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南
(江苏省丹阳市界牌中学,江苏丹阳 212300)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大致的意思是:不到学生自己想努力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自己想弄明白却始终表达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教师在学生中始终起着指引作用,而学生走的路的好坏很大部分是由于自身的努力程度决定的。既然学生的成就由其自身的努力程度等因素所决定,激发并开创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了一个必要之举。本文旨在描述学生创新能力的含义及特征,学生开发创新能力的主要方面和主要措施以及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1]。从浅处讲,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所处时代的各个方面能提供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新思想,新方法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科技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作为科技的关键因素,创新能力与社会及文化息息相关。社会的发展程度及一个国家的综合文化水平的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发展得好,公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高,那么创新能力才能在这个国家得到很好的培养及发展。之所以说创新能力是传统的创新,是因为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文化积淀和物质基础。文化,众所周知,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代的产物,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也就是说,文化具有稳定性的特征。而创新能力是在不断学习文化中,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已有的一些知识和结论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点。
如学习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一课,有学生在学习到“蜗牛”时,提出一个问题:既然蜗牛是在潮湿的地方生存,为什么有的蜗牛却生活在悬崖峭壁上呢?这个问题很简单,却部分反映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萌芽——敢于质疑。在现代个别不良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提出这个看似简单,却饱含一个学生对固有知识的一种理解及升华的思维过程,是非常难得的。在这里,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课堂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开始。
科技除了受文化的制约,还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是经济的产物,然而政治对科技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政治较为清明,则科技发展速度快、范围广。科技一旦得到发展,人的思维就会变得开阔,继而创新思想也在慢慢诞生和蔓延。对于创新,除了要有物质基础,还要有思想意识。只有人们重视科技,重视创新思维的训练及培养,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显现。反之亦然。如中国封建社会的清末,整个王朝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这样就封杀了新思想的传播,继而创新思想也被封杀,从而导致当时不敌敌国,落下了败笔。
一个社会,创新能力是否能得到完全的开发有赖于教育等因素。这里主要提一下“教育”这一因素。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人生接触的第一个教育应属家庭教育。在家庭这个“小家”中,父母担当的不应当是压迫者角色,而是应该承担起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的责任,同时兼任孩子的老师和朋友。邓小平曾经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死板地灌输一些现成的知识,同时应该做到孔夫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始终记得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每个孩子生来就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如果我们能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做到有力安全的疏导,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如果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死抱着书本,读其书不能领其意,并且不断扼杀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过早地进入社会化的轨道,其结果是可预想而知且可怕的。学校教育亦是如此。作为一名公办学校教师,要做的不应该是向学生不断地灌输文化知识,而是让他们自主地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得到创新思维的熏陶,继而发展创新能力。
社会教育往往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动态因素。社会是一个不同形态人的大综合。一个人的创新能力能否最终用于社会、贡献给社会,还要看这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一个在创新能力思维的培养上十分稳固的人,不论有多么大的反对声,他依然能投入到自身的创新事业当中,能够极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相反,创新能力思维没有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体系,且性格不够果断的人,创新能力往往被打压。因为社会的舆论程度、社会的评价好坏都会影响他的创新能力的发挥。
提起可持续发展,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可否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而创新能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也会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人越来越不依赖于自然,慢慢地与自然融为一体,无疑,社会向文明更进了一步。然而,笔者这里想讲的是: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创新能力的发展也是思想传播、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有人会问: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文化传播能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创新能力的发展受文化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创新能力的发展对文化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从创新能力的发展角度讲,创新能力的发展无疑是新时代科技实力的竞争的主要标志。其带来的科技发展的变化,也会间接地推动文化的发展。科技发展了,文化自然也得提升一个位次,科技水平提高了,文化也必须要跟上科技的步伐,使得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人民的精神水平相一致、相对应。同时,创新能力能提高人们的素质,当人们的素质得到提高后,文化自然而然也得到了发展[2]。
依然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为例,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保护,求知欲被激发,创新思维有了萌芽后,学生又会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学生问:蜗牛会喝水吗?教师告诉他们会。然后学生接着问:那就意味着蜗牛有口,因为它能喝水。就在这简短的两句话间,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蜗牛能喝水;二是蜗牛有口。这里,教师耐心地回答了学生一个基础型的问题,保护了他们的好奇心,继而激发了他们新的求知欲——蜗牛是有口的。这一简单的对话既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训练,也使得文化得到了顺利的传播。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经济学,还是社会学、生态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赖于各个因素的平衡与协调;另一方面,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思想的传播,更促使生态得到可持续发展,最终使之平衡。因此,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应当成为当今的必要之举!
[1]陈修成.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16):591.
[2]张丽梅.旅游专业时间教学及其考核机制浅谈[J].中国高等教育,2012,(0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