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结社活动及其经济因素考量

2017-02-14 13:43丁传国
艺术探索 2017年3期
关键词:珠山瓷业王琦

丁传国

(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珠山八友”结社活动及其经济因素考量

丁传国

(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珠山八友”作为景德镇瓷业一个重要的艺术团体,它的结社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艺术经济活动。这个活动包括“前奏”“高潮”和“续曲”三个阶段,“前奏”是“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高潮”是“月圆会”,“续曲”是“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对“珠山八友”结社过程进行考察可知,经济因素是其结社活动的重要动因。

珠山八友;结社;经济因素

“珠山八友”是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一个重要的陶瓷绘画艺术团体,标志着陶瓷绘画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期的开始,①孔六庆《“珠山八友”在陶瓷绘画领域的历史地位》,载耿宝昌、秦锡麟主编《珠山八友》,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对民国以来景德镇陶瓷绘画的发展影响甚巨,某种程度上甚至左右了陶瓷绘画的发展方向。有关“珠山八友”的成员,学界曾有过争论,主要有两种说法。1959年江西省轻工业厅陶瓷研究所编《景德镇陶瓷史稿》记载:“所谓‘珠山八友’:王琦,新建人,画人物;邓碧珊,余干人,画鱼藻;徐仲南,南昌人,画竹;田鹤仙,浙江人,画梅;王大凡,安徽黟县人,画人物;汪野亭,乐平人,画山水;程意亭,乐平人,画花鸟;刘雨岑,鄱阳人,画花鸟;八友以王琦为之首。”[1]316此其一。另一种说法来自毕渊明,他在《景德镇文史资料》第一辑《珠山八友来龙去脉》一文中写道:“在一九二八年秋,有王琦与外舅王大凡、汪野亭、何华滋、邓碧珊、刘雨岑、程意亭及先父毕伯涛……于是年秋间,八人相约,各带纸画作品一幅,在市内文明酒楼内二楼(今珠山西路),开茶话会,品茗论画,相互观摩。在座八人,便定名为‘珠山八友’……”[2]71王大凡似乎也持与毕渊明相同的意见,刘新园《近代陶人录》中有载:“另一位艺人王大凡却说最早聚会的是王琦、王大凡、邓碧珊、汪野亭、刘雨岑、程意亭、何许人、毕伯涛八位。”[3]64现在的官方表述是这两种说法的集合,“珠山八友”包括王琦、王大凡、徐仲南、邓碧珊、汪野亭、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田鹤仙、刘雨岑十个人。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参加过“珠山八友”艺术活动的艺术家都应该属于“珠山八友”,那人数就超过了十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珠山八友’是以王琦为首,将文人画应用到瓷艺上的一个新粉彩画派,是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里程碑。”[4]14综上,“珠山八友”是以王琦为首的新粉彩绘画的艺术家群体,这个群体以十人为核心,与“珠山八友”关系密切的新粉彩艺术家在研究时也不能忽略。

“珠山八友”首先是以陶瓷绘画艺术社团的形式存在。“珠山八友”作为社团以瓷绘艺人为主体,既有着较为明确的人员构成,又有着明确的目标“珠山结社志图新”②王大凡在《珠山八友雅集图》中题诗:“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画法唯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聊得此幅留鸿爪,只当吾侪自写真。”。这句诗也明确指出了他们的行为是“结社”。他们切磋画艺,交流艺术,组织展览,每月农历十五都有活动,同时也有作品销售等商业行为,依托团体维护自身权益。事实上,“珠山八友”的结社活动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的艺术经济活动,包括“前奏”“高潮”“续曲”三个阶段。“前奏”是“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的成立;“高潮”是“月圆会”的形成,也就是“珠山八友”的结社;“续曲”是“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的成立。这三个阶段构成了“珠山八友”结社活动的完整过程。“珠山八友”这个名称,并不是“月圆会”成立之时就有,而是后来才逐渐形成,是对“月圆会”成员的一种称呼,也正因此,“珠山八友”成为“月圆会”这个艺术团体成员的一种集体所指。从这个群体出发,他们的结社就有了准备和终了。而有趣的是,准备和终了又是两个联系密切的社团,且都是非常正规、经过备案的社团,他们构成了“珠山八友”结社的“前奏”和“续曲”。而“珠山八友”作为社团相对松散,没有登记,也没有具体章程,却最为人所熟知,个中意味颇耐人寻味。

