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游戏本质优化幼儿课程活动方式

2017-02-15 20:58葛艺娴
名师在线 2017年17期
关键词:假想幼儿园儿童

葛艺娴

(江苏省南通市学田幼儿园,江苏南通 226000)

遵循游戏本质优化幼儿课程活动方式

葛艺娴

(江苏省南通市学田幼儿园,江苏南通 226000)

幼儿教育的游戏化就是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选择更加贴近幼儿认知能力的直观性、形象性的游戏方式,从而展开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本文提出要全面更新游戏认知,探寻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可能性;深入洞察游戏特质,优化游戏化的实施形式;综合运用游戏因素,积极落实课程游戏化,从而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

幼儿教育;认知能力;课程游戏化

引言

喜欢游戏是每个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指出:“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即提倡幼儿园生活教育的游戏化。幼儿教育的游戏化探索,不单为了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和行为习惯。

一、全面更新游戏认知,探寻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可能性

游戏的本质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于儿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活动过程中,只要开展游戏活动,很多儿童就会一呼百应,参与热情立刻高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游戏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很多儿童都具有鲜明而强烈的情绪体验,这是其他任何一种教育形式所无法感知的。

游戏对于参与者来说,都是一种自愿自由、快乐自主的形式,与一般意义上的工作、学习都有着较大的区别。从认知理论上来说,工作与学习都有着原始的外在力量的驱使,有的为了获取利益、博得名誉,有的是为了储备经验、习得知识,但这些对于还处于生命初期的幼儿来说并没有渗透与教育的意义。但由于游戏有着其独特的呈现形式和本质内涵,这种原始的动力就来自幼儿内部的认知驱使,可以有效地增强幼儿内在的认知体验,形成共性上的认知。因此,对于这些毫无功利性思维的幼儿来说,幼儿教育者就不能运用所谓的外显动力来刺激、支撑幼儿的实践活动,而需要充分发挥游戏给儿童带来的自由、快乐之感,调整幼儿的认知状态,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真正发展。

因此,对于幼儿教育教学来说,无论是与生活接轨的娱乐活动,还是与课堂接轨的学习活动,理应从儿童的独有的思维和视角出发,顺应儿童的接受思维,契合儿童的认知需要,让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能成为每个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

二、深入洞察游戏特质,不断优化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形式

1.遵循认知规律,在自主中创编游戏

幼儿游戏的形式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音乐类游戏、体育类游戏、语言类游戏以及科学类游戏等等,而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成两种类型:其一,整个教学活动的流程就是一个完整性的游戏,在自始至终的教学流程中,这一游戏可以反复地进行;其二,就是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在某些特殊的环节中出现,让游戏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要绘画的动物通过“猜猜这是什么”的游戏,先不要让孩子全部了解描绘的事物,而是在不断观察、不断绘画的过程中,从细节走向轮廓,从部分走向整体,始终将一个游戏的悬念保持在幼儿的实践活动之中,将孩子们的关注力一步步聚焦起来;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将游戏运用到教学的其他板块,以起到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作用。如在孩子们认识各种各样的车辆时,教师便设置了“请你来乘车”的游戏,教师设置多种情境,让孩子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选择合适的车辆来乘坐,快快乐乐地进行游戏,从而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

2.发挥主观意识,在创造中开展游戏

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有着属于自己的表现方式和参与策略,善于将自己对游戏的理解、角色的体验融入游戏的参与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引领幼儿以模仿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角色表演。

在语言活动《三只小猪》中,教师组织幼儿运用角色表演的方式进行集体活动,让幼儿以故事中角色的身份模仿情节,实施人物对话,创设故事情境进行表演。有的故事具有极强而曲折的故事情节,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如《月亮姑娘做衣裳》活动中,在一开始就引发了很多孩子极大的兴趣,教师则引领幼儿在深入了解故事基本情节的基础上,组织孩子们小组合作进行游戏表演,并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地调整与补充一些内容,从而让孩子们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尤其是对角色的认知体验在游戏的过程中构建出来,真正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三、综合运用游戏因素,积极落实课程游戏化

1.借助语言渲染,在游戏中深入感知

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是引领幼儿接受事物、强化个体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在游戏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离不开教师游戏性的语言。只有运用语言充分激活每个孩子的活动欲望,才能真正让幼儿投入到活动过程之中,让幼儿处处都能感受到游戏的愉悦与满足。

在集体活动的导入环节,由于幼儿有意注意能力相对薄弱,他们往往很难从涣散的状态中一下子就转移到集体活动环节中。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语言快速地组织游戏,比如可以拿出一个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让它与全班的孩子一起参与活动。教师可以运用童真性的语言吸引孩子的关注力:“嘿!大家好!看看今天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孩子们的心一下子就被抓住了。此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一起来与这个小动物进行对话,调节活动的整体氛围,引领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体验。在随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始终以这个动物的身份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幼儿始终浸润在游戏的语言之中,唤醒孩子们对游戏的认知体验,从而为提升他们的游戏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2.借助假想情境,在游戏中增强体验

著名教育学专家马克思·范梅南曾经说过:“儿童是成人之父,是上帝派往人间的天使。”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多元的,内在的思维也比我们想象的活跃得多。一个简单的圆圈,在他们的视野中可以活化为光辉灿烂的太阳、红扑扑的水果、动感十足的呼啦圈等,甚至有许多并不相关的事物,在儿童思维的整合下,也都会展现出决然不同的精彩。因此,在组织、开展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主题内容、开展形式,进行不同程度的假想,其中包括对互动角色的假想,对活动板块内容的假想,从而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在一次认识图形的活动中,教师通过假想的情境导入:熊妈妈家门前的一条路被大雨冲坏了,请大家一起帮着来修理。老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图形的卡片。孩子们与自己的好伙伴一同协作,摆弄卡片,为熊妈妈家设计道路。

整个过程,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高,一直持续到活动结束时。之所以让孩子们保持这样的认知动力,主要就在于孩子们的思维意识都浸润着一个假想的情境:如果我们不好好“修路”,熊妈妈的生活就不方便了。假想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游戏的手段,将活动的内容以最完整、最真实的形态镌刻在幼儿的意识之中,从而为幼儿的认知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组织幼儿假想了“为熊妈妈重修道路”的情境,让孩子在摆弄、合作的过程中享受团结互助的乐趣,又增强了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的愉悦体验,更有效地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图形,提升了活动效果。

结语

在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不仅是落实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主体地位的有效举措,同时也是促进幼儿核心能力发展的重要依托。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作为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寻高效的整合、践行策略,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强化幼儿的游戏体验,最终为幼儿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1]杨芳.学前幼儿的挫折教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1).

[2]许金玲.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六大解放”[J].江苏幼儿教育,2016(01).

葛艺娴(1983),女,本科学历,现任职于江苏省南通市学田幼儿园,幼儿园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假想幼儿园儿童
假想防卫过当的罪过形态研究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批判与重构:论作为准防卫过当的假想防卫过当
爱“上”幼儿园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实与假想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自主品牌建立的“原型化”战略:理论假想与框架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