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景
摘 要: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和发展的主要途径,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训练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由于数学教学讲求读讲精练,所以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上下足功夫,努力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理清思维的脉络,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思维方法;思维脉络;动机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0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2.018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坚持和训练的过程。作为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始终将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最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内在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因为内在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内在动机。那么如何才能激发起他们的思维动机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因素,联系学生自身具备的生活常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主动提高的内在动机。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恰当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自然会全身心地投身到各项数学教学活动中。因此,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帮助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渗透于他们知识发展当中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时,除了考虑它原有的知识重点,还要联系与之相关联的知识内容,做到新旧连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教师进行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学生对于小学阶段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起点,也是转折点。
(一)引导学生抓住数学思维发展的起点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其中包含的知识脉络前后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在数学教材的编排当中,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合理安排的每一个单元的知识,它们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因此,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由已经具备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开始投入到数学思维的发展当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思维训练的起点,设计适合小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的思维起点,逐步促进学生各个层次的思维发展,不能让学生在学习初始就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思维起点,以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依托,设置不同的思维起点,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内化,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有条理。
(二)引导学生抓住数学思维发展的转折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学生思维的障碍点。教师要在这个关键点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困惑与不解进行疏导和点拨,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发生转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转折,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找准学生思维的转折点并施以援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克服他们自身在关键点的思维障碍,从而起到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模式的发展。因此,帮助学生理清数学思维的脉络,准确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起点和转折点,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点。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时,需要把这些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然后转化为已经掌握的数学问题,从而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在整个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比如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等。
(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学生的思维发展其实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或者综合来进行的。分析就是将已经掌握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自己的知识体现中分解开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分析一般是由数学问题本身入手,逐层剖析,依次递进,指导分解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条件为止。综合就是要把单一的数学知识整合到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当中,由提出的条件入手,发现单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清晰的数学思维脉络。当然,在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恰当选择分析、综合,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思维效果。
(二)具体与抽象的思维方法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是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教师要循序渐进,做好学生思维的逐步过渡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真实具体,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比如在学习“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教师可以让每一名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的模型,然后引导小学生将这一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并认真观察这一部分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相关联系,从而归纳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这一系列的观察、思考和归纳,让学生在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始终贯穿其中,不断探索、把握时机、创造条件,将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融为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