一、结社的“前奏”及其经济因素

“珠山八友”结社的“前奏”是成立于1919年的“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关于“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成立的时间,国内有些学者认为是1922年,“一九二二年,由何心澄倡议创建的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在景德镇莲花塘成立,景德镇彩绘艺人便有了一个研究画艺、展览作品的场所”[3]64。该社画集《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图画》(第一集)中,黄士鑫的序言明确说明了该社的成立时间:“瓷业美术研究社成立于乙未(1919年,笔者注)季夏月,而办理图案则告成于辛酉(1921年,笔者注)秋初。”①《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图画》(第一集),景德镇市图书馆藏。其社团成立的时间为1919年应该没有问题。②关于成立时间,任华东的研究可以作为佐证。见任华东《从身份变迁到粉彩传承——晚清以降景德镇粉彩艺术名家研究》,南昌: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年,第58页。“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推举吴霭生③吴霭生(1886~1926年),名毓麟,广东南海人。1909年来景德镇创办合兴瓷庄。吴霭生在景德镇17年,在白釉和花釉等方面颇有成就。为社长,王琦、汪晓棠④汪晓棠(1885~1924年),又名汪棣、汪棣华,字晓棠,号龙山樵子,江西婺源县叶村人。景德镇瓷绘名家,擅长粉彩人物,尤长仕女。其仕女画造型精美,姿态轻盈,衣褶如行云流水,设色淡雅而又精细。王大凡曾拜其为师。为副社长,社团的地址在佛印湖畔逸兴公园内的景德镇阁。社团要求社员定期集中,品茗吟诗,谈话论艺。社团的组建是比较完备的,在当时的景德镇颇具影响,尤其对于瓷绘艺人而言。用近代社团的标准来看,“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具有典型的近代美术社团的特征。首先,该社团是由有着相同地位、共同目标和行为的人组成的团体。“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以景德镇当时的瓷绘艺人为主体,社员常互相切磋技艺,举办展览。该社的目标是振兴国货,发展美术,力挽利权,大力发展瓷绘艺术。其次,社团的建立有组织结构,设有正副社长,有社员共同遵守的规则,有固定的活动地点,有入社要求,等等。

将“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视为“珠山八友”结社的“前奏”,原因有二。一是“珠山八友”十人先后都参加了“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他们在这个社团有共同的艺术经济活动,彼此都很了解。尤其作为该社副社长、“月圆会”最主要发起人的王琦,与社团人员广泛接触,为日后“月圆会”的人员选择奠定了基础。二是“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于1927年解散,这是“月圆会”成立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可以看出,“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对于“月圆会”的成立意义重大。

“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成立,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景德镇的瓷业经济发展。民国内时期内忧外患,面对洋瓷对景德镇瓷业的冲击,吴霭生、王琦等人想通过美术发展陶瓷事业,当时的景德镇瓷业或许是他们的突破点。《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图画》(第一集)中黄士鑫的序对结社的瓷业经济意义进行了阐述:

瓷业美术研究社图案叙

瓷业美术研究社成立于乙未(1919年,笔者注)季夏月,而办理图案则告成于辛酉(1921年,笔者注)秋初。适袁公鹤龄莅任浮梁,捐资助以印刷之,盖欲振兴实业也。该社社员王琦等皆著名画家,类能意在笔先,别开生面,久已驰声中外,并告以提倡实业,合群策群力,发明美术以公诸世。余因之慨然感也。夫茫茫大陆,中外交通,际优胜劣败时期,正工商竞争之会,我国商业为东西洋所攘夺者,丝、茶其殷鉴矣。诚以工业未能改良,而商业因之失败,惟瓷业为中国特产,与东西各国交易尚存一线曙光,若不及早改良,难免蹈丝茶之覆辙。王琦等有见及此,联合同人编辑图案,或发明瓷式,俾陶工藉以仿造,或绘成画谱,令后起便于临摹。细阅图册,颇有晋带当风、吴冠临水之概。笔法之精美,罕过于虔白前贤。乃其发展美术,不守秘密,振兴国货,力挽利权,为国家基富强,为华民巩商战,其识力尤堪钦佩也。我国朝野上下,诚能如该社员等热心实业,力图改良,俾工业竞美全球,而商业必居优胜,则当日拿破仑所云,中华国为睡狮,或于今日而飞腾欧美。非特为袁县长替助之幸,即该社员等亦绰有荣光也,岂不懿欤?

中华民国十年辛酉孟秋谷旦

临川黄士鑫敬跋①《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图画》(第一集),景德镇市图书馆藏。

这里我们能够很清晰地感受到“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发展瓷业经济的愿望。现存《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图画》(第一集),王琦、王成、汪野亭、王大凡、汪大沧等瓷绘艺术家公开发表画作,作为瓷业美术图案,供景德镇的瓷绘艺人学习、运用。“他们(王琦、王大凡等技艺高超的艺人,笔者注)主持石印画谱、教材,办社报,亲自为社员讲课、示范,共出会刊二十三期,举办师徒画展三次,先生画展二次。从而打破了景德镇彩绘业之间的门户所见,扩大了艺术视野,吸收了外界清新空气,形成了一股以文人瓷画为特色的‘新粉彩’的社会时尚。”[5]110他们的努力也取得了效果,“当时属社同仁均能各尽其力,举凡对于陶瓷之设计、绘饰、制作、配釉等方面,无不精心研究,是以年来本县瓷业得稍有改进”②景德镇市档案馆藏《浮梁县商会》档案第8卷。。

