 悦
(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211)
高中语文课堂要想有实效,就必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翻转课堂理念下,语文教师一是必须更新观念,二是要关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三是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要少而精。多关注一下文本,多品读一下文本,或许更有效。
语文教学;翻转理念;文本对话;问题设计
高中语文课堂要想有实效,就必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课堂的主体;要想每一节语文课学生有所收获,生与师的合作至关重要。而语文教师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古语云:“师严而道尊。”倘若语文教师仍“板着一张脸”“怒气冲天”似的走进课堂,学生就会生胆怯、畏惧之心。45分钟的课堂,学生所想的不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什么,自己该如何解答问题;不是思考除了老师讲到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可以使用、其他角度可以考虑,而是一心地“求菩萨保佑自己不要提问到我呀”!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总是让人觉得不是很“舒服”,学生见到语文老师总会“绕”着走,甚至有点“落荒而逃”之感。这样的师生关系下,语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觉得语文教师要想课堂有效,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而“动”的前提就是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驾驭时间的权利。一堂课45分钟,不能教师自己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而是要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给学生足够熟悉课本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而不是听语文教师在“讲”,在“分”,在“析”。
比如程朝阳老师所上的《荷塘月色》一课。众所周知,想要驾驭好《荷塘月色》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而程朝阳老师整堂课与学生的氛围非常融洽。有时,学生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程朝阳老师既没有让学生一直站在那里,更没有批评,而是说“暂时还没有想好,请先坐下来思考,哪一位同学来补充一下?”这样,既给足了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的面子,不会让学生因回答不出问题而倍感尴尬,同时,又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一个学生。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够准确,程朝阳老师就会循循善诱地引导。我想,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是和谐而有效的。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更要让学生“学”。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文本”对话。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与品读中,方能悟出作者在文本中所寄托的情感和意蕴。
比如在学习韩愈的《师说》(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时,“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中的课下注释“师道”解释为“以道为师,即学道”。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师道”解释为“从师求学的道理”。学生反复诵读,觉得“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师道”解释为“从师求学的风尚”更好。翻阅过一些相关资料之后,我也更加赞成学生的观点。韩愈写《师说》这篇文章时,当时社会以“从师学习”为耻辱,一旦听到“曰师曰弟子云者”,就会出现“群聚而笑之”的场景,所以韩愈才会感叹“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这也恰恰印证了当时“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
让学生走近文本,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教师只要稍稍引出一条通往大海的“小河沟”就可以了,要敢于让学生自己到大海中游泳,去寻找他(她)们所必须的“营养”。“散养的鸡”永远都比“圈养的鸡”更灵活,肉味更鲜美。所以,语文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走入文本,亲近文本,与作者对话,聆听作者的心声。
曾听说某校语文老师将与这篇课文有关的出现过的所有问题和答案全部搜罗起来,排版后印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把和这篇课文有关的所有问题和答案,不假思索地背诵下来。不管考到哪道题,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学生保管考试拿高分,班级的语文成绩也自然而然地就高了。开始听说,还不太相信,后来,有一位家长要把自己的小孩从该校转走(由四星的重点中学转入其家所在的普通中学),我才相信了。
试想,语文课堂如果真的就是背诵那些所谓的问题与答案,那么,我们的学生岂不成了一部背书的工具?他(她)们学到了什么?他(她)们有思考问题的能力吗?他(她)们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吗?他(她)们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吗?他(她)们的语文素养何在?他(她)们的发散思维何在?突然想起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倘若如此,语文课堂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语文还要学习吗?还会有学生喜欢语文吗?“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语文,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必须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语文,必须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维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种方法,一种站在一定的高度,贴近文本,俯视文本的方法,这样学生自己才能驾驭文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好通往大海的“小河沟”,也就是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贵在有效。
比如程朝阳老师在教授《荷塘月色》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并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逐层分析文本。如在分析第4段时,程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赏析”中的“修辞手法”:“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等。如在分析第5段时,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泻”“浮”“洗”等实词和通感的手法(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在学习第6段时,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阴阴”等叠词。虽然4、5、6段所使用的赏析手法各有侧重,但都没有脱离“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这一问题。同时,还在具体的文本分析过程中,教给学生赏析作品时,从哪些角度考虑,关注哪些维度。
我不能说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称之为“好课”,但我总觉得一堂好课要让学生在45分钟内有所收获。语文教师在驾驭文本时,绝对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挖掘带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要让自己设计的问题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要能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不是处处被“问题”包围,思维时时被“问题”束缚、缠绕。
另外,翻转课堂理念下,不是将语文课堂“翻转”过来,让学生绝对自由地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而是在语文教师授之以渔的引领下,以轻松、舒畅的氛围快乐地学习,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成长。
教与学始终是一对不离不弃的“冤家”,而要想教与学的效果最优化,语文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能与时俱进,与学生同成长;又要关注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挖掘文本自身的价值。同时,教师要设计好少而精的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一条“小河沟”,带领学生去畅游大海。
与其高喊有效,不如停下来,多关注一下文本,多品读一下文本,或许来得更有效些吧!
[1] 曾素林.教师角色的转变:从“单一型”走向“综合型”[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1).
[2]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李悦,1978年生,女,教育硕士,山东单县人。现任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语文教师,高级教师。苏州市优秀班主任,钱海荣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荷塘月色》在2016“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得江苏省优课并入围部优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