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张燕
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两个重要任务。因此,在阅读课上,在进行阅读和写作的练习时,教师经常会使用随文练笔的方法。随文练笔的确是一个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好方法,但是有很多教师只重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随文练笔,却没有真正理解随文练笔的含义。过度的随文练笔往往取得的效果不好,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就要从语用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
教材收录了许多作家的经典文章,这些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清晰的写作思路,给学生提供了作文练习的范例。因此,在阅读课上,教师应引领学生根据课文进行仿写练习,从而使学生灵活地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教材中的一些范文,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式,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具体形象。这些句式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造句的方法。
在教学《家》一课时,基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语言风格的认识,可采取引导的方式:“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幸福的地方。那你们觉得哪儿是谁的家呢?你们可以照文章中的句式仿写一段。”这样一来,学生可仿照文章句式进行写话。一些学生写道:“天空是白云的家。”“海洋是鱼儿的家。”“地球是人类的家。”……这时,可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句式结构把自己写出来的句子编成一首诗歌,由此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
在教材中,许多课文的段落很有特色,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停留在发现段落的特色上,还需要引导学生根据段落特色进行仿写,让学生能够“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长期坚持下来,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如在《秦兵马俑》中对秦兵马俑的特点进行描述时,作者在许多段落中都采用了总分的方法。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课文的段落格式特点后,我指导他们根据本文的段落格式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描写,如此下来,在练习中学生可以掌握对事物进行清晰合理的描写的写作技巧。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发现,进行仿写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中的精彩语言特色和巧妙的文章结构,还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材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多课文的作者为了突出主旨,会对一部分的事物和情景进行略写,这也就是所谓的留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留白,指导学生进行练笔,在扩展文章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在很多课文里,作者经常简写一些情节,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情节的空白,指导学生将这些简写的文字扩写成具体详细的内容,扩写的部分要合乎文章的主题。
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第3自然段对柴进、林冲、洪教头三人的对话情节做了具体详细的描述,后面几个自然段对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情节也进行详细描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对这几自然段进行仔细的阅读,感受人物的性格、语言、动作等特点,细细品读一些关键的词语。再指导学生对林冲、洪教头与柴进再次见面的对话情节进行想象,对课文进行续写。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叙事性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也会留下“空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空白”,指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通过添枝加叶的方式对结尾部分进行扩写。
如我在教学《小动物过冬》一课时,这样引导学生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合理的扩写:“大家觉得第二年春天小动物们会在哪里再次见面?见面后他们会聊些什么?又会一起做些什么事情?”在这种引导式的提问中,学生的写作思路就很清晰了。他们知道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动物们见面的情景,充实了写作的内容,使写作内容精彩有趣,提高了写作的质量。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章的空白,指导学生对这些空白进行习作练习。实践证实,这种习作练习可以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的习作内容精彩丰富,从而让学生习作的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课文中的空白,既可以引发读者的深思,又能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合理的写作提供练习。根据课文空白进行扩写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是一种高效的习作练习方法。
穿插式练笔就是指教师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写或者一边写一边读的一种习作练习方式。这种方式强调的是,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这种同构式练笔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阅读课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重要阅读点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这就是一次性穿插练笔。在练笔中,一定要给学生指明具体的方向,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同时得到提升。
如《一株紫丁香》一文的中心思想主要是为了表达对教师辛苦勤劳工作的歌颂之情。这篇文章是一首现代诗歌,语言表达比较晦涩难懂,又由于低年级的学生自身水平有限,在对这类文章的理解中,往往只能读懂表层意思,对作者深层次想要表达的情感,理解中会出现一些困难。所以,在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后,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安静的夜晚星空图,再循循诱之:“同学们,夜晚已过大半,连天上的星星都去睡觉了,但是我们老师还在坚持备课、改作业。这个时候如果你就是老师旁边的一朵紫丁香,你会有什么想和老师说的吗?”这种引导方式在学生写作练习中,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进一步认识,也就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了。
多次性穿插练笔,简单地说,是运用课文对同一件事物的多次描述,穿插进行小练笔,达到在写作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这种多次性穿插练笔方式在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文章的主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在教学《爷爷的芦笛》一课时,基于课文对笛声的描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三次随堂练笔。在文章对芦笛第一次描述中,可以指导学生这样练笔:“在强强的想象里,这笛声______,这笛声_____,这笛声______。”在第二次描述中,可以这样指导:“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这笛声______,这笛声______,这笛声______。”在最后一次描述芦笛中,可以这样指导:“在惊涛骇浪的黑夜里,这笛声______,这笛声_____,这笛声_____。”
通过这样三次的同构练笔,学生可以在结合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笛声的深层含义,进一步掌握这篇文章的主旨。教师长期指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语言实践练习,有助于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进步。
随文练笔在提升学生阅读和习作水平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语用落点指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提高随文练笔的质量,达到“读写共生”的目的,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