除了瓷业经济因素的考量之外,“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的成立显然受到了当时书画界结社之风的影响。清末民初的中国书画界,结社之风很盛。“翻检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绘画史,我们会发现除极个别画家外,大多数画家都是某个或某些社团的成员,或是与社团发生过密切的关系。”[6]2对当时的书画界而言,结团立社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许志浩在《中国美术社团漫录》中,收录从清初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各地以及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组织的美术社团就多达341个。在地域上,这些美术社团的分布,往往以大城市为中心:“民国初期的画坛,上承清代‘以地别为派’的余绪,以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地域性的绘画群体……就全国范围而言,民初有三大绘画重镇,一是广州,二是上海,三是北京。”[7]46而“上海更是近代绘画社团活动的绝对中心,在全国数十个省市中,仅此一地绘画社团的数量就达到一百个以上,占到近代社团总数的三分之一强”[6]75。对于景德镇而言,在地域上能够直接对其产生辐射作用的主要是上海。从地理上看,上海离景德镇最近,而且交通相对方便,从九江坐船可以直抵上海。上海自开埠以来,经济日趋繁盛,各地书画家汇聚于此,尤以江浙两地为多。《淞南梦影录》中载:“各省书画家以技鸣沪上者,不下百余人。”[8]2而后《海上墨林》所统计的书画家人数达到七百余人,“阅时三载,得七百数十人,凡所素知,大略咸在”[9]1。他们结社契盟,组织了很多书画社团。“纵观上海画派的前后活动情况,其突出的表现之一便是金石书画家结社活动频繁。”[10]1先后出现了平远山房书画集会、小蓬莱书画集会、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豫园书画善会、上海书画研究会、清漪馆书画会、晨光美术会、蜜蜂画会、中华画会等等。高邕在《海上墨林·序》中载:“闻昔乾嘉时,沧州李味庄观察廷敬备兵海上,提倡风雅,有诗、书、画一长者,无不延纳平远山房,坛坫之盛,海内所推。”[6]74这记述了上海平远山房书画会的情况。上海自1792年成立平远山房书画会以来,到1949年一共有绘画社团109个。[6]74书画社团的繁荣也有助于“海上画派”的形成。如此多的社团在上海出现,首先是书画艺术蓬勃发展的结果,其次反映出近代社会文化的变迁,还有外来文化、外来艺术的冲击,经济因素的内在作用,等等。民国时期上海书画家盛行的结社之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就景德镇来说,离上海近,同时又有人员因为瓷器销售时常往返两地,这种结社之风的影响首先反映在景德镇当时的统治阶层对陶瓷业的关注上。“一九二二年,在喜好艺事的浮梁县长徐仲亭、知事何心澄倡议下,广揽陶艺界名士三百余人,组织了‘瓷业美术研究社’。”①见曲立氏《希平居士——王大凡》,《陶瓷研究》2007年第2期。这里所说的“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成立时间也是1922年,与刘新园观点一致。其中会员人数据王锡良先生回忆是两百多人。这个社团是由县长和知事首先倡议成立,可见地方官对于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较为关注。其中知事何心澄还能画瓷,有堂名为“雅趣”。同时也因为有地方官员的支持,组建陶瓷美术社团已经不是难事。然而时局形势难料,“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并没有存在多久就受到当时军阀冲击而解散,“珠山八友”作为团体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

二、结社的“高潮”及其经济因素

“珠山八友”结社的“高潮”是“月圆会”成立。“月圆会”也就是后来所谓的“珠山八友”。1927年,北洋军阀刘宝题部队途经景德镇,景德镇工商业遭到了“洗劫”。刘宝题“向景德镇商会‘借饷’,提出要借鹰洋100万,并限数天内交清,不然,即以士兵上街‘自由解决’相威胁”[1]64。最后所借的80万通过发行保商票转嫁到了全镇老百姓的身上。“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也遭遇了灭顶之灾,《珠山八友来龙去脉》一文中载:

一九二七年,北洋军阀刘宝题溃军过境,竟将社内陈设之精品瓷件,掳掠一空。该社同人,目击心伤,意念皆灰,该社遂于无形中,宣告解散。在一九二八年秋,有王琦与外舅王大凡、汪野亭、何华滋、邓碧珊、刘雨岑、程意亭及先父毕伯涛,概斯社之沦散,欲恢复以图强,于是年秋间,八人相约,各带纸画作品一幅,在市内文明楼酒馆二楼(今珠山西路),开茶话会,品茗论画,相互观摩。在座八人,便定名为“珠山八友”,并定每月望月,开会一次,名为“月圆会”。[2]71

