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洋
阅读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其本质是一种智力活动。如何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下,切实践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做了一些尝试,摸索出一些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开课引趣就是其中一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入部分,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我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猜谜: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字)
东海有条鱼,无头亦无尾,抽掉脊梁骨,便是这个字。(打一字)
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积极思考,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很快就猜出了两个谜底均为“日”。随后,我就开始讲述圣人孔子的关于“日”的一个故事。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进行了深入的阅读。
除了谜语引趣,开课引趣还有故事引趣、悬念引趣、设疑引趣、歌曲引趣等方式。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必须得重视导入的趣味性。
古人道:“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又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学生感悟和理解文本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的质疑问难成为课堂的源头活水,给课堂带来活力。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可遵循如下三步:先提出一般性问题,然后逐步过渡到提出一些理解性问题,进而能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阅读教学中有一些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方法,比如比较句子异同、将句子补充完整、换词训练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生活积累等方法理解词句。
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出示了一个句子让学生品味: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注意到句中用了两个“幸福”,起初不理解,小女孩的遭遇这么凄惨,为什么还说她“幸福”呢?我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学生明白了,前一个“幸福”指的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只有死了才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才算彻底幸福了。把幻象和死亡当成幸福,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劳动人民寄予的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在教《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提出几个问题之后,就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交流。
(1)阅读梗概,思考: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一次?
(2)浏览精彩片段,想一想: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你和他有相似的地方吗?
(3)你觉得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
(4)阅读梗概之后,你对哪些内容产生了兴趣?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
阅读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特点,凭借教材内容,利用教学资源,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以与文本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发展思维,提高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