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波
浙江省宁波明州医院浙江宁波315100
清肝调中汤治疗小儿反复麦粒肿50例观察
李燕波
浙江省宁波明州医院浙江宁波315100
清肝调中汤 麦粒肿 临床观察
临床实践证明,部分反复发作的小儿麦粒肿患者,仅通过抗感染、手术治疗,难以完全解决问题。本文通过采取中药清肝调中汤治疗小儿反复麦粒肿,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本组100例均为本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眼科小儿门诊反复麦粒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中位年龄8.5岁,病程1周~2个月,双眼发病28例,单眼发病22例,左眼38例,右眼40例;治疗组男25例,女25例,中位年龄10.0岁,病程1周~2个月,双眼发病30例,单眼发病20例,左眼44例,右眼36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 对照组:口服头孢氨苄胶囊,每日按体重25~50mg/kg,1日4次。与治疗组共疗程。
2.2 治疗组:给予口服清肝调中汤治疗。组成:菊花、炒黄芩、炒栀子、炒陈皮各6g,炒山楂12g,生甘草4g。随症加味:生在上睑加藿香6g;生在下睑加石膏10g;生在目眦加莲心3g;肿块硬者加当归、连翘各6g;局部水肿加桑白皮10g;淋巴结肿大加夏枯草6g;目痒加白芷3g,秦皮、白蒺藜各6g;目糊加枸杞子、炒蕤仁各6g;灼痛加蒲公英10g,石决明6g;大便干结加制大黄、生地、玄参各6g。每日1剂,水煎分服。7天为1疗程。
3.1 疗效标准:疼痛指数用数值评级,0为无疼痛,10为最大疼痛忍耐度。痊愈:3天内自觉症状消失,局部红肿疼痛消失,并恢复正常。显效:3天内症状消失或仅留有轻度不适,局部红肿疼痛明显减轻。无效:局部红肿疼痛无变化或加重。
3.2 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指数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指数比较(±s)
表1 两组疼痛指数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0.74±2.56*0.00±0.00*Δ例数50 50治疗前2.05±2.58 2.78±2.39治疗后第3天1.49±3.19*0.00±0.00*Δ
3.3 治疗前后患者硬结直径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硬结直径大小比较(±s,mm)
表2 两组硬结直径大小比较(±s,mm)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治疗后第7天2.49±4.21*1.44±2.01*Δ组别对照组治疗组例数50 50治疗前6.59±2.29 6.19±1.48治疗后第3天3.34±3.89*1.75±1.89*Δ
3.4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麦粒肿多发性者常见于小儿,往往不易消散,形成硬结,病情反复,难以溃脓自愈[1]。因小儿为纯阳之体,故麦粒肿多为实证热证,反复发作者,亦有虚实夹杂,但虚寒之证少见;且小儿“肝常有余”,肝开窍于目,肝气失调,肝血不足,则气血郁滞,肝火内生,循经上客于目之胞睑,则红肿疮发,热越盛则气血壅滞越甚,肿痛亦愈明显。又小儿常脾胃不足,反复发作的小儿,常伴有如纳呆、吞酸嗳腐、脘腹痞胀,饮食积滞,湿热内生。治疗应清泻郁热,但脾胃湿滞,湿热缠绵不易肃清,加上外感及情志所伤,常使郁热湿滞互结,从而使本病缠绵反复。故治疗应清泻肝经郁热,调畅气血兼调理脾胃。
自拟清肝调中汤方中,菊花疏风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清泻肝经郁火;炒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助菊花清热解毒、消炎退肿[2];炒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炒山楂消食导滞;炒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与山楂共奏消食导滞、调理脾胃之功;生甘草调和药性。全方共奏清肝泻火、利水除湿、理气健脾之功效。
[1]牛俊波.防风通圣散治疗小儿多发性麦粒肿11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4):224.
[2]黄芝英,林正松.芩薄汤治疗麦粒肿100例[J].浙江中医杂志,1996,31(2):65.
2016-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