瓷器被掠走,社址被焚烧,存时未满十年的瓷业美术社团就此解散。但是显然这种结社的“火星”并没有熄灭,随后,王琦等人组成“月圆会”,即“珠山八友”。“珠山八友”中的王琦、王大凡1916年曾结伴去上海参观海上画派的展览,对当时上海的各种艺术社团印象很深刻。他们是“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的核心成员,表现也很活跃,“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被迫解散之后,再组织一个小范围的艺术活动团体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很显然,“月圆会”是在“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解散的基础上才有的行为。“在社会里,个人属于整个社会的同时,又可以自由地属于或参与某个社团。实际上社团的身上维系了个人和社会的两头,由特定的个人集合而成的社团处于两端之间,其所处的地位是对个人与整个社会产生媒介、调节功能。而这种调节最初依赖社会最基本的地缘与血缘纽带,到了近现代,个人与社会紧密联系,社团却有了不可低估的媒介作用。”[6]12“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有社员200余人,显然不是简单地以血缘、地域和师友关系来组成的,社团内部成员各自有其社会角色。“珠山八友”在这一点上有所不同,它是在“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解散后由朋友组成的规模很小的松散社团,内部成员关系密切。

研究“珠山八友”,王琦是最为关键的人物。他在“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时的身份是副社长,在景德镇瓷绘行业中地位高,影响大。“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解散以后,王琦作为“月圆会”的主要发起人,对“珠山八友”的形成起到了主导作用,在“珠山八友”中处于核心地位。研究“珠山八友”成员内部关系的最重要线索就是王琦。

王琦1901年来到景德镇,以捏面人谋生,第二年开始进行瓷绘活动。王琦从事瓷绘后很快就开始了瓷上肖像画的绘制,而这一技术是从邓碧珊处习得,据此可推断他与邓碧珊相识较早。邓碧珊是清末的秀才,诗文书法俱佳,王琦拜邓碧珊为师学习诗文书法,还有肖像画,因此邓碧珊与王琦是师生关系。王琦的瓷上肖像画虽然师从邓碧珊,但最终超越了后者。王琦后来专攻粉彩人物,成为当时的大家,在“珠山八友”中处于主导地位,而与邓碧珊的师生关系一直保持,由此可看出两人的胸襟和气度。1915年对于王琦、王大凡还有汪野亭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点,他们的作品在这一年被送去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并且都获得金奖。②见曲立氏《陶迷道人——王琦》,《陶瓷研究》2006年第4期。原文为1912年,应为笔误。目前还没有资料直接显示此前三人的交往,但在这样重要的时间节点前后,他们之间应该会有交集。邓碧珊早年来景德镇一开始是画山水的,因为汪野亭等山水画家已经崭露头角,而后改画鱼藻。[12]11汪野亭是22岁才上的中国陶业学堂,毕业时已是1909年。①见曲立氏《传芳居士——汪野亭》,《陶瓷研究》2007年第4期,这里应该是根据汪野亭之女汪桂英的说法。要注意的是中国陶业学堂1910年才成立,时间可能有误。这时王琦已经从事陶瓷绘画多年。很有可能,邓碧珊最早是画瓷上肖像,后改粉彩山水,又因为有汪野亭这样的山水画家,才改画鱼藻。根据这些信息,王琦与汪野亭于1915年前后也有结交的可能。另外,从程意亭与“珠山八友”中王琦等人的结识也可印证。1914年程意亭从中国陶业学堂毕业之后,先在九江“普芳居”从事绘瓷。曹锟督军江西期间,在南昌建“迎庆楼”。负责该项目的程先生与程意亭交好,除邀请程意亭作画外,还通过他介绍,邀请了“珠山八友”中的其他艺术家参与。②张学文、程永建辑《程意亭小传》,耿宝昌、秦锡麟主编《珠山八友》,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这件事在另一篇有关程意亭生平的文章中得到印证:“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曹锟派人到江西采办高级细瓷,他在南昌和经办人混熟了,介绍成交了一批生意,内中有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等人的作品,他自己也画了一幅山水长条瓷板。”[13]52虽然这两条信息稍有出入,但关键的部分还是重合的,这说明了程意亭与“珠山八友”的结识,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王琦、王大凡和汪野亭三人已经交好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珠山八友”中传为佳话的“父子”指的是王琦和刘雨岑。刘雨岑1922年来景德镇发展,因缘结识陶瓷世家朱受之的女儿朱秋霞,后与之结婚。朱受之与王琦交往甚密,刘雨岑因此与王琦相识,王琦对刘雨岑颇为欣赏,因膝下无儿,收刘雨岑为义子。③刘平辑《刘雨岑小传》,载耿宝昌、秦锡麟主编《珠山八友》;朱希睿《觉庵巧翁——刘雨岑》,载《陶瓷研究》2007年第4期;都提及此事。当然,民国时期景德镇城区很小,瓷绘圈也小,高手之间的结识不是难事,刘雨岑也很有可能先认识王琦,再结识朱受之。徐仲南1918年受江西瓷业公司之聘来到景德镇,当时他在景德镇陶瓷美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1922年应邀加入“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14]30这里虽然没有说明具体应谁之邀,但也能说明徐仲南与王琦等艺术家是志同道合的,在1918~1922年之间他们有过交往的可能性很大,最晚1922年以后就一定结识了。何许人14岁(1896年)到景德镇,1899年左右进入景德镇瓷艺界。何许人好交友学艺,与景德镇的画瓷名家过从甚密,王琦根据其乳名“花子”改为“华滋”,④刘杨辑《何许人小传》,载耿宝昌、秦锡麟主编《珠山八友》。也说明了何许人可能很早就进入了王琦瓷绘艺人的交往圈子。

