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玲
摘 要: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区域活动占主要部分,幼儿由于刚进幼儿园,开始他们的学习生活,因此,生活化的环境和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才有亲切感。幼儿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源于生活;区域活动内容要紧扣生活;区域活动场景要再现生活。生活化的区域活动能把理想和实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感悟美好快乐的现实生活。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区域活动 生活化
案例背景:教育来源于生活,幼儿教育要与他们的生活经常联系起来,生活化的材料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利用生活化的材料在游戏中不仅能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还能满足幼儿不断探索的热情。生活中可以找到许多适合幼儿低结构活动的材料,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因为材料的开放性,孩子在各个区角游戏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都有明显的发展。低结构材料的教育目标是比较隐蔽的,材料简单,玩法多变,对幼儿来说有很大的自主空间。纽扣是幼儿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品,形状、大小、颜色都各不相同,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自由创作的空间比较大,能够为孩子们带来多方面的发展可能,诱发不同层次的幼儿与之积极互动,并从中获得发展。小小的纽扣投放不同的区角:美工区、操作区、益智区、数学区、娃娃家,会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幼儿又会获得什么样的发展呢?
镜头一:操作区。我把纽扣投放到操作区,让幼儿动手玩。从开始,操作区的纽扣无人问津。为什么孩子不去玩?如何让孩子对操作区的纽扣感兴趣呢?究其原因是有的缺乏经验,有的没有兴趣和意图玩儿,不知道怎样玩。由此,我的调整与改进措施是:(1)增加辅助材料。为幼儿提供一些毛根、鱼线、皮革、针、线、不织布做成的各种小动物,让幼儿动手操作。(2)教师的平行介入。教师坐在幼儿旁边不与幼儿交流,玩幼儿所玩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模仿。
镜头二:娃娃家。娃娃家里的“妈妈”拿着小勺,把五颜六色的纽扣倒入她的锅中,然后用小勺不停地搅拌、翻炒。纽扣在小勺的搅拌下与小锅发出的声响令孩子兴奋不已,她的嘴里不停地说着:炒“豆子”,炒好了“豆子”,她将“豆子”装盘,全家人坐在一起用筷子夹豆子吃。
镜头三:美工区。纽扣的图案和形状千姿百态,孩子在玩橡皮泥的时候常常会用纽扣做模具。他们将橡皮泥捏成一个“蛋糕”,然后将各种形状的纽扣印在上面,于是有着“草莓”、“苹果”、精美的“水果蛋糕”就出现了,孩子们还会用纽扣进行拼贴和手工装饰活动。
镜头四:益智区。(1)登山棋:玩法一:两个孩子锤子、剪刀、布,谁赢了,谁走一步。玩法二:掷骰子,掷到几,就走几,比如说:掷到1,就走一步。玩法三:两个人掷骰子,谁掷的点数大,谁就先走一步。(2)“抢占棋盘:两个人掷骰(shai)子,如一个孩子掷的骰子的点数是2,就在棋盘上放两个纽扣,另一个孩子掷的骰子的点数是4,就放四个纽扣。你掷一次,放一次。我掷一次放一次,最后谁先把这个棋盘占满谁就获胜。(3)“鸡毛蒜皮”棋:两个孩子锤子、剪刀、布,谁赢了,谁走一步,甲方口中念“鸡毛蒜皮”,“皮”字结束棋子就落在交叉点上,交叉点上若有对方的棋子可将其“吃掉”;轮到乙方走,游戏反复进行,哪一方先把对方的棋子“吃光”,哪一方获胜。
镜头五:数学区。比纽扣:把颜色不同的纽扣分别放在两个小圆盘里,两个幼儿分别抓一把,猜一猜谁的纽扣多,然后让幼儿数一数,验证对错。分纽扣: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把扣子进行分类。纽扣排队:让幼儿按纽扣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有规律地排序,做成美丽的腰带,戴着身上,到宝贝舞台去走秀。
分析与思考:孩子选择什么材料及如何操作?幼儿获得什么发展?又有什么教育价值?毛根、鱼线、皮革、针、线、不织布做成的各种小动物等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玩扣子的兴趣,多样、丰富性的开放性材料,更能支持幼儿的游戏意图,用材料支持材料,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串手链、扣纽扣、转纽扣等——初步探究物体的旋转,手、眼动作的灵活协调。炒“豆子”可以锻炼孩子控制手的能力,夹“豆子”——培养孩子手指力量、调控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纽扣制作花瓶、毛毛虫、大树、相框等,培养孩子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登山棋、“鸡毛蒜皮”棋、“抢占”棋盘,培养孩子合作游戏能力,遵守基本的游戏规则,促进幼儿空间知觉的发展。分纽扣、比纽扣、纽扣排队,从纽扣隐含的教育价值来说,从外形来讲,幫助孩子们认识各种各样的形状;数学认知方面,可以让孩子们按照纽扣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有规律的排序,理解数与数、数与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收获与启示: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做有心人,选择和投放适宜的低结构材料,最大限度地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表达和表现的欲望,让材料和幼儿互动,期待孩子更多精彩的探索呈现,让幼儿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