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静男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浙江宁波 315000)
创设语言情境 提升言语实践
——以《四个太阳》为例
汪静男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浙江宁波 315000)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言语发展的黄金阶段,只有教师善于发觉训练点,积极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指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只有坚持学习阅读和运用语言同步走,并着力于言语实践,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语言情境;言语实践;语文能力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学生语言运用等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言语实践。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言语发展的黄金阶段,只要教师善于发觉训练点,积极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指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就能一步步提高学生运用和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
为此,我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四个太阳》一课为例,对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言语实践进行了思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可见,积累字词是言语实践的基础。
上课伊始,我以问题“小朋友觉得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啊”为语言情境进行导入。孩子们畅所欲言,“今天天气很好”“今天太阳当空照”“今天阳光很温暖”等从他们的口中蹦出。我顺势导入:“你们真会观察,太阳可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这两个字我们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呢。”随即展开字词教学,引入课题,使孩子们从容地投入到新课文的学习中,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交流的愿望。
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与生活有关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接下来我指名学生读自然段,随段识字词、识字音后再将词放入长句子中,朗读巩固。对于“温暖”这个重点词的理解,我也用孩子们的生活情境进行引导教学。请孩子们想象自己在冬天出操的情景,寒风阵阵,请他们谈感受。有的说“手脚都冻僵了”,有的说“想赶快回教室”。在此回答基础上,我追问:“如果这时有暖暖的阳光照在你身上,你有怎样的感受呢?”有了情境的对比,孩子们马上说会感觉“暖暖的”“舒服的”。我再进行小结,告诉学生这种舒服又暖和感受就叫——这时学生们齐声接道:“温暖”。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新课标也规定:“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训练应从低年级抓起。“读”也是“说”的基础,课中练读即是在课中通过读说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个太阳》一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有着自己鲜明的意象,适合创设情境进行朗读感悟,第一课时我将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作为重点,朗读是落实这一重点的有效途径。
低年级学生读的能力还不高,对课文的情感把握还需教师指引。教师的范读会引导学生关注句子的停顿、轻重音的变化及情感的表达。孩子们模仿力强,会乐于尝试,这是指引学生通向美读的一条有效捷径。教学“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时,请他们听听我在哪里停顿了,有目的地听,更能聚神细听。明确停顿后生练读,随即指名读,我渗透朗读方法:一个长句子如果有了正确的停顿,读起来就不累了。
音乐能使人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感情的释放,如能选择与课文内容感情基调相合的音乐进行伴读,会使学生有共鸣,强化教学效果。我将第二自然段改成诗歌的形式,配上音乐请孩子们美美地读一读。诗的格式也帮助了他们有效停顿。在音乐声中,我们的眼前好像出现了那片成熟的果园、热情的落叶以及香甜的水果,这是朗读带来的情景再现。
朗读指导要与课文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促进。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创设情境:果园里,果子熟了,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乌黑发紫的葡萄……多么诱人啊,谁能读出这水果的香甜呢?朗读评价时要具体,表扬长处,指明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这金黄太阳照射下的一分子,用美美的声音读出对金黄色太阳和丰硕秋天的喜爱,力求做到“以读为本”。
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课堂教学包含师生和生生两种双向互动过程,教师既是交际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改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设问导思,润物细无声。从师生到生生,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更高了。
本课中“落叶邀请小伙伴尝尝水果的香甜”一句中蕴含着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的语言训练点。那该如何创设邀请情境,让学生参与进来呢?我是这样尝试的:
果园里的果子都熟了,金黄的落叶想邀请小伙伴尝尝水果的香甜。如果你是小落叶,你想邀请哪些小伙伴呢?学生兴奋地说出自己的邀请名单,积极性很高。
师:老师也想做一做落叶,来邀请邀请咱们班的小朋友,好吗?生:好!师:小朋友们,果园里果子熟了,有香甜的苹果、梨、柿子……可美味了,你们快来尝尝呀,你们想来吗?生:想。师:那赶紧来吧,水果们也很想见到你们呢。生:谢谢,我们马上来。师:像这样正式有礼貌地请求人到某个地方去或是做某件事,就叫邀请。邀请别人的时候要说清楚内容,被邀请人也要有礼貌地回应。
指名生做小落叶,邀请小伙伴来品尝水果,建议可用上“熟了、香甜”等文中词语。孩子们的表现很精彩,如:生1:王思语,果园里的果子熟了,可香甜了,我想请你去尝尝,你去吗?生2:我想去,谢谢你。生1:那我们出发吧。其他认真听的学生也有任务,要评价他们的表演,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给别人提意见。
阅读是语言的储备,表达是语言的运用。创设情境,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调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更自如地表达。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创设这样的情境,加强言语实践。学习语言,离不开言语实践,衡量学生是否学好语文,不是看他们理解了多少语言知识,而是看他们会不会很好地运用语言。只有坚持学习阅读和运用语言同步走,并着力于言语实践,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马晓霞.低年级绘本阅读与写话训练的一点体会[J].语文天地,2017(09).
[2]王敏.浅析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J].吉林教育,2016(02).
[3]蒋智伟.小学语文课堂以读促写训练初探[J].学苑教育,2016(06).
[4]孙畅.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 2017(03).
汪静男,1989年11月出生,女,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