王琦与王大凡是在何时何地相识似乎难以考证。1914年两人共同受程意亭介绍卖瓷画,在1915年有过交集,作品都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但这之前有无结识,现在没有记录。有明确记载的是,1916年王琦和王大凡结伴去上海看画展,⑤曲立氏《陶迷道人——王琦》,载《陶瓷研究》2006年第4期;钟连生辑《王琦小传》,载耿宝昌、秦锡麟主编《珠山八友》,都有记载。说明此时两人已熟识且有交情。从后来“珠山八友”的活动来看,尽管他们都是画粉彩人物,但友谊深厚,在“珠山八友”中的地位也很重要,王大凡是除王琦以外的另一个关键人物。田鹤仙1923年来到景德镇,据曲立氏《荒园老梅——田鹤仙》中的叙述,来接田鹤仙的就是王大凡,而且后来两人交往甚密。田鹤仙通过王大凡认识王琦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该文在介绍田鹤仙的山水画时又说:“王大凡及王琦在品读之际,欣然赞许,誉其‘气象□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15]23田鹤仙至迟在1926年就加入了“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这在其粉彩作品《泛舟同游》山水瓷板的题款中可以得到证实:“时在丙寅(1926年)季夏,为筱高处长雅鉴。景德镇瓷业研究社敬呈。”[16]117可见,在1926年之前田鹤仙与王琦等瓷绘艺人熟识。毕伯涛是1925年来到景德镇谋生的。对于他的经历,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毕伯涛在1928年加入“月圆会”之前,受王大凡的邀请参加了“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另一种说法来自熊中富的《珠山八友》,书中载,毕伯涛来景德镇,栖宿在寺院,与五龙庵的和尚为伍。1928年“月圆会”的活动在五龙庵举办,他在寺院主持的帮助下结识了镇上众多瓷艺名家。[16]100不管真相如何,毕伯涛与王大凡交好是事实。他们何时相识、如何相识没有记载,但他们同是徽州人,王大凡的女儿后来嫁给了毕伯涛的儿子毕渊明或许也是一个明证。在“珠山八友”中有姻亲关系的还有徐仲南和刘雨岑,徐仲南的儿子徐天梅娶了刘雨岑的妹妹。由此可见“珠山八友”成员之间的情谊。他们的结社以瓷绘为共同爱好,以良好的个人关系为纽带,志同道合,在瓷绘道路上共谋发展。

“月圆会”的成立,经济因素是重要推动力。

1928年,瓷板画大为销行。王琦为接受订货(其时客商要求一套瓷板有8个不同画面,由各有专长的艺人执笔彩绘),或为研讨画艺,邀请几位志同道合的艺人组成了“月圆会”(取“月圆人寿年丰”之意),要求每月聚会一次,于是市民或客商就把围绕在王琦周围的几位配画者称为“珠山八友”或“八大名家”。[3]64

很显然,如果从这个说法来看,结社的最直接目的是服务于商业需要。随着书画市场的逐渐成熟,书画社团的功能已不仅是吟诗作画,怡情养性,而要承载一些社会功能。在市场作用之下,书画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性质就得到凸显。而且对于一些专门从事书画创作的人来讲,他们需要依靠出卖书画作品来养家糊口。“珠山八友”中绝大多数艺术家都是要靠瓷绘作品来谋生的,面对市场中的这部分配画需求,他们是积极应对的。结社、组成团队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个选择,一方面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艺术家而言,也多了一个通向市场的渠道。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还能捕捉到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王琦在这个活动中的作用。王琦作为个体陶瓷艺术家,声名在艺术市场已经建立起来,因此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同时也带给他一种新的身份,这种身份类似今天的“经纪人”。客户通过王琦来购买艺术品,王琦因此也就有了新的话语权,就是决定谁可以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另外,王琦也需要一个围绕在他身边的艺术家团队。要加入这个团队也有一定条件,比如艺术家的水平、所擅长的题材等。显然,王琦具有这个凝聚力,且是作为核心人物而存在的,他在“珠山八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珠山八友”的形成,经济因素起了关键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珠山八友”结社也是重要的艺术经济活动,其基于个体成员的艺术创作,这也是“珠山八友”的安身立命之本。

