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芳
阅读题,曾经给我的复习教学制造了无穷的困扰。自接触管建刚老师的阅读教学观之后,我试着设计了阅读选题“验证码”。测试意图务必遵循“两个必须”:必须指向阅读的关键能力,即“概括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能力、抓重点词句的能力、读懂言外之意的能力、联系生活理解的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必须符合年段训练目标。有了阅读题“验证码”,我的阅读复习训练轻松了许多。
【案例一】《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作者把母爱比作(),你把母爱比作()。(2分)
(2)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_____。(2分)
(3)文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知道该怎样做吗?(3分)
(4)说说“母亲美丽的梦”是什么?(3分)
(5)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分)
(6)短文已用“‖”分成了三部分,请归纳第三部分的段意。(2分)
该阅读材料共设置了六个问题,参照“两个必须”来审视:题(1)第一问考查修辞知识,违背课标“考试要求”,“语法和修辞”不作为考试内容”,要去掉。题(2)考查省略号的用法,并不涉及阅读关键能力,也可去掉。这道阅读题,经得起“标准”验证的只有四道题。
【案例二】《钱被刮跑以后》
我骑着自行车,临近大路口,把低头数钱的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没多久,“抢钱”的人们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数完,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 不对 老人的话还没说完 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 谁还没把钱送来 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趔趄(liéliè)
瞅着(chǒu jiū)(2)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不约而同②突如其来③喜出望外④自言自语
(4)文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5)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6)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1分)给四个自然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7)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该阅读材料设计了七道题,首先,题量有过大之嫌,即便一个关键能力设置一题训练考查,最多也不应超过六道题。再看训练指向,题(1)显然不属于阅读素养的范畴,题(2)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本无须动用阅读关键素养答题,放在阅读中考查,有点牵强附会。其余五道题考查指向明确:题(3)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题(4)考查读懂言外之意的能力,题(5)考查抓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题(6)重点考查概括能力,题(7)考查联系生活理解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