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芳(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心小学,江苏扬州 211412)
游戏化让阅读教学永葆儿童精神的底色
——浅谈游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余德芳(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心小学,江苏扬州 211412)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参与,需要学生的内在游戏精神与参与姿态的协同并进,从而在语文教学中形成鲜明的游戏教育模式。因此,本文提出要永葆游戏情怀,在文本解读中彰显游戏元素;凸显游戏本质,在策略践行中彰显游戏内涵;依托游戏形式,在范式建构中彰显游戏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阅读教学;游戏内涵;儿童精神;游戏策略
游戏,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是儿童进行深入学习的有效方式。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游戏对于儿童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必须。”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具有形象性、情境性的特点,这正贴合了学生形象化认知的特点。语文学习需要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参与,不仅单纯地需要一种实体性游戏,更需要学生的内在游戏精神与参与姿态的协同并进,从而在语文教学中形成鲜明的游戏教育模式。
陶行知在晓庄师范的一次讲话中曾经说过:“游戏特性是儿童读物的重要特征,只有融入游戏元素,儿童才会真正喜欢。”其实,很多教材中的经典文本都蕴藏着丰富的游戏元素。
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通过质朴的语言描述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从碰巧邂逅到成为忘年交的过程,刻画了一个成就斐然但不修边幅、平易近人的伟人形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其实爱因斯坦在文本中所展现出来的生活态度,正是作者意欲呈现的一种情怀,他借助小女孩的独特视角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爱因斯坦。鉴于此,我向学生推荐阅读《名人逸闻趣事》,借以丰富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在类比中感受作者内在的游戏创作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陶行知先生在游戏教育理论中,曾经指出:“每一次生动的表述背后,都有一个最大胆的比喻,而这个比喻其实就是一种游戏的方式。”阅读教学关注文本语言,其根本就是要关注语言中的游戏因子。
如《鸟语》一文中对鸟的描写,语言轻快而富有节奏感,其表达的内容也充满了喜感的游戏。“喜事到家,喜事到家”,语言虽然简单,但喜鹊报喜的生动形象却跃然纸上。我为学生选择了“北京奥运会开幕”“鹊桥相会”的图片,激发学生展开想象意识,尝试翻译鸟语。如此充满游戏因子的语言,如此溢满游戏方式的教学,让孩子在思维高速运转之际,乐此不疲,兴趣高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语文教学如果能够以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学,就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力量,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池上》这首诗借助形象丰满的画面、质朴生动的语言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刻画得呼之欲出。教学这首诗时,我没有依照传统教学理念,引领学生对诗歌展开机械地理解,而是用游戏方式介入其中,引导学生在阅读诗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将小娃“偷采莲蓬”的过程表演出来,然后通过语言描述的方式将古诗改写为一篇记叙文。这一环节中的情境表演,契合学生形象化认知特点,并成为解读诗歌、体悟诗情与实践变化、改写历练之间的中间媒介。
运用游戏精神,可以引领学生在深入、智慧的交流对话中,将其引入文本的内核深处,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例如在教学《示儿》这首诗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诗人陆游内心对祖国统一的渴望,除了紧扣诗歌中的语言进行品味与体悟,我还结合前面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杜甫的狂喜进行对比,并设置了这样的想象练笔环节:在弥留之际,陆游还对祖国未能统一而忧愁悲愤之时,如果杜甫来到了陆游的病床前,他们在一悲一喜之间会引发怎样的对话呢?
在整合理念之下,教师巧妙地借助两首诗歌相同的主题,不同的情感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促进了学生深入到实践过程中。杜甫来到陆游床前的设置,虽然只是一种情景模拟的想象,但确实契合学生内在认知特性的游戏方式,学生对这种方式容易接受,其想象的广度与深度就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陶行知有过这样的论述:任何一种活动无非就是两种质态,要么是有着强烈目的性的劳作,要么就是存有意图而无目的的游戏。基于儿童是课堂教学主体的这一认知,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参与朗读、交流、联想、思考的过程中渗入游戏的因子,真正发现语文内在之美,让每一个游戏实践活动都能重新回归到游戏的怀抱之中,让课堂走进游戏。
如在教学《变色龙》这篇课文时,针对状物类文本的特点,我引领学生从变色龙的生存环境、丑陋外形、捕食过程、变色特点进行感知。为了避免课堂教学的生硬,我又设置了“游戏小报”的方式,将学生的身心意识引入到文本之中,从文本中选择、提炼、整合信息。由于形式的变化,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鲜明。纵观这一板块的教学,本人通过两次角色置换的游戏,将课文中的事物带出文字的束缚,与阅读它们的儿童走在一起,同时也让学生的身心镌刻到文本世界中去,与教材中的人物打成一片。彼此之间的坦诚相待,铸就了一次难得的精神邂逅,为儿童的发展播下了幸福的种子。
真正的游戏离不开游戏伙伴的陪同,即便是物理层面的单人游戏,也必然会有一个精神层面的伙伴参与其中。纯粹的个人游戏是不存在的。同学之间的联系,其本质就是一种游戏关系的存在,他们在日常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每一次交往、每一次对话都是维护这种游戏关系的体现。
如在教学《哪吒闹海》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体悟哪吒大战夜叉与龙太子的过程,我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置换,以哪吒的角色自居,将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构建起鲜明的伙伴关系。而教师也放下身姿,扮演起了夜叉的角色。师生之间在基于课文的基础上,大量补充了人物打斗过程中的动作和对话。其他同学则承担起导演的角色,负责对师生表演过程中的动作与语气语调提出修缮建议。整个表演彰显出浓郁的游戏特质,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纵观整个教学流程,教师通过对文本的统整,为学生构建了以文本人物、教师、同学为网络结构的伙伴关系。每个学生在彼此分享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本意蕴的解读,丰富了自身的言语智慧。
传统的阅读教学深受功利性目标的禁锢,教师以关注文本为重,忽视了作为教学主题的儿童体验,人之幸福在课堂教学中消磨殆尽。主动与游戏联手,促进游戏与语文教学的高效融合,则能为课堂教学目标与策略的融合、形式与内容的交互、发展与愉悦的兼顾奠定基础。来吧!让语文教学因为游戏而迸发出全新的力量与智慧!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余德芳,1977年10月出生,女,1996年毕业于江苏省扬州师范学校,本科学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20年,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