“月圆会”的成立,除了有经济因素的考量外,还在于对文人雅集情调的追求。“珠山八友”活动的时间虽是清末民初,但“几千年岁月积淀而成的沉重惯性如同一种板结的地块,使新的体制难以把自己的根须扎进社会的深处。制度的鼎革并没有终结新与旧之间的冲突”[17]311。民国初期的社会进入了一个极不确定的动荡时代,“国家民族的危亡,个人政治前途的迷惘与失意,使得书画家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寻求政治和艺术上志同道合的知音,更渴望在自己的组织内讨生活”。[6]85-86“珠山八友”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尤其当“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被迫解散以后,他们希望能够有一些“志同道合的知音”,可以组成一个叙诉友谊、切磋画艺的团体。王大凡在其作品《珠山八友雅集图》上题诗“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画法唯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聊得此幅留鸿爪,只当吾侪自写真”[18]101,说明了“珠山八友”的志同道合以及对艺术创新的愿望。

“珠山八友”成员从身份组成来看,有秀才、陶业学堂学生等,本就具有文人气息,而曾经的学徒,也早已走出了“红店”艺人的身份。无论是当时社会还是他们内心,都将“珠山八友”纳入到文人行列,这样的群体在“景德镇陶瓷美术研究社”解散之后,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现实之中或许都有结社的愿望。明代文学家方九叙在《西湖八社诗帖序》中有载:

士必有所聚。穷则聚于学,达则聚于朝,及其退也,又聚于社,以托其悠闲之迹,而忘乎阗寂之怀,是盖士之无事而乐焉者也。古之为社者,必和道艺之志,择山水之盛,感景光之迈,寄琴爵之乐,爰寓诸篇,而诗作焉。[19]196

“珠山八友”,起初的名称是“月圆会”,而它的缘起也是文人雅聚。在吴海云《论绘瓷艺坛上的“珠山八友”》中说:

60年代初,当时唯一健在的“珠山八友”成员刘雨岑老画家向我介绍:有一年夏天,“珠山八友”之中的王琦、王大凡、田鹤仙等人,曾到当地“五龙庵”乘凉避暑,题诗作画,他们觉得那里十分安静,十分惬意。当然,秋凉后,他们就不必去“五龙庵”了。但是,他们对那一段时间的雅集题诗作画的生活很感兴趣,因而有“月圆会”的建立。它取“花好、月圆、人寿”的意思,的确成了“珠山八友”的自由组合的艺术团体。他们每逢农历十五就集会一次,由“珠山八友”轮流做东道主,每人都得带上一件新作,到主人家里共同欣赏、揣摩,同时饮酒题画作诗,很有所谓“旧时文人雅集的情调”。[18]100-101

从这段记载来看,“珠山八友”的结社某种程度上是想留住曾经在“五龙庵”的美好,这基本还是传统文人结社的一种自然延续,其目的主要是叙情话旧,切磋画艺,社团也是一种松散的状态存在,没有具体章程和其他要求。这表现出一种中国传统文人的内心需求。在这样的过程中既能提升自我,又能展示自我。“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结社,大致以志趣相投为基础,以酌酒品茗、吟诗弄文或书画雅集为主要活动内容,以寄情遣性、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6]16而近代的书画社团与传统的文人结社是一脉相承的,是在原来传统文人结社基础上的发展,而且不同的社团在具体的组合方式、运行方式上也有着很大差别。“珠山八友”的结社很有“旧时文人雅集的情调”,当然,这也只能是一种情调而已,对于需要用瓷绘来谋生的“珠山八友”,已经不可能单纯是传统文人的结社了,尤其是在民国时期的景德镇,又经历了“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的社团活动之后,“珠山八友”这种小范围的结社具有了更多的意义,他们的结社是内容丰富的艺术经济活动。

吴海云在《论绘瓷艺坛上的“珠山八友”》一文中认为,“珠山八友”是“受我国绘画史上‘扬州八怪’的影响而得来的”[19]102。“扬州八怪”主要活动于清代中期,作为艺术流派对近代的书画团体有重要影响。从大方面来讲,它对“珠山八友”肯定存在影响。“珠山八友”结社之初称为“月圆会”,而“月圆会”的形成与“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又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说“珠山八友”结社受“扬州八怪”影响,而没有指出“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的作用,在理论上稍显片面,至于“珠山八友”名字的来源,或许受到“扬州八怪”的影响。至于“珠山八友”成员对“扬州八怪”个别画家的学习,对“珠山八友”结社或许有些许影响,但相对于经济因素和近代的结社之风等,尤其是“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来说,其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三、结社的“续曲”及其经济因素

“珠山八友”的艺术经济活动随着王琦的去世以及抗日战争的爆发中止,但抗战胜利后,“珠山八友”的在世成员与一批艺术家在1947年成立了“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这是“珠山八友”结社的“续曲”。当这一曲也终了人散之时,“珠山八友”的艺术经济活动方成为历史。

“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很少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它成立于1947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就自行解散。这个社团存在的时间很短,进行的艺术经济活动也比较少,但是对于“珠山八友”的结社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因为是“珠山八友”成员最后结社的组织,它的存在使“珠山八友”的结社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

根据景德镇市档案馆所藏《浮梁县商会》档案第8卷记载,“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改组筹备委员会的主任为刘雨岑,筹备委员包括王大凡、方云峰、徐仲南、张志汤、田鹤仙、王步。有据可查的社员有:徐仲南、毕伯涛、王大凡、田鹤仙、张志汤、汪大沧、程意亭、方云峰、刘雨岑、毕渊明、魏慵生、王步、徐天梅、汪少平、刘雨楼、王晓帆。其中“珠山八友”的成员有徐仲南、毕伯涛、王大凡、田鹤仙、程意亭、刘雨岑,一共6人。其中还有好几位是“珠山八友”成员的后人,毕渊明是毕伯涛之子,徐天梅是徐仲南之子,汪少平是汪野亭之子,王晓帆是王大凡之子。“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记载在册的社员一共有16人,“珠山八友”成员及其后代就有10人,占了大多数,而其余成员绝大多数俱与“珠山八友”过从甚密。仅从社员构成上看,就清楚地表明“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是“珠山八友”结社的延续。当然随着发展,社员就不止这16人,现存的一张1948年“江西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饰瓷部同人合影”照片上,该社人员有:方伯卿、潘庸秉、汪大沧、毕伯涛、徐仲南、王大凡、田鹤仙、张志汤、汪小亭、段世林、刘雨岑、毕渊明、万玉岩、程玉农、邹国钧、胡邦浩、吴成仁、张径生、汪夕平、魏荣生、徐天梅、王晓帆、余翰青、王锡良。

不仅如此,“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与1919年成立的“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有着密切联系,前者是对后者的改组、继承,当然这种继承是在经过了“月圆会”的社团活动之后。景德镇市档案馆《浮梁县商会》第8卷中载:

窃陶瓷为我国优良文化结晶之一,是故《饮流斋说瓷》云:“瓷虽小道,而国运世变,亦隐隐相关焉。”本县瓷业,原驰名寰宇。殆及逊清末年,我国内以吏治窳败,外则列强侵凌,当枢无暇及陶政,以是,镇瓷即日衰月颓矣。鼎革以还,渐为有识之士关切与注意。民国四年,本县前县署知事陈安有见及此,攘臂而起,召集本县对陶瓷素有研究之士,详加商榷。佥以陶瓷与美术关系至密,欲改进陶瓷必先改进陶瓷美术,爰组属社,定名“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当经备案在卷。迄民国十年本县知事韩兆鸿复将属社加以充实,并转呈江西省实业厅颁发钤记,并承该厅长邹书赠匾额两方。当时属社同仁均能各尽其力,举凡对于陶瓷之设计、绘饰、制作、配釉等方面,无不精心研究,是以年来本县瓷业得稍有改进。不幸自民国十八年属社主持人王琦殁后,因继起热忱稍欠,以致会务停顿颇久,殊为憾事。民等忝为社员,思往者之劳绩辉煌,感来者之责任綦重,爰于七月廿七日召集旧有会员王大凡等廿余人开会筹备改组,当经议决依法先行组织改组筹备委员会,推定刘雨岑为筹委会主任委员,王大凡、徐仲南、田鹤仙、方云峰、张志汤、王步等为筹备委员,并拟依法改(名)“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重新登记社员,为此备文呈请均部鉴核,准予备案,俾属社社务得以继续开展,瓷器得赖以逐渐改进,实为公便。谨呈

浮梁县党部书记长余

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改组筹委会主任委员

刘雨岑

筹备委员王大凡、徐仲南、田鹤仙、方云峰、

张志汤、王步①见景德镇市档案馆藏《浮梁县商会》档案第8卷。不知是何原因,这段记载将“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的停顿原因归于王琦去世,而学界目前的共识是由军阀刘宝题过境景德镇造成。同时,关于王琦的去世时间,现在的说法是1937年,而这段记载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显然也有很大的出入。

这段记载中,非常明确地说明了“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是“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的改组,其会员多为“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的旧会员,以刘雨岑、王大凡、徐仲南、田鹤仙等“珠山八友”在世成员为核心,但人数只有20余人,具体登记的会员16人。“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试图恢复“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当年的事业,改进瓷业。瓷业经济是“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的重要考量因素。

“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从景德镇瓷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对景德镇陶瓷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设想和规划。其章程对该社任务做了规定:“(一)瓷业美术方面之调查研究;(二)瓷业美术方面之报道;(三)领导瓷工绘事技术之改善。”②景德镇市档案馆藏《浮梁县商会》档案第8卷《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章程》。这三方面任务如果从经济角度来解读,对瓷业美术状况的调查研究是瓷业美术发展的基础。对瓷业美术方面的情况进行报道是瓷业美术的传播、宣传,是一种广而告之的营销方法。改善瓷绘技术是提高瓷业美术产品质量的手段。因此,“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的发展瓷业美术经济的意图是非常明确的。其章程在具体的事业项目上也有明确规定,其中与瓷业美术经济相关的有“倡办或代办瓷业美术设计机构;倡办或代办瓷品陈列馆;经常举办出品展览会”③景德镇市档案馆藏《浮梁县商会》档案第8卷《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章程》。,这些具体的项目对瓷业美术的经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当然,因为“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存在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其经济意图难有很大的实现效果,历史考证资料也很少,其结社的经济意义更多体现在“珠山八友”成员对于发展景德镇瓷业美术经济的良好愿望上。

结论

“珠山八友”以王琦、王大凡等十人为核心,同时还包括与他们相交甚密的一批艺术家,他们一起创造了“珠山八友”时代的辉煌。“珠山八友”的结社,不仅只是“月圆会”,虽然这是最核心的部分,我们的研究也主要是针对这个部分,但是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略“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和“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因为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珠山八友”成员的结社活动。“珠山八友”的结社有着明显的经济因素考量,从某种意义来看,也是经济因素作为内推力促成了“珠山八友”的结社活动。

[1]江西省轻工业厅陶瓷研究所,编.景德镇陶瓷史稿[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

[2]毕渊明.珠山八友来龙去脉[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景德镇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景德镇文史资料:第一辑[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景德镇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4.

[3]刘新园.景德镇近代陶人录(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前半期)[M]//香港艺术馆,主编.瓷艺与画艺: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瓷器.香港:海洋国际出版社,2003.

[4]张学文.“珠山八友”的形成及其结社性质[M]//耿宝昌,秦锡麟,主编.珠山八友:上.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

[5]曲立氏.希平居士——王大凡[J].陶瓷研究,2007(2).

[6]乔志强.中国近代绘画社团研究[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9.

[7]薛永年.民国初期北京画坛传统派的再认识[J].美术观察,2002(4). [8]王琪森.海派书画:百年辉煌背后的人文精神和经济形态[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7.

[9]杨逸,撰.印晓峰,点校.海上墨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0]清末民初上海金石书画家的结社活动[M]//黄可.上海美术史札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景德镇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景德镇文史资料:第十辑景德镇都帮[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景德镇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94.

[12]萃原,曲立氏.近水知鱼性——邓碧珊[J].陶瓷研究,2006(2).

[13]君实.佩古斋主程意亭[J].陶瓷研究,2007(1).

[14]肖振松.徐仲南的艺术人生[J].景德镇陶瓷,2003(4).

[15]曲立氏.荒园老梅——田鹤仙[J].陶瓷研究,2007(4).

[16]熊中富.珠山八友[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

[17]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8]吴海云.瓷都纵横[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

[19]孙立群.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责任编辑、校对:关绮薇)

The FoundingProcessof"Zhushan Bayou"AsAnOrganizationand theUnderlying Economic Influence

DingChuanguo

As an artistic troupe,the founding p rocess of"Zhushan Bayou"goes through the three phases of"p relude","c limax"and"coda",the Jingdezhen Ceram ic Arts Research Association being the"p relude",Yueyuan Club being the"c limax", Fuliang County Ceram ic Arts Research Association being the"coda".The found ing p rocess of"Zhushan Bayou"sheds light on the underlying econom ic influence.

"Zhushan Bayou",Found ing Process,Econom ic Influence

J110.9

A

1003-3653(2017)03-0033-08 DO I:10.13574/j.cnki.artsexp.2017.03.003

2017-02-12

丁传国(1977~),男,江苏南通人,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的艺术市场研究”。

猜你喜欢
珠山瓷业王琦
Stability of Linear θ-Method for Delay Partial Funct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Neumann Boundary Conditions
近代景德镇瓷业改良路径与实践困境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
影青留芳 手作千年
Briefly Talking About Methods Of Infiltrat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
近代醴陵瓷业自适应发展及其产教融合模式建构
明清瓷业宗教信仰下的民俗体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